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868章 慕容绍宗

作者:叶还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09:58:24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甲申那天,东魏那边更逗了。

他们先在漳水西边,给齐献武王高欢来了个假葬礼,然后又偷偷在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旁边,挖了个坑,把高欢的棺材放进去。

这还不算完呢,他们还把工匠全给灭了口。

结果北齐一亡国,有个工匠的儿子知道了这事儿,跑去把石板一撬,金子一拿,跑了!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戊子那天,武州刺史萧弄璋,带着小弟们可厉害了。

他们直接把东魏的碛泉、吕梁两座城堡给端了。

这萧弄璋,可真是个人才!

这时候呢,有人跟东魏的大将军高澄说:

“侯景那小子想回家。”

刚好侯景的将领蔡道遵,也跑回来了说:“侯景后悔了。”

侯景的老娘、媳妇、孩子都在邺城呢。

高澄一看,心想,这侯景,也是个可怜人儿。

于是,他就给侯景写了封信,说家里人都好,你回来,豫州刺史的位置给你留着,媳妇孩子也还你,你手下的人,我都不追究。

侯景一看乐了,心想这高澄还挺够意思的。

于是,他就让手下王伟,回信说:

“我现在带着梁和西魏的兵马北伐,士气高涨,收复中原我自己来就行,不用你赏!

当年,王陵跟了刘邦老妈,被项羽抓了,他都不回去;刘邦老爸被项羽囚禁,项羽说要杀了他老爸,刘邦还说,煮好了给他喝两口。

父母都这样了,更别说媳妇孩子了!

你要杀他们,能让我得益,我拦不住;要是对我没影响,你杀了也是白杀。

反正,我家人在你手里,你怎么处置,跟我有啥关系!”

这侯景,可真是个人物!

戊子日那天,梁武帝那老爷子,咔嚓一挥手,一纸诏书就把侯景那哥们儿,提拔成了录行台尚书事,那可是个大官儿,相当于现在的国雾院总理!

说,东魏那边,孝静帝,那可是个帅哥,长得那叫一个俊,仪表堂堂,臂力惊人。

你说他厉害不厉害,能夹着石狮子,飞身过墙,射箭更是百发百中,开了挂。

他啊,还爱读书,举止文雅,性情那叫一个温文尔雅,就是北魏孝文帝的翻版。

大将军高澄一看,哎呀妈呀,这哥们儿太耀眼了,得防着点儿,别让他把我比下去了!

起初啊,献武王高欢那老头儿,因为自己被扣了个,驱逐君主的帽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所以啊,他侍奉孝静帝的时候,礼节特别恭敬,大事小事都得向孝静帝报告,听从旨意行事。

每次宴席上,他都弯着腰给皇帝祝寿,孝静帝去进香,他还得徒手拿着香炉,跟在后面鞠躬屏息,那眼神儿,跟侦探,时刻观察皇帝的眼色行事。

这样一来,他的下属们,哪还敢对孝静帝不恭敬,都怕惹祸上身!

可是,等到高澄那小,子执掌了国家政权,他就飘了,开始傲慢自大了。

他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暗中观察皇帝的举动,孝静帝干啥,他都知道。

高澄还给崔季舒写信,问:

“那哥们儿现在咋样了?还是不是以前那个蠢样儿?得好好查查,别让他给我惹麻烦!”

孝静帝,有次去邺城东边打猎,骑马追兽跟飞似的,结果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在后面大喊:

“皇上,您慢点儿,大将军会生气的!您这要是摔了,我可担当不起啊!”

还有一次,高澄跟孝静帝喝酒,他举着大酒杯就说:

“臣高澄劝陛下喝酒!”

孝静帝一听,那叫一个气啊,心想:“你小子也太嚣张了!”

就说:“从古至今,哪个国家不灭亡?我这辈子还能干啥?”

高澄一听,怒了,说:“你说什么朕朕朕的,你是长狗脚的朕吗?别忘了,现在是我说了算!”

然后,还让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这才愤愤地走了。

第二天,高澄又派崔季舒,去安抚孝静帝,孝静帝也道歉了,还赏了崔季舒一百匹绢,算是息事宁人。

孝静帝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他就吟咏谢灵运的诗来抒发情感:

“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常侍、侍讲颍川人荀济一听,就明白了孝静帝的心思,心想:“这哥们儿是想造反!”

于是,他就跟一堆哥们儿,包括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他们,一起谋划着,要把高澄给干了。

孝静帝就假装问荀济:“你什么时候开讲啊?”

荀济一听,心想:“这哥们儿是想借题发挥啊!”

于是就说:“臣想修建一座土山,以观天象。”

孝静帝一听,心领神会,说:“好,那就修吧!”

