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伏杀与动乱!
虽然是邻州,距离只有几百里,不过因为带着家眷,李云赶路的速度还是慢了不少,从越州出发,一路四五天时间,他才抵达婺州城。
这里,李云还是比较熟悉的。
先前裘典之乱的时候,他就在婺州待过,上回因为赵成的事情,他在婺州打仗就打了近一个月。
到了婺州城外之后,因为没有知会婺州的地方官员,因此便只有提前过来的李正跟赵成等自己人过来迎接。
李云下了马车之后,看向李正跟赵成,笑着问道:「你们到了几天了?」
李正想了想,开口道:「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
他看着李云,笑着说道:「这几天,李校尉带着属下跑东跑西,教了属下不少东西,现在婺州大营的地点已经差不多选好了,只等着二哥到了之后彻底定下来。」
李云「嗯」了一声,又问道:「越州的兄弟,到了多少?」
「一共二十个旅队,到了十八个,这几天我跟李校尉已经把他们大致安置好了。」
一旁的「李校尉」,也就是赵成接话道:「没到的两个旅队,已经派人去问了,好像,好像…」
他抬头看了看李云,低头道:「好像是路上碰到了个山寨,两个旅队就顺道剿匪去了。」
李云愕然,随即皱眉道:「旅帅是哪两个?」
李正回答道:「孙憨子,还有郭振。」
李云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
果然是缉盗队的两个老部下。
他现在手底下,一共是二十四个旅队,除了赵成新徵募的四个旅队之外,其他二十个旅队的旅帅,大部分是缉盗队出身,或者直白一些,就是山贼出身。
这些人,哪怕是路上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也能顺着摸到山贼窝。
「事先不上报,就擅自行动。」
李云闷声道:「等他们回来,让他们来找我。」
李某人余怒未消:「罚饷半年!」
李正连忙低头,应了声是。
李云看了看婺州城,缓缓说道:「我今天先进城里,把家眷安置好,过两天我再出城,咱们把婺州大营的事情给办好。」二人低头应是。
李云又看向赵成,笑着说道:「李校尉故地重游,心中作何感想?」
赵成抬头看了看李云,又看了看婺州城,默默叹了口气。
「想到先前的旧部,难免心中不安,不过…」
「先前驻扎婺州,心里总是不踏实,眼下在将军麾下,心里踏实了许多。」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笑道:「好好训练,过段时间如果有战事,我便带你所部,去平息纷乱。」
赵成低头抱拳:「属下明白!」
说完,又交代了几句之后,李云抬头看向婺州城,淡淡的说道:「让杨喜领两个旅队,跟我一起进驻婺州。」
杨喜原先是越州军的大队长,经过上一次婺州之战后,已经破格拔擢为旅帅了。
李正低头:「是,我这就去找他。」
李云这才回到了马车里,带着家里人一起进了婺州城。
到了婺州城里,景象与越州城又不太一样了,越州城经过李云与杜谦两个人的努力之后,这会儿已经恢复了战前的模样,甚至因为治安更好,比战前还要繁华不少。
不过婺州城,就又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婺州本来与越州是差不太多的,上一次大乱之后,婺州城里的官员死的死,逃的逃。
李云收复婺州之后,这里是交给郑蘷来善后的,但是那位郑府公,显然并没有太上心,此时的婺州城,街道上还随处可见碎砖碎瓦,几乎瞧不见几个行人。
薛韵儿与冬儿都伸头往外看了看,然后缩了回来,微微皱眉道:「夫君,这婺州城比起越州,要荒凉的多啊。」
李云看了看她,笑着说道:「我去年刚到越州的时候,越州没有比现在的婺州好到哪里去,毕竟刚刚动乱过。」
说到这里,他也看向外边的街道,缓缓说道:「只要恢复了秩序,就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很快,马车在婺州刺史衙门门前停下,李云带着薛韵儿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看眼前这座有些破败的刺史衙门,李某人再一次皱眉。
郑蘷那厮,真是一点事情都不愿意做,连刺史衙门,都没有给他修缮修缮!
