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恋爱脑 【正版无广】第24章

作者:幕后大bos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9 12:35:1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月考很快便来临了,这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三次月考,排名也开始有权威了起来。

刚开学时学的内容都很简单,所有人都能学会,整个年级前后差距都不大。不过随着后面题型越来越广泛,许多人便开始因学习不动而被淘汰,排名也就开始正常分化了。

这段时间,我和刘志翔的学习都没怎么松懈,很轻松地通过了本次考试。

排名下来了,老师在当着全班人的面念出我们的排名和分数时,班上的人不约而同的长“吁”了一声。

尽管这个圈子一开始是因为造我和刘志翔的谣才凝聚起来,但里面的人很明显不想丢掉面子,尤其是空造谣的人。

错就要错到底,所以这长“吁”一声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我的想法是:“这下应该是稳了,一切偏见只需等待时间去淡化。等到哪天他们忘记是谁空口无凭造的谣言,这个圈子就算解散了”

我当然是这么想。

但刘志翔可不,他原本还在计划等会儿要怎么让办公室那个风凉话老师辞职,结果听到这声长“吁”后,瞬间来了脾气。

他怒拍桌子,口吐芬芳,把那群造谣的人全部指名道姓骂了一顿,将这段时间的憋屈如洪流般全部泄出。

被骂的不敢回怼,因为不占理。其他人也不敢帮忙,上一个敢帮忙的现在正在被骂。

刘志翔压根不在乎班级的纪律,最后是老杨严厉制止了他,今天的事才勉强罢休。

不过今天罢休了,还有明天,明天罢休了还有明天的明天,矛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反而愈演愈烈。

刘志翔的原话是,除非哪一天那群造谣的人向他亲口道歉,否则这件事不可能罢休。

这件事的第二阶段——喧嚣事件,开始了。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男人宁死不道歉,女人也不可能向男的道歉,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没有结底。

那个圈子的人虽然人多,但也抵不过现在黑化的刘志翔,舌战群儒、以一敌五、口若藏经、气势灼熏。

对手很快被骂得溃不成军,有种骂不过想打人,但打人又觉得狠不过人家的无力感。

于是,便有人开始退圈……本来就不关他们的事,他们不是造谣者,只是想趁机跟个风,扩张下人际关系。事情闹大了也确实跟他们没有什么干系。早点脱圈反而不惹事上身,是好事。

然而这些退圈的人却成了他们那群人最大的败笔,刘志翔多了个怼他们的理由,每次开怼时,这件事都会参与到他们的内容里,变成必有的说辞。

除了骂,刘志翔还用了一套阴招……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这个阴招是真狠。

我们在上课时,不会再有任何分心,而是想尽办法扰乱课堂进度。

没错,是扰乱。

在讲新课前,我们会提前预习,再在老师上课时,不断回答问题,加快课堂进度。

时间长了,我们两个便有了默契,他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却将思绪转接到了下一个,而到我回答时,他又将思绪转接到下下个。

原本要花费一节课四十分钟才能讲完的内容,现在只需二三十分钟便可以讲完,许多人都跟不上课堂进度,急得直挠头。

初中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有莫名而来的攀爬心理,尽管学习一塌糊涂,但他们就是喜欢上课时找点存在感。

比如回答一些问题,给老师留点好印象,但自从用了这个损招后,班上所有的风头都被我们两个占完了,关键是我们俩的错误率还很低,几乎找不到漏洞,这也就导致其他人几乎一点出风头机会都没有。

班上的人都劝我们低调点,我和刘志翔的回应各不相同。

我觉得这样做挺好玩的,不但促进了我的学习,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乐趣。何不食肉糜,“你们也可以试试像我一样。”

刘志翔的回答是“行,那我就低调”。

怎么个低调法呢?上课时,他会故意问一些很莫名其妙的问题,故意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自己不会,以此来减缓课堂进度。

前面不是说干豇豆的课不是在聊天就是在聊天的路上吗?和刘志翔的损招就脱不了干系。

人是会精力疲劳的,听一些简单例子时会很认真,不断消耗精力,刘志翔就是利用了这点,在一些耳熟能详的案例上不断损耗他们的精力,等到讲到重要定义时,又想办法加快课堂进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最后,他们只学了个半灌水,有用的没学到,没用的学了一大堆。

跟不上进度的人在下课时间默默翻开了书,准备自学,但基础都没搞好,从何自学起?

去问老师?这更是不可能的了。

“干豇豆”曾在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是都学不懂这个,那班上也没有人学得懂了”

尽管是无心之举,但这句话也敲碎了班上不少人的玻璃心,他这是当着全班人的面对刘志翔说的,本来就有许多人和刘志翔不对付,现在倒好,你个老师也和他站一队是吧?

偏见就这样诞生了,“干豇豆”固然是个很好的老师,但在其他人眼里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眼里,干豇豆就是个对学生差别对待的老师。

你差别对待我,那我也要差别对待你,我看不惯你,我就不听你的课。

时间一长,两者就成了死循环。

谣言方的人愈渐弱势起来,人该退的都退光了,只留一两个人为了面子还是选择坚持自己的见解。

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很有魄力,不过下次想要找存在感记得依附个好点的圈子。

刘志翔有了底气,做事也开始变得干净利落,以前那个柔弱不堪的他一夜消失,他明白弱势就活该被欺负的道理,追求一个“狠”字。

随着时间的推演,我们二班便诞生了一个非常传统的习俗。

每一次考试完都会有人开始属于自己的演讲。

这是老杨为了抑制班上矛盾进一步转移提出的方案。

“抄袭事件”固然已经结束了,但接下来我们的报复也迎来了新的矛盾。

什么叫打不过就加入?

班上排名靠前的家伙开始加入我们两个了,反正我们也没有什么大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排名不靠前似乎都失去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资格。

我们和造谣者的矛盾逐渐转换成尖子生和落榜生之间的矛盾。

一个班级被拆成了两个大集体还能算是一个班级吗?当然不算。那怎么办呢?

老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既不损失班上尖子生,也不得罪班上落榜生。

就是考后演讲。

时间定在每一次念完排名的当天晚上,从第一到倒数,给每一个人发言的机会、说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给别人的提议。

学习方法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提议”。

为了这个,众人备稿备得那叫一个勤。

这个月发生的所有事,自己遭遇的所有不满全部会在当天晚上一泻而出,什么这个班委不负责、那个学生不尊重纪律、我们班自习课怎么怎么样……

络绎不绝的言辞将这个演讲搞成了辩论大赛,只不过是单方面的口头辩论。

讲台上的人敲桌子、亮嗓子、捞袖子、摆架子,偶尔愤怒至极鸟语花香两句,场景像极了一百年前的某个德国啤酒馆。

台下的人窃窃私语,下一个发言的人咬牙切齿地改稿,想要气势碾压前者。

事关无己的人高高挂起,祈祷不要骂到自己,有想法却与演讲者不同的人在内心将台上的人祖宗骂了八百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