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想要的结果,典沐微微颔首,轻声道:
“既然如此,你带人将其安顿下来,若是醒了立刻上报。”
“唯!”
待医官把人挪走,典沐大手一挥,看了眼继续前行的军队,遂转身看着躲起来的百姓高声道:
“诸位,诸位!某今日领军归来误了秋收大礼,某在这里给大家赔罪!”
说罢,典沐想了一下后回身上马,不管目光所及之处是否有人都会肃然抱拳。
即便是骑在飞黄身上,典沐和百姓彼此之间依旧看不见,前行的洪流如同一只巨兽般遮住了许多,独有少数缝隙可以借此看见那一张张希冀的脸。
若是其他诸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都会直接漠视而过,自顾自的直奔府衙或者府邸,唯有袁绍刘虞这种将百姓当人的或许会停下安抚一阵,不多最多敷衍一下便会匆忙离去。
若是如此,百姓也不会有什么不满,毕竟在其他诸侯治理下,百姓看到军队早就跑了。
但典沐明白自己没有其他诸侯那样嚣张的本钱,所以一切举动都要尽可能拉拢到可用之人,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毕竟天下太大,贤臣猛将太多,性格看人方式也各有千秋,谁也说不准会不会遇到专门以小事择主之臣,做十次、百次、甚至无数次,只要能用这种方法得来一个谋士,那都是大赚。
徐徐行进的兵卒与兵卒之间有间隙,一些眼尖和楼上的百姓看到抱拳的典沐时惊奇不已,不免连声发出赞叹。
倒不是百姓在前几位幽州统治者治下过得水深火热,而是能以一州牧守身份给百姓行礼的,在整个天下都是极为少见的。
从建宁五年开始,坐镇幽州八年的陶谦;到光和六年开始,坐镇幽州三年的刘虞;再到从中平元年开始坐镇到现在的典沐,在对待百姓上都保持着仁政宽待,以轻徭薄税、劝课农桑作为主要手段。
前二人虽然同样仁政,但因为亲身忙于政务的原因,外出露面的时间并不多,即便外出也多为春种秋收,祭祀上供等大事上。
立在房檐下的一个老者抚须轻叹:
“能遇到这样的使君,真是我等修来的福分!”
身旁看着憨厚健壮的青年摸着脑袋,闻言思索了一下点头应道:
“老丈所言甚是,小…”
话还没说完,身旁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打断了他,青年看去,只见男子手上还拉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其面色潮红,很是激动的大叫。
“快看快看,使君朝某行礼了!”
青年看着男子一时语塞,只能默默感慨道:“使君真天人也!”
说话间,百姓的声音逐渐沸腾起来,就连原本的秋收大事此时也被抛到了脑后,更有甚者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粟饼等物热情的往兵卒身上递着。
百姓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同样引起了茶楼酒肆里文人儒士的注意。
正坐在二楼窗边,相互品茶谈话的两个老儒士闻声看去,当看到军队中间羽盖前抱拳的那道身影时,两个儒士的脸色一怒一不满的小声讨论起来。
面色不满的儒士身高八尺有余,明明已是过了六旬的年龄可仍旧精气神十足。
其鬓角略微发白,身形高瘦却无半点驼背,明明身上是件青色的儒袍却散发出一股战场之人才会拥有的杀势。
眼带怒火的儒士较前者年轻半轮,鬓角同样是处于微微发白的模样,身上规规矩矩的穿着一套文官官服,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随和。
但他身上,却没有前者那般恐怖的气势,即便是已经因为街道中间的身影气的吹胡瞪眼,但看起来仍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表情,只不过身上有种怪异的气场,一时让人说不出来。
若是典沐再此,必然能在两人的小声讨论下认出其身份,甚至还得捏着鼻子挨骂。
前者名为卢植子干,是曾经在黄巾动乱领兵在北方直面张角,温明园里呵斥董卓而且默许了典沐用他之名的那位,名声显赫而且作战有方。
这次前来广阳蓟城,卢植是抱着放松心情的想法游玩过来,却不曾想遇到了故人,两人几日里相处甚欢,时不时便会找地方煮茶大论。
因为都是老年人的原因,两人天刚泛起白光便醒了,再加无事在身,所以大早上就凑到了一块。
卢植不满,是已经初步认可了典沐作为一方官吏的治理能力,但他认为典沐一天不把心思放在好好发展上,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
他现在看透了很多,所以不想为官,但不为官又没有关系就没有身份开口,因此只能怀着自己的小心思,脸上写满“我很不爽”的模样,眸子死死瞪着街上的那道身影。
后者名为蔡邕,表字伯喈,自创有飞白体字体,好书法、精音律、博经史、擅辞赋,说其博学多闻毫不为过,最关键的是,他有万卷藏书!
这些东西才是典沐盯死他的主要原因,甚至不惜直接和董卓撕破脸。
说回蔡邕,董卓刚立足于洛阳时,曾下令希望蔡邕回洛阳为其所用,甚至不惜许下高官厚禄,蔡邕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在朝中为官之所求,无非就是高官厚禄和名留青史,但可惜,蔡邕并非贪图高官厚禄之人,否则他也不会因为直言进谏得罪贵人,被流放十二年之久。
蔡邕想要的,是国家太平,文化盛行,也为此一直在付出努力。
在天下人眼中,董卓的蛮横无理已经成了一种主观思维。
蔡邕也不例外,平日里躲朝中馋臣都如避蛇蝎,面对董卓就更不喜了。
董卓面善心狠,动起手来狠辣无情的程度,蔡邕是看过故友书信的,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在蔡邕眼中,董卓为人恶劣,欺压百姓,遂直接将董卓所行之事编纂成册,借此教导学生。
但是他蔡邕没想到,董卓以他三族的性命威胁,只要他不来洛阳,董卓就要派人杀他全家。
蔡邕无奈至极,这才带着家眷前往洛阳,甚至做好了牺牲自己保全家人的想法,但这一切自从遇到天罗地网时就变了。
在天罗地网拿出典沐盖满印绶的书信时,蔡邕承认他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