「杨喜。」
杨旅帅立刻上前,对着李云抱拳道:「属下在!」
「你带人进去,把这座衙门拾掇拾掇。」「至少要能住人。」
杨喜低头,毕恭毕敬:「属下遵命!」
说到这里,他挥了挥手,带着几十号兄弟,进了刺史衙门。
他们刚进衙门不久,就有十来个小吏被他们惊动,一路小跑跑了出来,来到了李云面前之后,众人便齐刷刷的对着李云作揖行礼:「小的拜见使君。」
「拜见使君。」
李云背着手,看向这些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小吏,挑了挑眉:「伱们便是这里的吏员?」
这个时代,官是非常少的,一个刺史衙门,正经有品级的,可能也就十来个人,不过衙门的正常运转,十几个人自然是不行的,于是乎就会有很多吏员打下手。
这些人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作揖道:「回使君,小的们正是刺史衙门的吏员。」
李云抬头看了看这座有些破败的衙门,开口道:「你们就住在这里,没有回家里去?」
这中年人挤出了一个笑容:「婺州被朝廷恢复之后,我等便一直等着新使君过来…」
李云哑然一笑:「怕衙门不让你们当差了?」
「是…也不是。」
这中年人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小心翼翼的说道:「使君,我们…我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月钱了。」
李云脸色一黑。
原来是跟自己讨薪的!
一旁的薛韵儿,笑得花枝乱颤,要不是扶着李云,差点就要摔倒了。
李云无奈的看了看这帮人,摇头道:「你们先记下姓名,等本官把婺州的情况理清楚,欠你们的月钱,就都会发给你们。」
「是,是。」
十几个人低头作揖:「多谢使君,多谢使君!」
他们心里极为高兴。
本来这些欠薪,他们已经有要不到的准备了,难得这位新使君居然愿意认旧帐!
李云看了看为首的中年吏员,问道:「你叫什麽名字?」
这人低头道:「小的姓冯,贱名有禄。」「原是州衙的书办。」
李云摸了摸下巴,继续说道:「你先回去,等本官将这衙门收拾收拾,你带着剩下的书办,再回衙门里听用。」
冯有禄等人连忙低头,对着李云作揖行礼之后,四散开来。
他们离开之后,薛韵儿走到衙门的大门口,见到门口的牌匾都有些歪歪扭扭,便觉得有些好笑。
「还不如青阳县衙呢。」
李云上前,握住她的手,笑着说道:「比起苍山,总是好一些的。」
夫妻俩手拉手,带着冬儿一起进了这座刺史衙门,在衙门里转了一圈之后,来到后衙。
后衙倒没有怎麽被破坏,完全可以住人,几个将士很快把李云家里的家当,都搬到了后衙。
薛韵儿带着冬儿一起,开始一起收拾后衙。
而李云,则是背着手到了前衙,到处看了看之后,走到书房,提笔写了一章告示,然后叫来了孟青孟海两个人,吩咐道:「你们带其他人,骑马去通知婺州各县的县令,让各县的县令,在三日之内赶到婺州见我。」
兄弟二人都连忙低头应是,然后下去送信去了。
次日,李云正式开始收拾这座已经有些破败的州城,他先是让衙门里的书办张贴告示出去,通告全城,衙门已经恢复正常。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他将手底下两个旅队,整整二百五十个人,临时任命为衙门的衙差,着手整理婺州城的治安。
等到各县的知县来了之后,李云便按照越州的故事,命令各县开始恢复生产,同时开始统计有没有无人认领的闲田。
可惜的是,婺州之乱远没有上一回裘典之乱那麽严重,因为赵成当时只取了州城,各县的动荡不算太大。
整个婺州,只有一小部分人逃了出去,虽然依旧有田可以均,但只是小规模均田了,不可能再像先前越州那样,完成一次相当规模的均田。
好在,这一次李云的人手,比上一回更多,他往下面各县各派了一个旅队。
以绝对的暴力,在最快的时间,便将婺州的行政权,握在了手里。
正当李刺史准备开始大力治理婺州的时候,几封急报,送到了他的桌案上。
急报的内容,在李云的意料之中,也在李云的意料之外。
楚王查完明州之后,由明州借道越州,转达吴郡,刚到吴郡没几天,吴郡便发生了动乱,有乱民在武元佑途径的路上埋伏,还藏了弓箭手。
差点,便一箭要了这位二皇子的命。
紧接着,吴郡就爆发了大规模动乱。
看到这几封急报的时候,李云正在翻看婺州的文书,看完急报之后,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皱眉叹了口气。
「要是再有一个杜受益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