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平原黑土地那可是从小听到大,记得一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黑龙江这边产的小粒大米可是非常香的,耐煮,粒粒分明,有嚼头,抗饿。”
“——著名北大荒,变成如今的北大仓,可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他们当年的艰苦开荒才有了现在的良田万亩”
“——北大荒垦三代前来报道!”
......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看到数代人在辽东之地,不断开荒。
不禁发出感慨。
“果然辽东之地确实艰苦异常,在后世被称为北大荒。”
“并且用如此长的时间,数代人的努力,去开发辽东。”
“足以看出后世的决心,特别是后世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朱元璋思索一会后,问朱标:
“标儿,你觉得我大明朝可否效仿后世,组织百姓前往开荒。”
朱标看见视频中,无数人在一片荒芜之地,拿着锄头,一下又一下的开垦着土地。
回答道:“父皇,我觉得大明做不到此。”
“我大明百姓也是吃苦耐劳,但是却不能带领这么多人一起。”
“除非用发配之人,但是发配之人一集中。并且拿着锄头,这并不利于管理。”
“用军队也不行,边军的指责是安稳周边游牧民族。”
朱元璋沉默思考着朱标的话。
是啊,如何激起我大明百姓前往辽东之地开发是个大问题。
不过,很快朱元璋也想开了。
如果撒上一把种子,就能种满辽东的话。
恐怕不等我大明,大唐就已经开始了辽东土地的开发了。
......
大唐太宗位面。
当李二在权衡马上开战辽东,还是从长计议时。
看到天幕上说辽东之地被称为北大荒。
还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广茂农田。
李二陷入沉思。
我大唐是否有能力带领数万人前往这苦寒之地呢。
这其中又是多少百姓的一辈子呢。
想到这,李二看向杜如晦。
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后世被称为‘房谋杜断’。
正是因为杜如晦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做出决断。
所以当李二有无法做出决定时。
都会询问杜如晦的意见。
杜如晦指向天幕说;“陛下,此后世之人是否为我华夏子孙。”
“即为我后世子孙,那我们便为后世之人开个好头吧。”
“但是辽东之地并非一日之功,不管未来大唐是否延续。”
“我相信后世的君主也会依此而行。”
杜如晦说完后,李二大加赞许,表示此言与我不谋而合。
武将们一看李二有所松动。
又立马骚动起来。
......
天幕上弹幕飞过:
“——黑龙江丰收时,一排一排的大型农业机械,完全机械化,高速收割。”
“——还是黑龙江大平原好啊,广大的大平原,正好适合大型机械作业。”
“——产量高,同样离不开种子好,一代又一代的育种,杂交。”
“——好的种子,都会经过科学标准,育种加优选才得到的。”
“——好的化肥同样不可或缺。”
......
大汉文帝位面。
汉文帝看见飞过的弹幕。
不断出现许多不能理解的名词。
“什么是‘农业机械’?”
汉文帝只能看出农业二字,但是机械为何物?
难道是播种用的工具吗?
同样还有何为化肥?
汉文帝的疑问越来越多。
苦于自己只能看懂一部分。
比如,种子自然是知道,但是这育种又为何物?
汉文帝问晁错:“你向来好学,所读书甚多。”
“能否为朕解惑,这机械和化肥为何物。”
晁错虽然学富五车,但是这毕竟是后世的东西。
没办法晁错也只能表示自己所学尚不够。
汉文帝点了点头,觉得实在可惜。
但由于天幕上提到:粮食产量似乎得益于这些机械和化肥。
这对主张与民修生养息的汉文帝来讲。
是最大的诱惑。
汉文帝当即下令:向全国饱读诗书之人,和熟知农活的农户。
发布悬赏,谁能回答出什么是化肥,机械。
赏黄金万两。
......
大明永乐位面。
此时朱棣身边站着朱高炽。
还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棣打仗是一把好手。
以及此前一直学习如何做好一个藩王。
如果不是因为侄子想要收拾自己。
不得已发动‘靖难之役’,得此皇位。
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关心这些。
所以朱棣对农活什么的是一窍不通。
朱棣直接问杨士奇:“少傅,你出身微寒,对农活也有一定的涉猎。”
“能否帮朕解惑,这育种是如何选出好的种子的?”
杨士奇早年丧父,和母亲颠沛流离着生活,经常帮母亲忙。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清楚的。
杨士奇回答道:
“陛下,这麦子虽然都长在同一片麦田中,但也有好有坏。”
“百姓们会留下那些产量高的留下。”
“然后经过一代又一代选择。”
“优中选优,良种经过不断挑选,就能得到更好的种子。”
朱棣点了点头。
继续问道:“那这杂交是什么回事呢?”
“我大明农户也会用杂交这种方法吗?”
杨士奇一愣,因为这确实属于超纲知识。
“这...这...臣不知。”
杨士奇只能如此回答。
这属于后世内容,自己又怎会知道呢。
一旁的朱高炽突然灵机一动。
“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个猜想。”
朱棣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朱高炽。
要知道朱高炽可是从小跟在自己身边。
他别说下地了,恐怕连锄头都没拿过。
朱高炽看着朱棣鄙视的眼神。
觉得非要证明一下自己不可。
“父皇,众所周知,骡子是由马和驴养在一起得到的。”
“但是这马和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所以这是不是可以说为‘杂交’。”
朱棣眼睛一亮,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道理啊,有道理啊。”
“既然马和驴在一起能得到骡子,那是不是可以说其实可以用稻米和麦子放在一起?”
朱高炽疯狂点头。
二人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到。
感觉自己解锁了后世粮食高产的秘密啊。
没错啊。
后世的粮食都是又高又大,又饱满。
这不就兼具了稻子和麦子的优点啊。
“哈哈,炽儿啊,你可真是父皇的好太子啊。”
“这样朕有了充足的粮食,又可以征讨域外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