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郭嘉轻轻摇了摇头,不慌不忙地说道:“臣以为以为可行。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商业大族,都是靠着从商发家的。所以这十抽一臣觉得可行。”

戏志才听到郭嘉的话后,点头说道:“臣也觉得可行。至于会影响农耕,这个其实也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同时激励耕种,出一些对农民比较友好的政策就好了。”

荀攸也跟着点头说道:“臣也以为可行。可以对农民奖励开荒,减免赋税,顺便屯田,同时激励商业发展。”

徐庶也躬身说道:“臣也觉得可行,最好是可以多多兴修水利,改善农民灌溉田地的条件,让农民可以有很好的收成。”

荀彧听了大家的话,顿时觉得自己刚才考虑得不够周全,有些惭愧地说道:“是臣着相了,臣附议。”

刘协呵呵一笑,赶忙安慰道:“文若先生无须自责,事情就是拿出来商量的,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刘协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紧接着说道:“对了,军医方面也要多配一些,华佗和张仲景他们那边你们要大力支持。只要有良好的医疗条件,我们的将士在战场上就可以少一些伤亡了。”

众人齐声应道:“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来到了公元191年。这一年对于天下局势而言,可谓风起云涌、变幻莫测。

在北方大地之上,袁绍经过一番苦心经营与激烈争斗,终于彻底掌控了富饶广袤的冀州。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期,袁术亦不甘示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功地将扬州的部分地区以及豫州的一部分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此时此刻,刘备则在鲁郡和泰山郡埋头苦干,大力推行仁政,致力改善民生。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短短时间内,两郡的兵马数量已然突破三万之众。

然而,令刘备感到无比头痛的事情却接踵而至。

尽管他一心为民,施行了诸多仁政举措,但当地的百姓似乎对此并不领情,甚至纷纷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够效仿青州境内所施行的政策。

对于青州的政策,刘备自然心知肚明。那是一种较为激进且大胆的治理方式,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正因如此,刘备心中顾虑重重,始终不敢轻易去尝试。可如今面对两郡百姓的强烈呼声,他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选择继续加大仁政力度,想方设法给予老百姓更多的福利。

他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得民心,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

然而,事与愿违,百姓们不仅没有因此而对他感恩戴德,反而有不少人指责他惺惺作态、虚情假意。

一时间,各种负面言论如潮水般向刘备袭来,让他那颗原本满怀壮志的心备受打击,伤痛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刘协所作的那首《除夕夜忆父皇》犹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播开来。

这首诗以其精妙绝伦的词句和深沉真挚的情感,令众多名门世子为之惊艳。众人纷纷赞叹不已,皆认为此七言绝句堪称传世经典之作。

随着诗歌的广泛流传,刘协的声名如同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崛起。

而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刘协独自一人静立于王府的楼阁之上,默默地仰望着夜空中高悬的明月。

月光如水洒落在他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银纱。一旁的蔡昭姬则静静地陪伴在他身旁,宛如一朵娴静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不远处,荀彧等人远远地注视着刘协那略显落寞的身影,心中暗自猜测他或许是因思念故去的父皇而心生哀愁。

他们悄然围拢在刘协四周,谁也不敢轻易出声打扰,只是默默地思考着待会儿该说些什么样的话语来安慰自家的小王爷。

就在此时,刘协的思绪忽然飘飞到遥远的南唐,脑海中浮现出李煜的一首词作。

他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城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的声音低沉而婉转,饱含着无尽的忧伤与惆怅。那如泣如诉的语调仿佛将人们带入到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之中,令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这这首词的意思大概如下。

春花秋月,本是世间美好之景,但对于此刻的刘协来说,却只盼着它们能够速速消逝。那些曾经的如烟往事,究竟还有多少深埋于心底呢?

昨晚,小楼之上再次吹拂起轻柔的东风,而在这明月高悬、清辉遍洒的夜色之中,刘协不禁回想起那座早已化为废墟的故都——洛阳城。

想当年,董卓之乱使得这座繁华都城毁于一旦,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切,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令人不忍回望。

昔日宫廷中的那些精美栏杆与玉石砌成的台阶或许依然存在吧,然而时光匆匆,岁月无情,就连他敬爱的父皇,也已然离他而去,留下的唯有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

刘协心中的忧愁,犹如那一江奔腾不息的春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淌而去。这哀愁仿佛永无止境,绵延不断,如影随形般萦绕心头。

就在这时,只见荀彧率先跪地,言辞恳切地说道:“王爷,请您务必振作起来!微臣等人定会全力以赴,助您重振大汉江山!”

话音刚落,其余众人也纷纷随之跪下,齐声高呼,表示愿誓死追随刘协,共图复兴大业。

蔡昭姬还在回味着刘协刚刚的诗词,看到几个顶级谋士下跪了,她吓的小脸煞白,也跟着跪了下来。

“诸位先生快快请起,孤只是有感而发,孤会振作的”刘协说着一一把众人扶了起来。

在不远处的蔡邕听到刘协刚刚的那首词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他感动了,这王爷今年才十岁就作出两首传世佳作,他蔡邕也跟着名流千史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