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刚亮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也轻微搅动了一下明道宫内的死水。
赵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他被吵醒了。
说实话,他昨晚也没怎么睡好。
赵玖昨晚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让他做皇帝是不错,但最难的就是他现在。
皇帝的权力很大,大到千里之内。
但同时皇帝的权力也很小,小到庙堂上的十步之内。
而他赵玖,正好困在了这庙堂的十步之内无法出去。
怎样摆脱掉这几人,去打破困局,这个问题折腾的他凌晨才堪堪入睡。
揉了揉有些酸疼的脑壳,赵玖对外面的声音毫无印象。
在几个太监的服侍下洗了把脸,昏昏沉沉的坐到御案跟前。
没多久,杨沂中匆匆进来。
赵玖忙问,“外面何事争吵?”
“是几个人说要见见官家,不过都被康大官给打发走了。”
“见朕?”
赵玖心中先是一惊,随后便是一阵欣喜。
着急见朕!
他这个皇帝还是受关注的。
他的手伸不出去,但外面却有手主动伸了过来。
杨沂中见殿中还有几个内侍,心知有些话现在也不好给皇帝去说。
便接着话茬暗示了一番。
“此事说来也奇怪,来的人居然是太学的几个学生。”
赵玖闻言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个太监,没有接着往下去说。
只是静静坐在哪里一动不动,仿佛外面发生的事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淡然。
??太学生出来有什么可奇怪的,真正的幕后主使怕是那些一直见不到他的群臣罢了。
这帮大臣们想要与皇帝取得沟通,可他们胆子太小了。
小到只敢丢几颗小石子进来探路,可小石子又有什么用?
不过是荡起一点涟漪,随后又归于平静。
虽然什么也没得到,但赵玖相信,只要时机成熟,肯定会有无数双手聚拢过来。
...
赵玖笔直的坐在御案跟前,目光时不时向门外扫去。
早上几个太学生来闹是有效果的,康履等人已经同意让部分大臣来见见赵官家。
不用猜都知道是同意南下,亦或者是反对李纲的大臣。
但不论如何,他也算是见到庙堂之上的其他人了。
他虽然一无所知,但十步之外,千里之内,能过来的大臣肯定会根据他的情况做出推断。
赵官家的心跳的更快了,虽然人还没有见到,但他的热情已经高涨到几乎要冲破头顶。
原因无他,此次过来的到几人赵官家还是多少有点印象的。
张浚,赵构正式取得合法继承权后的第而二批投奔的官员。
现任建炎小朝廷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
官职虽然不大,但御史二字却是一个所有官员都能飞黄腾达的台阶。
让赵官家欣慰的是,这个三十多岁的四川人,从始至终一直到死,都在强调他的爱国之心。
不论真爱国假爱国,但此人的确在后期用言官的权力扳倒一个又一个大人物。
可谓是喷谁谁死!
另外一个人,伪楚前任宰相吕好问。
忽悠女真人全部撤离开封城的功臣,同时也是伪朝第一个不拿张邦昌当皇帝看的人。
还有剩下几个人赵官家由于历史知识匮乏,实在是不知道多少底细。
但仔细想想,他也没指望剩下这几人有什么大用。
毕竟李纲之前得罪的流亡大臣太多,如今的庙堂上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南逃的想法。
赵玖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用,只希望在下午自己下午向黄潜善等人发难时,大家能一起声援一下。
但不管怎样,这位赵玖换赵构的新官家终于在晚上见到了除那几人外的其他大臣。
当然了所有的一切还是在康履等人的陪同下进行的。
十步之内的死水又一次被赵官家搅动了起来。
此次过来探视的外臣有三。
分别是朱胜非,吕好问,张浚。
双方先是在正殿见面,随后又各自坐下聊了下几句闲话。
受限于赵官家肚子里的那点历史底蕴,因此闲谈期间还闹出了不少尴尬场面。
比如与张浚闲谈时,赵官家问起了两次开封城破时他在做些什么。
张浚属于流亡大臣之一,且一直以抗金扶宋为大目标,行在上下都是清楚得。
但尴尬就尴尬在,两次开封城破,张浚均处于人流之中没有什么作为。
或许是有别的打算,或许是打算留着有用之身报效朝廷。
且不提此,就是秦桧这等小人也给金人上书,从而博得了不小的青名。
因此这闲话一出,直接给这位年轻的张御史当成就整不会了。
好在吕好问见多识光,不留痕迹的接过了话岔,这才将之前的尴尬气氛遮掩了过去。
朱胜非,靖康元年时任东道副总管、兼管南京应天府。
这个人就很有意思了,自二圣北狩后,劝解赵构称帝的就有他,据说在后来也立了不少的功劳,算是赵官家绝对的嫡系。
众人一番闲谈,总归来说,赵官家的表现还算让几位臣子满意的。
眼中有神,言行举止也与正常人无二,虽然闹出了几个笑话,但也能理解。
毕竟赵官家可是足足昏了两天,只要人没傻,他就还是赵宋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