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汉,我成了匈奴国师? 第53章 工部事宜

作者:姜流千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06 20:48:17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王也回了长安之后并未急着去工部。他已经在外奔波两个月了,家里还有个美娇娘等着他呢。而且那些炼制好的钢铁还在路上,如今他去工部也没什么用,索性直接回了家。

王也快马加鞭赶回府邸,尚未进门,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期待。轻轻推开府门,只见那熟悉的身影正立于庭院之中,宛如一朵盛开的娇花。她微微侧首,目光中满是惊喜与温柔。王也大步向前,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的温暖与柔软。两个月的奔波疲惫,在这一刻尽数消散。

“夫君,你可算回来了。”她的声音如黄莺出谷,动听至极。王也轻抚着她的秀发,眼中满是怜爱。“让你久等了,这些日子,可有挂念为夫?”她微微点头,脸颊染上一抹红晕。

王也牵着她的手走进屋内,与她诉说着这两个月在外的种种经历。她静静地聆听着,时而微笑,时而担忧。窗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这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卫子琳再经过王也的滋润之后,整个人愈发的温婉了。不过也仅限于对王也,面对下人,她还是那个破具威严的当家主母。如今就连当初皇后送的十个奴婢也已经被收拾的服服帖帖了。

卫子琳长时间没见到王也,这两天也是格外的黏人。这两天一直在催王也再给她讲讲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这听的王也是十分汗颜。

想当初为了哄她,那是想起什么说什么,四大名著已经快被他给毁了。如今卫子琳又要听这个,王也看着她那满是期待的眼神,心中无奈又好笑。他轻咳一声,试图找个借口推脱,可卫子琳却不依不饶,拽着他的衣袖摇晃着。

“夫君,你就再给我讲讲嘛,那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卫子琳娇嗔道。

王也挠了挠头,硬着头皮开始胡编乱造。“这林黛玉啊,那一日在贾府中闲逛,忽瞧见那棵垂杨柳长得甚是茂盛,可却觉得它挡住了自己赏景的视线。这林妹妹本就才情过人,又有一股倔强之气,当下便决定将这垂杨柳拔了。她使尽浑身力气,只见那柳树枝叶摇晃,尘土飞扬,在林黛玉的不懈努力下,那垂杨柳竟然真的被她连根拔起。周围的丫鬟婆子们都惊呆了,纷纷赞叹林妹妹的神力。”

卫子琳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后来呢?林黛玉拔了垂杨柳之后又做了什么?”

王也绞尽脑汁继续编道:“后来啊,林黛玉觉得自己此举太过惊人,怕被人笑话,便悄悄命人将那垂杨柳又种了回去。可这事儿还是传了出去,成为贾府中的一段奇谈。”

卫子琳捂着嘴笑了起来,“夫君,你这故事可真有趣。那你再给我讲讲其他的吧。”王也暗暗叫苦,心想自己当初真是不该乱讲,如今可如何是好。但看着卫子琳那期待的模样,又不忍拒绝,只得继续在这胡编乱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之后王也趁着有时间,开始写信给那顾良及李县令。如今两人一人操持商队,一人操持军队。而自己因为奴隶的事又去了代郡两个月,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王也坐在书桌前,提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他首先给李县令写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与询问。

“李兄,许久未见,甚是挂念。吾因奴隶之事前往代郡两月有余,不知商队如今状况如何?货物是否顺利交易?途中可有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望兄告知,以解吾心中之忧。”

写完给李县令的信,王也又开始给顾良写信。

“顾良兄,别来无恙。吾在代郡期间,时常牵挂军队之事。不知如今人数是否已经找齐?训练之地是否隐蔽,军纪是否严明?钱粮是否足够?吾深知你责任重大,辛苦操持,若有要事,务必及时告知李县令,或者来信于我。切记,此信阅后即焚。”

信写完后,王也仔细封好,派人快马加鞭送去。送信之人正是当初他救下那五人中的两人。而王也为了方便记住他们,也是顺便安排了他们的序号,从王一到王五。此次送信的便是王五和王四。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也一边陪伴着卫子琳,一边等待着顾良和李县令的回信。

也不怪王也如此小心,说起来还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当初给武帝谏言建立锦衣卫以监察百官,如今也是没什么意外的监察到了自己身上。而自己私养兵马一事肯定不能让武帝知道,所以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心腹了。

不过很明显王也暂时是等不到回信了,两地相隔山高路远,没个十天半个月的很难有消息了。因此在侯府住了几天后,他又回了工部。

两月过去,造纸技术已经又升级了一代,如此产出的纸张,质地更加细腻光滑,宛如丝绸般柔顺。那洁白的色泽,仿佛冬日的初雪,纯净而耀眼。纸张的厚度也更加均匀,拿在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坚韧与耐用。

既然纸张已经没什么问题,接下来就是活字印刷实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早就做好,就等王也开口了。他也不磨叽,在确认纸张无误后,随即便是找来负责印刷的主事,宣布开工。工部再次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工作中。

而王也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对改良纸张的那批匠人大肆封赏了一波。反正武帝已经说了钱从大司农那里出,王也也不替朝廷节俭,该给多少就给多少。其他人见此情形,干活也是更加卖力了。

之后王也便把主要心思放在了火器制造上。之前也试着做过几把火药枪,但除非是那种百锻钢,否则要不就是韧性不足,要不就是硬度不够。目前为止也就弄出两把最原始的火药枪来。

如今更好的钢材就要到了,王也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弄灌钢法,直接一体成型枪管,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但灌钢法制造出的枪管又不一定合用,这之前肯定需要大量摸索。真是愁死个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