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都是“小白”
第3章 都是“小白”
继第一天后上班的我,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工作。我没有到游手好闲的地步。店长在忙电脑面前开店的工作,还有两个同事,一男一女,与我年纪相近的。
我看大家都在擦东西,于是拿起布一起擦。
“Hello?这个是?”
“你说这个啊,打扫卫生,每天早上来擦擦书架,你看这儿(他一把摸过书后面的白棱,薄薄一层灰),把这些才擦干净就可以。”男孩笑着说。
“好的,好的。请问怎么称呼?”我问
“我叫胡庸”
“你比我先来入职,我有什么不会的可就先紧着你问了哈(我边看他的动作边模仿,擦着旁边的书架)”
女孩叫晓品。个子不高,瘦小且白净。与胡庸这个男孩相比,有点像哼哈二将。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男孩说话眼睛永远眯着像一条缝。女孩不论什么时候,眼睛睁的像“铜铃”(黑猫警长的歌词有没有?)
声音上,男孩更偏向温柔,有磁性。女孩则开口脆。声音洪亮,在惊讶或者有情绪的回应时。用什么来形容好呢?打一个比方,一只猫尾巴被什么踩了一脚发出的叫声。有些夸张了,但在她有情绪的时候,一张嘴,离得太近可真的要捂上耳朵咧。
这就是我第二天遇到的同事了。
为什么着重介绍他们呢?
因为二位干的时间都不长,然而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其中传授的很多错误经验,我都当成教科书式正确答案来操作。结果可想而知。虽然谬误是真理的邻居,但是大家偏爱真理的侧重上。真的会狠狠敲打谬误呢!
这天店里很明显是不忙的,在店里巡场,帮助顾客找到他们想要看的书,引导顾客购买他们想要的商品。由于我很喜欢读书或者说喜欢把读过的书分享给顾客。很快的就和一些顾客成为了朋友。每本书的看法观点立场。相互交流十分有趣,这样的工作,让我始终保持着思维上的活跃,和心态上无限的热情。这里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话。
成功等于正确“好的”思维方式加热情的工作态度加努力。
于是每本书都还记得一点点的我,和这里的每位顾客聊的都很开心。(正因如此,店长觉得我太能说了,于是把我从店员提前升到了收银岗,这是一铺垫哦)
久而久之,我家店长会和大家介绍,有什么书想看的,或者想问的。直接问程砚,他什么书都看过。吓得我赶紧说“没有没有,就很少的一些书看过,真的没有全看过)
胡庸是个非常有理想抱负的男孩,24岁的年纪,非常爱看书所以选择了这份工作。他总会问我“程砚,你说我想读欧美文学,我应该看些什么”
讲真的欧美文学我看的几乎没有
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几本“《高老头》、《童年》、《堂吉诃德》、《茶花女》。这些都是高中时班主任逼着要读的书。讲真的我十分感谢他。虽然当时为了玩,阅读确实让自己快乐潇洒的时间削减大半,但拥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时。一下子觉得当时多读了那么点书还真有一用啊。
他一边认真听着我说的书名,一边在咨询台查找这些书。讲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三本书我依旧有些模糊的印象,剩下的那些书。非常的惭愧,我只能说我还记得书名。但是这三本书我一本我都没说。他现在的状态,处于想要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抱有出国旅游幻想,一边想一边完善想法的人。我能做的不是给到具体方法论,而是给出一样天马行空的东西,让他的想法和不那么现实的文学一起融合,这么生活,也是一种阿Q精神。说不出为什么我不想把这三本书介绍给他。可能是这三本书都在少儿,讲的都是天生虽然不够丽质都是后天努力足够励志的书。
女孩晓品则更是有趣了。虽然在书店工作,但是她并不喜欢看书,她的乐趣始终在玩具区的盲盒里。每个月会买一些自己十分喜欢的。女孩家里奶奶身体不好,她需要经常性的消失,当然大家都知道。就是她的奶奶离不开人她需要回去照顾一下。这里的排班很轻松,足以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奶奶。可是姑娘心里有个不得了的想法。她觉得一个月3000多点收入不足以支撑她的花销。也就是她不想做了。她在参考我一个新人的意见。
“我不太想干了,你想一顿饭就算是20块啊,一天就吃一顿,30天就是600。这还是往少了说。还得出去玩,还要买衣服。这么一看,这钱挣的实在太少了不够花。”她声音不大,在操作间坐着。若有所思。
“每个人要求不一样,我每个月也得有2000多债务要还,手里还剩1000多。这些钱我一般除了吃饭不会有其他的开销。所以我觉得还好。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足,我既可以读书,又可以认识很多爱读书的人。你现在想要换工作其实并不是因为挣得少,而是这里不开心。你之所以询问我,不是想要我的意见,而是告诉我你要走了。但我确实想要挽留你。你看你现在动不动就空岗或者早退。大家都理解你体谅你而且还照常发你的工资。还有就是你至少先有个奔头或者去处,不然就会变成即便离开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领低工资继续不开心罢了。”
我说完这些女孩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那我就不走了,我先干着”然后便出去巡店了。而我继续午休。
我有个很难理解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我既不回我整理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安慰失落失意的自己。但是一旦有人需要帮助,不论是安慰还是开导。哪怕是借钱我都统统耐心去解决。
这是一种对别人非常好的,对自己并不在乎的怪病。
所以我的朋友很少,因为门槛很高。需要帮助可以,一定要优质好友。
还有一些只能称之为朋友,也就是点头之交或者人生过客。我仍旧全力以赴,是的,我的善良毫无吝啬交付哪些需要帮忙的人。
直至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书《别想太多了》我认为我是一个敏感而极端的人。我并不喜欢自己这样,所以买了这本书看。然而全书只给了我一个需要的答案。
“多管闲事的人是慈悲的人,然而不管闲事的人是智慧的人”这句话让我仿佛像被雷劈了一样。
一般好朋友劝我“管闲事落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别管他们”
然而这本书一下就在点我。
我所谓的帮忙会不会像伊索寓言里那则故事一样
熊和人类在一起玩耍。人类非常弱小,熊白天对人类呵护有加,赶走了各种想要欺负人类的动物。直至晚上,一只蚊子,熊怎么也赶不走,他太担心蚊子打扰到人类了。但是一直抓不到。直到这个蚊子落在了人的脸上。熊一见状,立马像人脸拍去。人类的脸变得血肉模糊……
也许我的帮忙就和熊那一巴掌一样,如果不帮忙,不过是蚊子咬了个包,如果帮了,真的会掉一层皮。
寂天大师曾说“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担心也解决不了,那就不解决了。解决的了的问题,担心也没用,迟早能解决。(出处次第花开,记忆稍有模糊,喜欢的可以去看次第花开这本书)
这个人“晓品的离开”更加让我确信了这一点。
每天都是如此的,引导顾客买书,帮助顾客找到想要看的书。打扫书店卫生。刚上班的一个星期,没有其他的工作。人少的时候维护卖场引导顾客。人多的时候就在少儿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帮小朋友们还书。
后继如何?晓品走了,因为晓品实在熬不住我与她之间的“针锋相对”。下章争取写的更有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