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搜寻物资
第11章 搜寻物资
温家兄弟两人来到村里,直至现在,已有三个多月,近四个月了。
当初来的时候草还没这么高,现在,长势猛的已经没过房屋。
好在它们已经进入衰败期。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
看着很是凄凉,但对如今来说,秋风带来的更多是安全感。
那些邪物的行动速度与春夏时节不同,往后天气越冷,对比就会越明显。
前方队伍已经清理出一条路,众人沿着这条路进入镇子。
烧荒当然不能一下子把镇也烧了。
只烧到附近,所以能看到镇上房屋的前后院的众多草木。
蒙着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刘猎户走过来。他背着大弓,手上还拿着一把加长手柄的柴刀。
刀上沾着褐色血迹。
虽然血迹颜色不是鲜红,这些都是新鲜的,从邪物身上沾的。
青一道长说过,火焰可以去邪毒,先进镇的这队人挑了地方燃好火堆,把沾了血污的刀棍都用火焰灼烧过。
此前在镇外烧荒,用烟气去熏赶过一遍,但镇上的邪物肯定没有全都赶走,或许在暗处躲着。刘猎户提醒大家进镇要保持警惕,别单独行动。
“我们清理了一个院子,大家先把带着的东西放这边。”
装卸货物的木板车,备用的农具武器,不便随身携带的物资都先放到小院。
院子里面有药草燃烧的烟气,这么多活人聚在一起血气浓郁,需要用药草或者烟气遮掩气味。
院内燃了两个火堆,一个用来煮食物,另一个用来“祛邪”消毒。
道长的告诫,以及温故写的话本,都有提过以火祛邪,也就是高温消毒。
有猎杀经验的村民,进镇之后斗志昂扬。
村长说了,杀一个邪物能赚不少工分,多杀几个就能养活一家老小了,比搬东西赚得多。
三四个人为一组,赚到的怎么分,他们内部会先商议好。
用烟气熏赶躲藏着的邪物,等它跳出来。
早有防备的村民用长柄的大木叉给叉住,虽然这并不能产生实际伤害,但有了短暂的阻挡,另一个人趁此机会,挥动柴刀利索斩首。
配合默契。
斩杀掉的邪物,会有专门负责清理的村民,借助工具将它们拖到一处,到时候烧掉。
温故观察那些邪物的伤口。
“中邪”,也就是人被邪蛊寄生之后,身体会异化,肌肉和脂肪看似萎缩严重,其实变得更加强韧,它们拥有比寻常人更高的防御力。
血液减少,更粘稠,颜色偏褐。
刺穿伤能对它们产生伤害,但有限,能影响到它的整体行动,却不会毙命。
村民们摸索出来结论,还是得斩首。
温故分析。这么说,蛊虫寄生人体之后,最可能是在留头部。
若是如此,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蛊虫,那能不能在蛊虫进入头部之前,把它截留?
可惜没有条件,不然温故真想解剖一下。
再看其他村民。
性子胆小的,憨厚的人,如今也都变了样子,多了一股狠劲。
如今这世道,大家也就为了三件事——
生存!生存!还是特么的生存!
稍作歇息,后续到来的人员便开始干活了。
“我瞅着,那石板可以撬回去铺路!”
“撬起来先搁那边,把土清了,烧一烧再搬到车上。”
村子里面的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容易滋生虫蛊,虽然现在铺着一些木板碎石,但谁不喜欢更平整的呢?
路平整了,运东西都更快。
今年冬天村里要搞建设,就该把村里路也整一整!
“这些衣服,布料多好啊!”
“村长说了,甩外面的不要,染了邪气。屋里衣箱装着的可以。”
昂贵的衣物,村民们曾经只能远远看着。连摸一下都是奢望的布料,如今就在眼前。
可惜很多都不能要,带回去就得费劲儿“祛邪”,反正有的选,他们不如去选那些干净的衣服和布匹。镇上的东西,只要能带回去,就都是他们的。
对着那些衣服惋惜的人,也就嘴上说说。
他们可都听过话本的,知道那些衣物“不干净”。
“那边那屋,横梁可以拆下来。”
“我找到一辆牛车!牛没了,车还在,挺干净的,能用!”
“那边几个铺子,门板好拆,先拆了带回去。”
拆下来的先放到指定的地点晒一晒,有潮气的都给晾干。
越是干燥的器物,邪蛊越难以存活。
各种谈论声中,一位面容严肃的村民守在院里,拿着几张纸,他识得几个字,对照着上面写的东西提醒其他人。那是温故和主事人们商议后写下来的指导手册。
“大石板就算了,青砖贴地的不要!地面上的东西够我们用了,不要贪图危险物!”
