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第三章 趣事 (七)

作者:悟空无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8-06 07:36:31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这种“战斗”,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体游戏,只是在特殊年代里,我们追求快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罢了。大家谁也不会和谁因“砸仗”记仇,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我们败了,明天也许就是你们。关键就是看谁倒霉了。

因为怕到家被父母发现挨打不说,再带着找人家去,跌面儿。还会被别人说成怂包软蛋,回家向父母告状,所以,受伤的人回家前都会自行清理好血迹,并编好“伤残”的理由,绝不会透露半点儿砸仗信息。

看到我们每次游戏都有人头破血流的,严加制止都没有办法阻止住这个势头,学校便组织了适合我们男孩子的骑马打仗游戏,借此来转移我们这群野马的兴趣点。

和李白在《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小孩子拿竹竿当马骑不同,我们是参赛队员互相当马,把骑士背在背上。

体育老师说,这个游戏又叫“骑马战”或“双人布库”,满语“布库”意为摔跤常胜者。

骑马打仗的比赛形式主要分为单骑和组合骑两大类。

单骑是二人组合,而组合骑分为三人组合、四人组合以及五人组合等形式,单骑和组合骑的比赛可以是两组对抗,也可以是多组混战。

对抗形式不同,比赛的名称也有差异。如两骑对战称之为“对将”,两组(每组骑数相等)对战称之为“对阵”,多组混战称之为“夺天下”或“群雄逐鹿”。

由于这个游戏具有刺激性、愉悦性、竞争性等特点,很快就得到了我们的喜爱。每到课余时间或者周末休息,在松软且平整的田间、草地等处,都能见到我们奋战地身影。

十几个孩子分成两队,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背上的人是骑士,两拨人上马后就可开打,对冲。作战过程中,战士与马必须配合默契,马儿左冲右突,战士奋力厮杀,暂时打不过的逃到稍远的边缘,喘息一下再杀入战场。

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把对方拉下来。可这个战术很难奏效,因为对方也会有人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被干掉即退出比赛。

比赛中,骑士既要稳定重心,保持平衡,又要想办法将对方骑士拉下战马,因此骑士必须双腿夹紧,上体微前倾,手法主要采用推、拉、拖、拽等角力形式,争取让对方骑士掉下战马,或者使对方的骑士与战马解体脱节来获胜。

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才能重新上场,开始新的战斗。

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只允许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

“扫堂腿”等专攻下盘的绊马索是绝对不允许用的,因为这种行为极容易出现危险。

也许是年龄增大,懂事了,也许是怕回家挨打面子上不好看,总之,我突然不想玩“武”的了,竟然莫名地厌烦了砸仗、骑马打仗等游戏,认为这些不但很无聊,还会弄脏弄破衣服。甚至对那溜土滑梯也失去了兴趣。

便开始跟二叔学“文”的游戏,很快一种叫揪方成了我的新宠,不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时都能与对方拉开阵势“开战”。

我经常玩的是一种四线三格,也叫顶四顶的方。先通过‘石头剪子布’对决出下子的先后顺序,然后就可以精心布局了。

是输是赢,完全取决于精心巧妙地下子、布阵。可能成方阵的“眼”(全称为“方眼”)数多寡,决定着胜负。有时落一子不慎,就会造成全局被动,或全盘皆输的可悲局面。

这天,我和实力相当的二蛋子摆开阵势,博弈一展开,形成了“花方”均势。“揪方”和象棋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两人对峙,多人参与。我们相互都盯得很紧,防范都很严密,滴水不漏。

随着我和二蛋子的对峙进入白热化,观战的人也自动划为了两派,这些旁观者都大声指点着自己支持的一方。

这些观战的人甭提有多烦人,如果不听他们的指点,他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除了用膝盖顶你,还会说你是“臭棋篓子”,极少有人敢拨开主角自己亲自上阵。真的换他上场,也许更臭,毕竟下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情。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很没素质,一是不利于团结。二是扰乱了人家思路,对方可能会认为折了自己的面子,会怒火中烧,轻者拌嘴,重者挥以老拳。

“你有本事你来!你这子怎么能下在这里呢?你丫的真臭!哎呀,完啦完啦,又被揪了个子儿,你可真是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到家了。”

在二小子的指点下失败了,火冒三丈的我一把拽过他,把他按在我对面的位置上:“臭能耐,跟我这儿冲啥大尾巴鹰呀,就你那两手臭棋,我还不知道?你丫的来试试!让你开不了糊,给你丫的打秃儿信不!”

“切,我才不和臭棋篓子下棋呢。我爸说了,和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来越臭。”

“你说谁臭棋,再胡说抽你丫挺的。”

“说你了,咋着!”

于是,一通拳脚相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