凯利·金站在钢琴前,就吸引了一波掌声。
他在今年初,已经发表了名为《Kenny G》的同名专辑,他的风格被乐界评为“优雅”,将爵士乐与拉丁风格做了很好的结合,这是一条大众化的道路,很多乐评人预言他必将成为一位广受世界喜爱的音乐大师。
但凯利·金似乎不满足对音乐的浅层追求,他想要加入伯克利那神奇的灵魂音乐教学当中去。
他的竞争对手还有几个。
包括刚刚演奏过爵士乐的比尔·布里奇塔。
比尔·布里奇塔虽然也是一位天才,但其在众人心目中并不如同凯利·金一样出色。
喀嚓!
几个现场的记者为凯利·金拍照。
但凯利·金并没有立刻开始演奏,他说:“各位来到这里,是为了欣赏更加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由伯克利校长亲自邀请,来自东方的天才音乐家……”
凯利·金做出邀请的姿势,请李旷过去,坐在他让出来的钢琴凳上,演奏。
李旷成为焦点。
这些人中,有《纽约客》《名利场》等具有全美影响力的记者,以及百代、环球和大西洋等世界级唱片公司的高管,还有伯克利的音乐教授。
他们当然并不是专为李旷而来,只是惯常光顾这幢白房子,来和由伯克利邀请的、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天才做交流,或寻觅未来的巨星。
这些天才中,凯利·金自不必说,他将是未来的天皇巨星,就算是那位开着78年产的斯巴鲁把李旷从机场接回来的史蒂夫·范,也将是“全球史上最伟大的第十位吉他手”。
伯克利和它背后的爱乐乐团,以及其所代表的神秘音乐之力,足够吸引到全球最优秀的音乐天才和整个纽约及波士顿有识之士的目光。
李旷初入此地,未免有些茫然。
他背着他的军绿色挎包,一刹那成为人群焦点,显得有些无辜、弱小和不知所措,宝琳·凯尔按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刻,想着这该用什么标题呢?
《神秘但弱小的东方音乐天才?》之类的。
需要加上问号,是因为东方,那个艺术沙漠,也许能诞生一位天才,但那样的天才,注定是弱小的。
或者这张照片中的LI,只能作为今晚的一位丑角,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更别提有自己独立的新闻标题了吧?
“好吧。来自东方的神秘音乐家。”凯利·金的邀约并没有得来回复,他自行坐下,并说:“我会弹上三首曲子,并向你做出三次邀请,如果你不愿意展露自己的艺术天赋,也许是觉得我不够资格与你讨论音乐吧。”
笑容。
在听到这句话的所有人脸上弥漫。
他们喜欢看到有关音乐的激烈冲突和讨论,以及最后诞生的那位赢家,如果要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那可以并肩而立的两位天才,也会令人激动。
噔!
凯利·金把手按在G大调上。
然后,就在众人凝神以待,期待他将弹奏怎样高难度的曲目时。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一连串活泼、连续但又极其简单的曲调流淌而出。
啊?这一刹那,众人脸上都显露出诧异之色,但马上又流露出笑意来,另外一些则开始皱眉,更有人开始轻声合唱起来: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虽然距离圣诞还远,但诞生于70年前的圣诞歌曲却可以在任何时刻响彻在美国人心中。
有趣的是,这首歌的首次面世,就是在不远处的波士顿假日学校,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为一位在当时并不出名的作曲家,因这首儿歌而名流世界乐史,同时给他带来了不菲的财富,可谓一首歌吃一辈子的卓越代表。
欢快的《Jingle Bells》过后,凯利·金让出钢琴凳。
这是邀请,也是挑战。
史蒂夫鼓励李旷:“去吧,兄弟,男人宁可面对刀枪而死,也不能懦弱逃避。”
李旷点点头,其实这时鼓励李旷的不止一个人,第3悲王吴诗人一直在那嚷着“岂能让一群蛮夷小瞧了我等华夏子孙!”
到了美国,吴诗人异常活跃,李旷现在知道了,吴诗人不是和机场那位黑人警官有亲缘,其就是个民族主义者,大愤青,看到外国人就激动,当年被流放宁姑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愤青脑子……
瞧李旷走过来,凯利·金显露出笑意。
一首《Jingle Bells》是挑衅也是轻视,谁会拿儿歌来跟对手比较呢,只有觉得对方只有儿歌水平的时候。
凯利·金想说什么。
就听李旷说:“闭嘴!”
“抱歉,不是说你。”李旷跟凯利·金道歉,“如果说你我会说‘Shut up!’。”
很好,凯利·金知道刚才李旷说的是‘闭嘴’的意思了,原本还不知道,他又听不懂中文,于是冷哼了一声。
钢琴……
李旷把手指抚过钢琴的按键。
一年多没弹了。
都生疏了。
上辈子李旷在钢琴上下了苦功的,也拿过“最杰出青年钢琴演奏家”之类的奖项,但钢琴这回事,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乐队门儿清,一周不练,全世界听众都听得出来。
前世国内比较著名的两个青年音乐家,李某迪和某朗在某个时期,还能比较比较,后期由于李某迪的荒废,已是云泥之隔。
李旷对凯利·金笑着说:“这辈子还没摸过钢琴,我试试。”
他说的是磕磕绊绊的英文,凯利·金也听得懂,便摇头,他不信,钢琴是乐器之王,从事音乐,特别是想进入伯克利的人,不可能不懂钢琴。
李旷把手指按在钢琴上。
往日里熟悉的触感又回来了……回不来太多……弹不了太高难度的……简单的也悬……
于是,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一连串活泼、连续但又极其简单的曲调流淌而出。
哦?
这一次李旷演奏的时候,听众略觉惊讶,随即又流露出笑容来,因为这是他们今天第二次听到这首《Jingle Bells》了。
有意思的回击。他们想。
简单的乐曲,李旷却弹的十分用力,卖力,上辈子弹钢琴时,别人都说他弹得像郎朗,当然不是技巧,而是姿态,就是夸张和个性化,恨不得把眼前八十八个键的钢琴当庄稼地一样锄了的感觉。
李旷却不觉得,他当时很牛B的说,等我出名了,就是郎朗像我。
现在,李旷前扑后仰、上窜下跳的完成了这首《Jingle Bells》,这个时代,还不太流行这样的风格,爵士讲究的是内敛而风流,这种神经质的、张扬的钢琴弹奏方式,尚且是首例,算是李旷带给这个时代的第一次风格撞击吧。
哈!
按下最后一个键,李旷猛得站起,一个调都没错!一年没弹了!哭了一年坟了!竟然一个调都没错!
他张开双臂,对着所有观众鞠躬示意,像是自己完成了一首多么伟大的曲目演奏。
就冲李旷这个自信,众人下意识的觉得该鼓个掌。
但……一首《Jingle Bells》而已,也不值得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