其实呢,是挖了条,跟城北相通的地道,准备逃跑或者造反。

结果地道挖到千秋门的时候,被守门的士兵发现了,就报告给了高澄。

高澄一听,立马带着兵士来到宫里,见了孝静帝也不叩拜,直接就坐下了,问:

“陛下,您这是要造反吗?我们父子俩可是有功于国家的,哪里对不起您了?这肯定是您身边的侍卫和嫔妃搞的鬼!”

说着就要把胡夫人和李嫔给杀了。

孝静帝一听,那叫一个严肃,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过臣子造反君王,没听说过君王造反臣子的。

你自己要造反,还指责我?

我杀了你,国家就安定了;不杀你,国家就完蛋了。

我都没时间爱惜自己,更别说这些嫔妃了!

你要是真的要造反弑君,是快是慢,都取决于你自己!”

高澄一听,吓得连忙从坐床上下来,给孝静帝叩头,痛哭流涕地谢罪。

然后俩人就痛饮起来,好像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是啊,过了三天,高澄就把孝静帝,给幽禁在含章堂了。

壬辰日那天,更是在街市上,把荀济等人,用大锅给煮了,那叫一个惨!

说,荀济那老兄,年轻时候在江东,那可是名声在外,学问深得跟海一样,写文章就像咱们现在刷短视频,轻轻松松,手到擒来。

他和梁武帝,那感情深得,就跟朋友聊天似的,无话不谈。

但荀济心里啊,对梁武帝那志向远大的抱负,就是有点不服,私下里老跟人嘀咕:

“嘿,梁武帝那小子,要是真敢反叛篡位,我荀济可不含糊,盾鼻子上磨墨,一篇檄文下来,骂得他找不着北!”

这话传到梁武帝耳朵里,那脸色,啧啧,比锅底还黑。

后来梁武帝登基了,有人跟他提荀济,说这人有才。

梁武帝一听,摆摆手:“有才是有才,但这家伙老跟我对着干,不按常理出牌,不能用!”

荀济一看,得,既然如此,那我给您上个书,说说您这信佛修塔,钱花得跟流水似的。

梁武帝一看,火了,要召集群臣把荀济给办了。

这时候,朱异那哥们儿真够意思,偷偷给荀济通了气,荀济二话不说,撒丫子就跑,溜到了东魏。

到了东魏,高澄那小子正当中书监,一看荀济来了,高兴的,想让他当侍读。

高欢一听,不乐意了:“荀济这人我喜欢,想让他好好活着,所以才不让他当官。他这一进宫,准得出事!”

高澄不听,非得让荀济当官,高欢没办法,只好点了头。

结果呢,荀济跟一伙人密谋要干掉高澄,事情败露了。

侍中杨遵彦问荀济:“老兄啊,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啥啊?”

荀济一挺胸:“岁数大咋了,我壮心还在呢!”

杨遵彦一听,乐了,在狱辞里写道:“荀济啊,他觉得自己老了,还没建功立业呢,就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干掉权臣。”

高澄一看,想放荀济一马,亲自问他:“荀公啊,你咋就谋反了呢?”

荀济一瞪眼:“我接的是皇帝的诏令,去干掉高澄,咋能叫谋反呢?”

相关部门一看,荀济这哥们儿年纪大了,还一身病,就用小车载着他到了东市,连人带车一起给烧了,这事儿,啧啧,真够狠的。

说,高澄那小子,他怀疑谘议温子昇,早就知道元瑾那帮人的阴谋。

当时温子昇正写着《献武王碑》呢,写完就被关到晋阳监狱里了,饭都不给吃。

饿了咋整?温子昇有办法,把自己穿的破短袄给吃了,最后活活饿死。

高澄一看,行,把你尸体扔到路旁,家里人也充公当奴婢。

太尉长史宋遊道一看,这不行,得给收葬了。

高澄一看,挺感动,跟宋遊道说:

“我最近给京师的达官贵人写信呢,谈论了一些人,我说你跟他们没啥瓜葛,结果他们还担心你。现在看来,你是个重情义、有节气的人,那些为你担心的人,真是不了解我的心意!”

说完这话,高澄就拍拍屁股回晋阳了,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

这边梁武帝也没闲着,让萧渊明去寒山筑堰,挡泗水淹彭城。

萧渊明一去,就驻扎在寒山了,跟彭城就隔了十八里地。

侍中羊侃那哥们儿负责监督建堰坝,二十天就搞定了,这效率,杠杠的。

东魏徐州刺史王则一看这架势,直接在城里头死守了。

羊侃一看这机会多好啊,就跟萧渊明说:“趁水势赶紧打!”

萧渊明一听摆摆手:“不急不急,到时候再说。”

众将领一看这咋整啊,跟萧渊明商量军机要务,萧渊明也拿不定主意,只说:“到时候再看吧。”

冬季十一月,西魏那边可热闹了,丞相宇文泰跟着文帝,跑到岐阳去打猎,那场面,人声鼎沸,马嘶犬吠,好不热闹!

