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837章 陈庆之一听就明白

作者:叶还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5 11:46:0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说,北魏那帮大佬,给尔朱世隆整的那套头衔,简直就是豪华大餐!

侍中、车骑将军、尚书右仆射,这些还不够,非得再来个使持节、行台仆射、大将军、相州刺史,让他镇守邺城,这简直就是给他来了个“全职高手”的五杀,太炫酷了!

孝庄帝那哥们儿,逃跑的时候可真是个狠角色,单枪匹马就闯出去了,留下一堆宫廷侍卫和后宫的小姐姐们,在京城里,那简直是风中凌乱,不知所措!

元颢这家伙一上台,那号令发得象放鞭炮,嗖嗖地往外冒。

百姓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心想这回可来了个,爱护咱们的好领导。

结果,元颢这家伙,自认为皇权是天赐的,没多久就开始飘了,骄傲懈怠得,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他那些老友、亲近的人,都跟着沾光,得到了优待。

这些人,也是真够意思,整天干预政事,日夜饮酒作乐,军国大事在他们眼里,那就是浮云,啥都不是!

更绝的是,元颢从南朝带来的那些梁兵,在城里那是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个恶霸团伙!

朝野上下,都对他失望透顶了,心想这家伙咋就这么不争气!

高道穆的哥哥高子儒,那也是个狠角色,从洛阳逃出来跟着孝庄帝。

孝庄帝一问洛阳城里的情况,他直接就来了一句:

“元颢那小子蹦跶不了几天了,您就别担心了!”

这话说得,简直就是个预言家!

尔朱荣一听孝庄帝往北方跑了,立马就飞马前往长子去见他,一边赶路一边布置军队,那效率简直了,开了挂!

孝庄帝也是不含糊,当天就开始南返,尔朱荣还当了前锋,那架势,冲锋陷阵的大将军!

十天之内,北魏军队那是人山人海,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粮食兵器等物资也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场面,壮观极了!

六月壬午日,北魏直接来了个大赦天下。

尔朱荣那大兄弟,一往南边儿去,并州、肆州那俩地儿,瞬间就跟炸了马蜂窝,乱得呀,简直没法儿说。

这时候,那些个高层大佬们一合计,得嘞,得找个狠角色来镇镇场子,于是乎,尔朱天光这位大佬,就被派去了,让他当并、肆等九州行台,继续守着并州,给大伙儿吃颗定心丸。

您猜怎么着?

尔朱天光一到晋阳,那叫一个麻利,立马就开始调兵遣将,立规矩,手下那帮小子,一个个都老实得跟小猫咪一样,地盘儿那叫一个稳固,跟山一样一动不动。

再说己丑那天,费穆这位大佬,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洛阳,结果,元颢这位哥们儿,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拽到朝堂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质问,说的还是当年河阴那档子事儿,屠杀文武百官,那叫一个惨烈。

最后,咔嚓一下,费穆就这么没了。

元颢也是个狠人,立马派了都督宗正珍孙,和河内太守元袭,去守河内;尔朱荣,也不甘示弱,带着手下的小弟们就去攻打河内,上党王元天穆也来凑热闹,壬寅那天,河内城就被攻破了,宗正珍孙和元袭也成了牺牲品。

辛亥那天,北魏的淮阴太守晋鸿,这家伙直接投降了梁朝,还把湖阳城给献了出去,这操作,简直是6到飞起。

闰月己未那天,梁朝的南康简王萧绩老爷子,也走了。

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这家伙,一夺权,就开始跟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私下里捣鼓造反的事儿。

不过,这时候局势还没完全稳住,还得靠陈庆之这家伙的兵力,所以表面上还是一副哥俩好的样子,背地里,却是各怀心思,说话都藏着掖着,夹枪带棒的。

陈庆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私下里跟元颢说:

“咱们大老远地跑过来,不服咱们的人多了去了,要是他们把咱们的底细给摸透了,联合起来围攻咱们,咱们可咋整?

得赶紧跟梁朝天子打个报告,再要点儿精兵,同时让那些州,把陷在这儿的梁朝人,都给送到咱们这儿来。”

元颢本来还想听听他的,结果元延明这家伙插了一杠子,跟元颢说:

“陈庆之那点儿兵力,你现在都难以驾驭了,再给他增加兵力,他还不得上天?

到时候你大权一丢,就成了人家手里的傀儡,大魏朝的宗庙也得跟着倒霉。”

元颢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就没听陈庆之的。

而且他还担心陈庆之偷偷跟梁武帝打小报告,就自己写了封表文给梁武帝,说:

“现在河北、河南都平定了,就剩尔朱荣那个家伙还在蹦跶,我跟陈庆之就能搞定他。

现在各州郡刚归顺,得好好安抚,别再增兵了,免得把百姓吓得魂飞魄散的。”

梁武帝一看,也挺给面子,直接下令让正在行进的部队都停在边境上,别瞎折腾了,省得惹事儿。

说,洛阳城里头,梁朝的兄弟们人数少得可怜,连一万都凑不齐,可那羌族、胡族的兵马,嘿,是咱们的十倍不止!

