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虑,也许吧!”
“天祥纺织集团的来历如何。”
老人又拿起郭振阳的文件看了起来。
秘书连忙介绍该公司来历。
“天祥纺织集团,东南亚最大的成衣代工集团,该集团总部位于港岛,工厂大部分都在菲佣,全球有十七万的工人。”
“该集团是优衣服装集团麾下的子集团公司。”
“优衣服饰集团在全球,拥有全球高档奢侈品服饰品牌阿玛尼和范思哲等一系列品牌。”
“该集团旗下的中高端品牌优衣库遍布全球。”
“……”
“……”
“这家服饰集团的最大股东是环球控股,拥有该服饰集团百分之三十九点五的股份。”
“环球控股,有些熟悉啊。”这名字让老人家一阵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环球控股是郭振阳1978年在港岛成立的。”
“这小子,野心很大啊。”
老人家笑了笑,小家伙1978年的时候,好像只有十二岁,十二岁就有如此的心智。
真不亏是当初的京都少年天才啊。
十四岁参加少年班考上大学,三年读完本科、接下来两年又读完硕士和博士。
郭振阳的事迹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啊。
“走……”
“去老裴哪里坐坐。”
老人家从沙发上缓缓站起身,朝着院子走去,他准备撑着还能动,在做一些事情。
这次他准备和老裴好好的聊一聊。
有些事情,该摊牌了。
…………
这天,上午九点。
陈天野来到郭振阳的办公室。
“振阳市長……”
“来,坐……”
郭振阳邀请他坐在办公桌前。
刚坐下,秘书的李达康便倒了杯茶给他。
等他出去以后陈天野便汇报起来。
“振阳市長,目前全市的国营纺织厂已经全部通统计出来,这是统计的数据您看下。”
郭振阳接过他递来的文件看了起来。
据统计,京海目前拥有二十一家国营纺织厂,在职工人拥有4.8416万,出现亏损的有十五家,能够持平的有四家,营收的只有两家。
最大的是京海国营第一纺织厂,该厂拥有员工六千五百多人,该厂有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并且这座国营厂还拥有全套的设施。
场内拥有从纺织厂到成衣厂三十多个车间。
第二的是京元纺织厂,拥有四千四百多名职工,唯二有营收的就是这两座国营厂。
他们承接的订单大部分都是来自军方。
这两座国营厂有军方背景。
还是由京海市政府和汉东军区共同持有。
“我们的计划是,京海第一国营纺织厂和京元纺织厂暂时不管,持平的四家也不管。”
“经济委员会这边的一些意思是,先让京海纺织公司以市府的名义,将那十五家亏损的纺织厂,全部都给整合起来。”
“这十五家纺织厂全部加起来有两万八千人。”
“其中最大的国营厂,有三千四百人,最小的一家国营厂,只有八百七十人左右。”
“我们是否可以先对最小厂进行工资试点。”
陈天野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以国营厂现有体制和积极性,想在规定时间完成这笔订单。
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啊。
如果国营厂的工人知道的都知道。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干,也是这么多。
不干也是这么多。
那我们为什么要那么累呢。
陈天野做过调查,同样一个车间工人,私企一天能做出十件衣服,国企连五件都做不出。
这其中的差距真不是用语言能够形容的。
“你是说打破现有大锅饭的体系,学习港岛和国外的一些体制,进行多劳多得的一个工资体系,从而拉动他们的积极性。”
郭振阳靠在椅子上陷入深思。
这个问题确实很大。
国企和私企的缺点就在这里。
私企,多劳多得。
国企,干的再多也是那么多。
“我就是这想法。”
“可行……”
郭振阳拿起笔在文件上签字。
要做,那就彻底点。
先让陈天野去做一个试点再说。
要是试点做的不错,接下来那些国营厂,将会全面推行这个制度,从而达到国改私。
就拿这将近五万的纺织职工来说。
到时至少要下岗三分之二。
哪怕是营业,郭振阳也要让他们下岗。
这个意志不是他能改变的,是上面发动的意志,自己也只是执行,现在做的也就是一个过渡。
到时将这些国营企业卖一个好价格。
争取在稳定厂子内的那些职工。
接着,便将其清理掉。
郭振阳也准备找一些人接手他。
此外,还有一项目标。
那就是去农村化。
是的,去农村化。
争取达到百分之三十的城镇化。
京海城市和农村比例连九比一都没有。
想要发展,必须要城市化。
保持些许第一产业。
全面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