东魏这边,大将军高澄,那可是忙得团团转,为啥?

彭城那边告急了,他得赶紧派人去救。

于是,他就派了大都督高岳去,还打算让金门郡公潘乐给高岳当副手。

这事儿被陈元康看见了,他可乐了,跟高澄说:

“潘乐那家伙,你瞧他反应慢的,跟树懒似的,哪比得上慕容绍宗!

想当年,先王高欢都是派慕容绍宗,去对付侯景的。

你只需对慕容绍宗好点,侯景那小子就不足为惧了。”

慕容绍宗那时候正在外地闲逛呢,高澄想召他回来,但又怕他吓得反叛。

这事儿,可把高澄愁坏了。

陈元康一看,又出主意了:“慕容绍宗知道我受你照顾,最近还给我送黄金呢。我为了让他安心,就收下了,还回信说要厚谢他。你放心,他肯定不会反叛的。”

乙酉日那天,东魏正式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让他带着高岳、潘乐去彭城救急。

这事儿传到侯景耳朵里,他可不屑一顾。

先是说韩轨要来,他撇撇嘴:“那吃猪肠子的小子,能干啥!”

后来听说高岳要来,他又哼了一声:“兵倒是精锐,将领嘛,就一般般了。”

侯景这家伙,可真是没把东魏的将领放在眼里。

但是,一听说慕容绍宗要来,他立马就敲马鞍,吓得脸都白了:

“谁告诉高澄那个鲜卑小子,派慕容绍宗来的!这下可好,高王要是没死,都得被吓活了!”

高澄这边呢,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他把廷尉卿杜弼任命为军司,代行行台左丞职责。

出发前,他还不放心,问杜弼政事要点和要注意啥,让他写一两条。

杜弼一看,乐了:“不用写,我口述就行。天下大事嘛,最重要的就是赏罚。赏一个人让大家都高兴,罚一个人让大家都害怕。这两点做到了,自然就完美了。”

高澄一听,也乐了:“说得好!话不多,但道理深刻!”

说,慕容绍宗,他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占了橐驼岘。

羊侃一看,机会来了啊,赶紧劝贞阳侯萧渊明,趁慕容绍宗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的时候,去攻打他。

可萧渊明呢,就跟没听见似的,不理他。

第二天,羊侃又劝了一次,萧渊明还是不听。

羊侃一看,得了,这哥们儿不靠谱,我还是带着我的人走吧,去新修好的堰坝上,屯驻去。

到了丙午日那天,慕容绍宗领兵来到城下,带着一万步兵和骑兵,攻打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

那箭啊,就跟下雨一样刷刷地多,嗖嗖地往郭凤的军营里射。

萧渊明呢,这时候正喝醉了酒,躺在床上起不来。

他一听说这事儿,就下令让将领们去救郭凤。

结果呢,没人敢去。北兖州刺史胡贵孙一看,急了眼了:

“咱们来这儿是干什么的?现在敌人来了咱们却不应战?”

他转头,赵伯超那哥们儿更不靠谱,跟哑巴似的说不出话来。

胡贵孙一看,得了,还是我自己上吧!

他带着自己的人,跟东魏军队交战,斩杀了二百人。

可赵伯超,拥有人马数千却不敢上前援救,还跟手下人说:

“敌军太强大了,跟他们交战肯定失败。咱们不如保全军队,早点返回。”

手下人一听都说:“好主意!”

于是,赵伯超就带着人逃跑了。

侯景啊,这哥们儿可真逗,老跟梁朝的人说:

“你们追那些逃跑的,可别追太远了,二里地就足够了哈!”

结果呢,慕容绍宗要出战了,他瞅着梁朝那些士兵,哎哟喂,又轻盈又强悍,心里那个嘀咕啊,怕自己这边,干不过他们。

于是呢,他就把底下的将士们,召集到一块儿,跟他们说:

“咱们这样啊,我先假装打不过,撤退,引那些吴儿来追。你们呢,就等他们追上来,从背后给他们来个偷袭,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都点头同意了。

到了交战那天,东魏的兵众果然假装战败,退走了。

可梁朝军队呢,就像没听见侯景的话似的,仗着自己胜利了,就一股脑儿地深入追击。

东魏的将士们,都按照慕容绍宗的话去做,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从背后攻击梁朝军队。

结果呢,梁朝军队,被打得那叫一个惨啊,贞阳侯萧渊明,还有胡贵孙、赵伯超这些哥们儿,都被东魏给活捉了,数万士兵伤亡失散。

羊侃呢,还算机灵,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摆开阵势,缓缓地撤退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