这时候,军副马佛念给陈庆之出了个主意,说:

“将军,您这名声在外,河、洛两地谁不知道您?

中原那片儿,提起您的名字,那都是响当当的。

功高震主,元颢那小子心里头对您可是忌惮得很。

万一哪天他对您下黑手,您咋整?

不如咱们趁他还没防备,先下手为强,干掉元颢,占了洛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陈庆之,没听见似的,愣是没听他的。

元颢一看,行,那就先给陈庆之,封个徐州刺史吧。

可陈庆之这哥们儿,非要去镇守徐州,元颢心里头那个慌,生怕他跑了,就没让他去,还跟他说:

“皇上把洛阳全权交给你了,你要是突然说要离开洛阳,去徐州,皇上肯定觉得,你是想快速捞功名富贵,不顾国家大局。

这样不仅对你不好,我也得跟着挨骂!

咱们可得顾全大局!”

陈庆之一听,心里头也明白,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再说,那尔朱荣和元颢的军队,在黄河上那可是剑拔弩张,紧张得要命。

陈庆之守着北中城,元颢则亲自镇守河桥南岸。

陈庆之这家伙,三天内打了十一仗,杀敌无数,简直就是个战神附体!

不过,这时候出了个岔子,有个夏州的义士给元颢,镇守河中渚,他私下里跟尔朱荣勾结,想帮尔朱荣破桥立功。

尔朱荣一听,立马带兵奔赴河桥。

结果桥是破了,可尔朱荣的部队还没接应上,元颢就把那些通敌的士兵全给宰了,尔朱荣那叫一个失望。

元颢一看,行,那就再派安丰王元延明,沿着黄河守卫吧。

可北魏军没船渡河,就想着先撤回去,以后再想办法攻打。

这时候,黄门郎杨侃跟尔朱荣说:

“大王,您从并州发兵的时候,是知道夏州义士,会来支援您,才来的,还是想施展您的雄才大略,匡复帝室?

用兵这事儿,不就是散了再聚,伤了再战嘛!

现在咱们又没受损,怎么能因为一件事没成功,就放弃整个计划?

现在,天下的百姓,都眼巴巴地看着您,就看您这一举动了。

要是没取得什么成果,就撤回去,那百姓们得多失望!

到时候,他们各自考虑,何去何从,胜负就不好说了。

所以,不如咱们征调百姓的木材,多做些木筏和舟船,顺着黄河排列开来,数百里的范围内,都摆出要渡河的架势。

这样,元颢就不知道防哪里好了。

一旦咱们渡过黄河,肯定立下大功!”

高道穆也附和说:“现在皇上被迫外出,皇上担忧,臣子应该羞耻。

大王您拥有百万大军,辅佐天子号令诸侯,如果分兵打造木筏,各个分散渡河,破元颢的军队轻而易举。

为何却舍此而北归?

这样,只会让元颢又得以修治城池、整理兵器、在各地征集兵员!

这简直就是,养虎为患,到时候后悔莫及!”

尔朱荣听了之后说:“黄门郎杨侃,已经给出这一计策了,我要跟大家商议一下。”

这一商议,接下来的战事,可就更加精彩纷呈了!

刘灵助跟尔朱荣说的,那叫一个自信满满:

“您瞧仔细了,不用等上十天,黄河以南那片地方,咱们肯定手到擒来,给它整得服服帖帖!”

这时候,伏波将军、正平郡的大腕儿杨檦,他带着一大家子人住在马渚,主动站出来说:

“我家里有几艘小船,咱们用它们过河,我当你们的向导!”

