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郑袭府邸,郑袭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凝视着浙江一带。他转身对张肯堂说道:“张公,收复宁波府后,募兵之事是否顺利?”
张肯堂微微一笑,答道:“主公,余姚黄宗羲乃宁绍名士,曾组织世忠营在浙东抗清。今年他为了家人安危,离开鲁王,潜回家中。若能与他取得联系,义勇军在浙江的行动将事半功倍。”
郑袭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派义勇军从镇海登陆,清理宁绍道各县残存的清兵。同时,派人前往余姚,务必请黄宗羲先生来定海一叙。”
张肯堂拱手道:“主公英明。我这就写一封信,让前往余姚的义勇军带去,务必亲自交到黄宗羲手中。”
——
余姚黄氏乃绍兴大族,黄府内,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三兄弟正聚在书房,低声讨论着近日收到的消息。
黄宗炎兴奋地说道:“大哥,七日前,义勇军收复了绍兴府,两万清兵全军覆没,满清平南将军金砺、宁绍府道台陈谟、绍兴知府沈文理皆已身死!”
黄宗羲闻言,眉头微皱,叹道:“宗炎、宗会,自从满清势大,我们兄弟三人为了不连累族人,只能藏身乡野,耳目闭塞。义勇军在绍兴府做出如此大事,我们竟过了七日才知晓。”
黄宗会有些愧疚地说道:“大哥、三弟,是我连累了你们。”
黄宗羲摆了摆手,语气坚定:“手足之间,何来连累之说?你为国为民,何错之有?只叹我们兄弟力有未逮,只能眼睁睁看着仁人志士为国流血牺牲。”
黄宗炎接着说道:“大哥,有消息称,如今广东、福建已被义勇军光复。满清邸报对这两地之事语焉不详,但从去岁和今年上半年的邸报中可以推断,满清在广东、福建遭遇了重大挫折。否则,他们不会在邸报中频频提及江西、湖南、浙江加强警戒。”
黄宗会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低声道:“难道尚可喜、耿继茂和靖南大将军谭泰已经全军覆灭?”
三人对视一眼,脸上皆露出激动之色。黄宗羲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片刻后,他停下脚步,下定决心道:“今日安排好家中之事,明日我们兄弟三人便乘船投奔义勇军!”
“是,兄长!”黄宗炎、黄宗会齐声应道。
——
定海城郑宅,曾氏今日设宴招待义勇军高层的家眷。张婉兮跟随祖母,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
曾氏笑容满面,对众人说道:“各位都是义勇军的家眷,今日难得聚在一起,大家多亲近亲近。”
曾氏早已放出风声,此次聚会的目的之一,便是为郑袭挑选妻方妾。众多佳丽齐聚一堂,曾氏看得眼花缭乱。
张婉兮搀扶着祖母走到曾氏面前,曾氏眼前一亮,心中暗叹:“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张肯堂夫人黄氏微微一笑,对曾氏说道:“曾夫人,多年未见,今日相见,甚是欣喜。”
黄氏正要行礼,曾氏连忙搀扶住她,笑道:“福州一别,已是经年。我们有缘,日后常来常往。”
黄氏点头,随即介绍道:“这是我家嫡孙女婉兮,昔年夫人在福州曾见过她。”
张婉兮微微屈膝,向曾氏行礼,柔声道:“见过夫人。”
曾氏想起当年在福州见过的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笑道:“黄夫人可还记得?当年我家袭儿曾说婉兮妹妹好可爱,吵着要娶婉兮妹妹为妻。”
黄氏掩嘴轻笑:“童言无忌!谁曾想当年那个稚童,如今已是名震天下的英雄。”
曾氏拉着张婉兮的手,细细打量,赞道:“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兮可曾许配人家?”
黄氏叹道:“这些年山河破碎,动荡不安。夫君为国事奔波,居无定所,哪有时间顾及这些事。我们打算等局势安定下来,再为婉兮考虑婚事。”
曾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笑道:“夫人觉得我家袭儿如何?”
黄氏点头道:“公子乃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曾氏笑意更浓:“既然如此,夫人看婉兮和袭儿可般配?”
黄氏微微一笑:“甚好!只是此事还需知会五公子。”
曾氏挥了挥手,爽快道:“此事我做主,袭儿不会多言。”说着,她轻轻捏了捏婉兮的脸蛋,笑道:“便宜郑袭那小子了。”
“夫人!”张婉兮娇羞地低下头,脸颊绯红如晚霞。
听着祖母和曾氏的对话,张婉兮心中既羞涩又隐隐有些期待。哪个少女不怀春?她不禁想象着郑袭的模样,心中暗自期盼他能符合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
——
此时,郑袭正在府衙中忙碌,对家中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战争机器运转起来,他与张肯堂忙得脚不沾地。
忽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禀报:“报!从厦门岛来了五艘新飞剪船,郑清护送鲁王前往琉球的张煌言和刘世勋一同前来。”
郑袭闻言,站起身来,笑道:“整日坐着办公,腰酸背痛。张公,不如我们一起去码头走走,看看义勇军的新船。”
张肯堂点头笑道:“忙过这几日,便能轻松些了。出去走走也好。”
两人一同前往定海港码头。五艘崭新的飞剪船一字排开,船上装满了从南方运来的各类物资。
张煌言和刘世勋站在船头,望着码头上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千。离开不过数月,定海港码头已焕然一新。过去装卸全靠人工,如今码头上有数台木制起吊机,采用滑轮组和绞盘,一次可吊起两千斤货物,装卸速度比人工快了数十倍。
郑袭和张肯堂来到码头,郑清、张煌言和刘世勋刚从船上下来。郑清走到郑袭面前,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郑袭回礼后,笑道:“一路辛苦了!”随即向张肯堂介绍了郑清。
寒暄过后,郑清说道:“五公子,南明的张煌言和刘世勋前来投奔。”
张煌言和刘世勋走上前,恭敬地向郑袭拜了三拜,齐声道:“张煌言、刘世勋前来投奔五公子,望五公子收留。”
郑袭连忙上前搀扶起两人,郑重道:“两位真英雄,一心抗清。我们一同携手,驱除鞑虏,复我中华!”
张煌言和刘世勋心潮澎湃,学着郑清的样子敬了个军礼,坚定道:“主公!我等愿为驱除鞑虏,死而后已!”
两人又向张肯堂行礼,张肯堂笑道:“煌言、世勋,不出五年,我等在主公麾下定能打败满清!”
——
当晚,郑袭在府衙为三人设宴接风。张肯堂心情畅快,多喝了几杯,回到家时已有些微醺。
黄氏端来醒酒汤,嗔怪道:“老爷,怎么喝这么多?在主公面前失礼可不好。”
张肯堂哈哈一笑,道:“夫人,今日有个好消息!义勇军在绍兴府全歼了两万清兵,又在镇江府逼降了四千清军。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能真正打败清军的军队,痛快!”
黄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笑道:“老爷,贱妾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今日去郑府赴宴,曾夫人一眼相中了婉兮,已交换了郑袭和婉兮的生辰八字,只等寻个吉日订婚。”
张肯堂一听,酒意顿时醒了大半,大笑道:“好!好!兮儿有福气,将来贵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