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初平二年,秋九月末。

幽州地区的天气在极短的时间里凉了下来,落叶伴随着阵阵微风刮过,飘落在茅草屋的顶上。

在地里忙活了大半年的平民日盼夜盼就等着今天,不消他人提醒便早早抱着磨好的农具汇聚在城门下等候开门,个个脸上带着浓厚的笑意,三三两两的讨论着秋收之后的打算去哪里做工。

还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城墙上方突然传来一声高喝:“开城门!”

话音方落,四伍兵卒快速拉来拒马挡在百姓与城门中间,随后做出一副备战姿态,眼神凶戾的环顾着是否有可疑人员,待确实没有问题后伍长们举起手中的旗帜上上下下打着暗号。

另外的三组兵卒在接收到没有问题的信号后,迅速将放下门闩支木,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内门打开,紧随其后的便是最外面厚有三尺五寸,布满铁锥的外门。

一座城池中,最重要的不是墙有多厚多高,而是城门修缮的有多坚固。

这时代的城门大多是简单的木门,宽度在五寸到一尺不等,遇到敌人来攻城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架上云梯在城墙上厮杀,很容易被破开。

外加各种原因导致的山贼流寇数量众多,时不时的便会对郡县发动袭击,只要攻进去就可以烧杀抢掠一番迅速彻底。

因此,但凡是有点能力在身的郡县级别官员都会将城门妥善修理一番,木料加厚让其坚固,两侧刷上泥巴防止火攻,若是政绩好一点的还会在加厚涂泥之余再裹上一层铁皮。

而蓟城的城门便是在这些基础上又加了一层铁锥,论起攻略难度堪称天下之最。

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对开城门的流程早已一清二楚,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仅不怕反而津津有味的在不远处指指点点。

一些名望不错的老者看着这一幕倒是颇为诧异,很快又变得担忧起来,相互之间眼神交流着。

城门的开关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在日积月累之下他们对城门的开关时间把握很精准,而这次却是失算了。

若是按照往常的惯例,明明距离开城门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左右,突然打开城门看似是小事,但背后的事情就不简单了,甚至可能会引起格局的变动。

伴随着城门彻底打开,翘首以盼的百姓们看清了城外的景象,不过这一次没有人敢径直出去,甚至一个个哆嗦着愣在原地,原本吵闹的环境也在这一刻变得鸦雀无声,只能时不时听到吞咽口水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城门外站着的,不再是他们往常看到的那些,推着小车的商贩、进城做工赶集的百姓。

一个都没有!

反倒是一群面容肃杀、手持利器的兵卒。

看到军队,百姓们大多数都没有逃跑,而是眼珠子死死盯着那群散发凶戾之气的兵卒,手上刚磨好不久的农具此时派上了用场,带给百姓们少许的安全感,不过那衣袍下发抖的身子却说明他们心里没底。

百姓们是知道兵灾有多么恐怖的,所以都没有跑路。

如果是自家军队,他们犯不着跑,如果是外敌入侵,他们跑也没用,还不如聚在一起,马上兵器还能杀几个。

这里的百姓性格较中原大地火爆许多,若是中原百姓看到军队,第一反应就是跑,跑不掉的情况下会找地方躲起来,然后任由宰割。

但是这里不会,这里的百姓只会拿起手里的农具与外敌死战,因为这里是幽州,是常年与游牧民族作战的幽州!

城外军队有序的进入蓟城,当满是戒备,已经做好殊死搏斗的百姓看到军队最前列的东西时,先是一愣,随后彻底放松下来,齐齐让出道路站在道路两侧,满含激动的注视军队前行。

明明无人下令,但百姓仿佛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般安静至极,唯有跟着家人出来的孩童们带着好奇出声询问,但还不等吐出几个字来便被捂住了嘴巴。

悄然无声!

而导致这一切的,只因走在军队前列的,是被兵卒紧紧护住的两面长五尺,高三尺的长方形三角大纛。

百姓虽然大多数不识字,认不得大纛上面写的什么,但城墙上面同样插有一模一样的大纛,微微抬头便能清晰的看到,也就意味着这是他们自家的军队。

甚至在这其中,就有他们的家人,如此一来就更不怕了。

幽州军队的纪律性虽然比不过后世的人民军,但在典沐的有心引导和足额粮饷下,与百姓相处还算的上融洽。

走在最前的是一面深紫色的大纛,上书有玄色“漢”字,剩下的区域还有不少暗红色的图案,隐隐勾勒出一条龙形,正对应着大汉的象征天命:火龙,即身为赤帝之子的太祖高皇帝,左右侧和下侧有金色的齿牙边。

策马行在后面的典沐愣愣的看着大纛,脸上的笑容愈发苦涩,他想起了这面大纛的发展过程。

刚开始在谯县的时候,他没想太多,按照下意识的记忆便做了一面“汉”字大纛。

当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在打击黄巾时遇到那么多的将领,都在不知他底细的情况下便投出了橄榄枝,丝毫不怕他有什么背景。

甚至在长社时,钟繇对同为底层出身的其他将校多少还会有点尊重,唯有对他是赤裸裸的蔑视。

等他在幽州跟着戏志才等人恶补了一些知识后才明白,不管是当时的大纛规格、细节,都出现了问题,这些本来问题和影响都不算大。

最关键的地方是,其他人的大纛上书“漢”,而典沐的大纛上却是一个“汉”。

在钟繇眼里,这就是个抢夺他人功劳占为己有,甚至因此沾沾自喜半点实力也没有的无耻之徒。

按照钟繇的想法便是:国字写的都是一团不认识的鬼画符,那肯定没读过兵书,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懂得根据环境、地貌等做出对战局有利的判断?

落后半步的是同样是一面大纛,上面还粘着不少尘土,但大体还是呈现血红色的模样,看着格外渗人。

大纛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玄色“典”字,占据了大纛近乎一半的区域,左右两边分别竖着写有“大漢幽州牧守”和“大漢蕩寇將軍”的字眼,边上则是布满了黑色的齿牙。

就在典沐入神之时,前面突然传来兵卒的大声呵斥和刀兵出鞘声:

“何人胆敢阻拦军队前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