戊辰那天,尔朱荣一声令下,车骑大将军尔朱兆和大都督贺拔胜,就带着手下兄弟们,忙活着捆木头,做木筏。

趁着天黑,他们就从马渚西边的硖石,偷渡黄河,给元颢的儿子领军将军元冠受,来了个措手不及,直接把他给擒了。

这一来,安丰王元延明那些小兵蛋子,一听说这事儿,吓得撒腿就跑,生怕被逮住。

元颢一看,这形势不对,靠山没了,只好带着几百个铁杆兄弟,往南窜。

陈庆之,也是机灵得很,赶紧收拾残兵败将,几千号人,浩浩荡荡地往东逃。

元颢之前打下的那些城池,一看这架势,又都乖乖地投降了北魏。

尔朱荣亲自率军追杀陈庆之,结果嵩高河发大水,陈庆之的队伍那叫一个惨,死的死,逃的逃,差点儿就全军覆没了。

陈庆之一看,这不行,得想个办法。

干脆剃个头,剃个胡子,伪装成和尚,抄小路溜出汝阴,跑回了建康。

梁朝那边,还算讲究,照样给他封了右卫将军,还赏了个永兴县侯的爵位,算是给他个安慰。

再说中军大都督兼领军大将军杨津,他带着队伍在皇宫里安营扎寨,打扫打扫院子,封好府库。

然后跑到北邙去迎接孝庄帝,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认错态度诚恳得很。

庚午那天,孝庄帝住进了华林园,大赦天下,给大家伙儿都减了刑。

朝廷给尔朱兆升了官,成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跟着孝庄帝,从北方来的将士们,还有那些没投降元颢的文武百官,都加了五级官衔。

河北、河南那些给朝廷报信儿的、坚决不投降元颢的官员们,也都加了二级官衔。

壬申那天,又给大丞相尔朱荣,加了个天柱大将军的头衔,还给他增加了封户,一共二十万户,那可是牛气冲天!

北海王元颢,从轘辕往南逃到临颍,随从的骑兵都跑光了,最后被一个临颍县的小吏卒江丰,给干掉了。

癸酉那天,元颢的脑袋,就被送到了洛阳。

这一来,临淮王元彧又投靠了孝庄帝,安丰王元延明,则带着老婆孩子投奔了梁朝。

陈庆之攻打洛阳的时候,萧赞还向梁武帝请求回归。

那时候吴淑媛还在,梁武帝就让吴淑媛,把萧赞小时候穿的衣服,送给他。

结果,信还没到,陈庆之就败了。

陈庆之从北魏回到梁朝后,特别看重北方人。

朱异觉得奇怪,就问陈庆之为啥这样。

陈庆之说:“我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戎狄的地盘,到了洛阳才知道,中原地区的人,都是讲礼仪的,比江东强多了。

咱们有啥理由,看不起北方人?”

甲戌那天,北魏朝廷任命上党王元天穆为太宰、城阳王元徽为大司马兼太尉。

乙亥那天,孝庄帝在都亭设宴慰劳尔朱荣、上党王元天穆他们,这些从北方赶来洛阳援救的将领们。

孝庄帝出手那叫一个大方,赏了三百个宫女、几万匹绫罗锦缎,根据功劳大小分别赐予奖励。

那些接受过元颢爵位、赏赐、官职和免除赋役的人,他们的所得也全都被追缴回来了。

哎哟喂,您听听这段儿,秋季那会儿,七月里头的辛巳日,北魏那位孝庄帝,总算是慢悠悠地晃进宫门了,可真是让人等得花儿都谢了!

说,高道穆,这家伙一下子就成了御史中尉,那可是个手握大权的主儿!

说起来,孝庄帝的亲姐姐,寿阳公主,那天在路上,跟那些清路卒,较上了劲儿。

那些卒子,手里拿着赤棒,一点儿也不含糊,直接就跟公主杠上了。

公主,人家可是金枝玉叶,理都不理那些卒子。

结果,高道穆一句话,公主的车子就遭了殃,被卒子们给弄坏了。

公主一看,这哪行,哭着就去找弟弟诉苦。

孝庄帝,倒是挺明事理,跟公主说:

“高道穆这家伙,清廉又耿直,他干的都是公事,咱们可不能因为私情,就责怪他!”

后来高道穆去见孝庄帝,孝庄帝还特意给高道穆道歉,说:

“我姐给你添堵了,我这脸上也无光。”

高道穆一听,赶紧摘下帽子谢罪。

孝庄帝又说:“这事儿我都觉得对不住你,你谢啥罪!”

那时候,北魏市面上那个钱,薄得跟纸,一斗米都快赶上千金了。

高道穆一看,这哪行,赶紧给朝廷上书。

他说:“现在铜价八十一钱一斤,那些私人铸的薄铜钱,一斤铜能造二百多个。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百姓,铸钱有利可图嘛!

然后,再对私铸的人下狠手,这不合理!

有罪的人是多,但私铸的,却越来越多。

现在的五铢钱,名不副实,轻得,放水里都漂着。

这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朝廷监管不力,是咱的错,私铸的人有啥罪!

朝廷得赶紧改铸大钱,刻上皇帝年号,这样一斤铜大概只能铸七十钱,私铸的连本都回不来,更别说赚钱了,自然就没人干了。

再加上朝廷的严刑峻法,效果肯定好!”

金紫光禄大夫杨侃也凑热闹,提了个建议,说让百姓和官方都铸五铢钱,让百姓自愿参与,以前的毛病自然就改了。

孝庄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铸“永安”五铢钱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