有人负责拆卸,有人负责装车,装满就拉回去。尽快往返。
道长说了,他们最多只有三日时间,看到外面再有邪物出现的时候,就必须要撤退了,说明烧荒火燎已经失去威慑效果,活人的血气会把它们再吸引过来。
用于燃烧的药草也有限,总不能一直在这儿消耗。
有人想要把镇上的这些屋子都拆回去,刘猎户阻止。
“一次拆不完。挑几栋边上完整的屋子,离开前封上,等冬天落雪的时候,咱们会再来一次,也有个落脚的地儿。”
有位年纪大些的村民,向往地看着镇上一栋大屋,“真不能搬到镇上住?多留些屋子,逃难来的人也能住下。”
不等刘猎户解释,他儿子在旁边嚷上了,“哎哟我的亲爹!你别只往好处想,你就想想,如果来镇上的是贼人,他们要是在这里安身,对咱们就是威胁!”
“咱们村就不同了,按话本里说的,那叫易守难攻!真逼急了,咱就逃山里去!”
山里也有中邪风险,但如今这世道,躲哪儿都不安全,真到了逃命的时候,还能顾虑那些?
相比之下,还是村里更好,不像镇上,四通八达还没有围墙,不安全。
刘猎户也不再说这些,他让人去镇上再仔细找找有没有能用的武器。
有些兵器以往禁止百姓私造私练。
他身上背着的强弓,以前就是他不能用的。
身上穿的衣服、护甲,以他的身份,都是不能使用的。
“章服,居所,轿舆,以别贵贱。”
往日刘猎户去县里贵人家做事时,听那里的夫子说的。
哪个阶层,什么身份,就用什么东西。
现在不分了。
至少,在这里,谁找到就是谁的。
村民们找到就能带回去用,多囤点备用,生存第一。
温故也要去搜一搜,看有没有赶路能用上的。
刘猎户让儿子跟在温故身边,他们本地人更熟悉镇上格局,可以帮衬着点儿。
小刘猎户也很乐意,立马凑过去:“温二哥你想去哪里看看?放心,我的箭术不比我爹差!”
他很好奇温故游学时的见闻,问了几件事。
温故也耐心跟他说说。
青一道长本来没打算跟过去,一听“游学”,又动了脚步。
我倒想看看你这狗书生还能胡扯出什么来。
虽然每次温故提起游学时的见闻,都让他心情不好,但事后回想起来,嗯,可以借鉴借鉴。
再说了……
道长的视线,在老刘猎户和小刘猎户两人身上扫过。
刘家父子有盘算啊。
镇上现在各种气味汇集,时不时传来一阵烟气,青一道长给自己塞了颗丹药清神。
温故带着小刘和堂兄走在镇上,后面还跟着个道士。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聊,还得防备周围。
温故在确定附近没有危险,四周都有村人活动,才分了注意力放在镇上事物。
镇上的房屋密度比村里大,多是木材建造,能用上青砖大瓦的只是少数。
他还看到了公用的水井。
不管是一些小院里的私井,还是外面的公用井,井水已经污染。用道长的话说,那些井水都已经染了邪气。村民们进镇喝的都是自带的,烧过的水。
沿路能看到茶摊酒肆,如今已变得残破。
邪疫蔓延,给了这个王朝沉重且惨烈的打击,幽暗时代开启。
幸存下来的人,依然陷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谁也不知道这个幽暗时代会持续多久,又或者,终将走向末路?
“那边就是镇上最大的商铺。”小刘猎户指着前面一个铺子。
那里有村民进出,显然都知道,最大的商铺里面东西也最多,有人扛着一大卷布出来。
温故略微抬头看向外面的匾额。
世道沧桑,时移势迁,整个镇子已经成为一片死地。承载着地方印记的匾额依然停留在这里,日渐暗淡,蒙上一层阴霾。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它们能重新焕发光彩。
跟在后面的道长摆着一副“我只是来闲逛”的姿态,对那些商铺物品都没兴趣。
上一次,也就是半年前他刚来村里的时候,带村民来镇上大略搜过一遍,主要目标是粮食和药材。
把镇上的医馆药铺几乎掏空。
这次他没特别感兴趣的,他想要的东西这小地方没有。
镇上剩下的多是日常物件,村民们这次也许会挑能用的带回去。
衣袍鞋靴,锅碗瓢盆,褥子床帐,箱笼容器,各家各户能搜出来的这些,村民们都能带走。
若是还有时间,那些床榻桌凳都会搬走。能用的可以继续用,用不了的就劈了当柴火。反正留镇上也是无人使用,渐渐坏掉。
屋子是需要“人气”来养护的,没有人住,当然就破败得快了。
这时候,有村民激动地抱着一个筐出来,大声道:
“快来!看我找到了什么!”
原本忙着搬东西的其他人瞧了眼,同样惊喜激动得围了过去。
大筐里的,是桃符和一卷卷的门神画。
可能是铺子当年没卖出去,剩余的。
温故走近去看。
大筐里的门神画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财门钝驴,回头鹿马。
驮着柴的胖驴,寓意富有,发大财。
回头鹿马,寓意福禄眷顾,当官发达。
升官发财,这种以前应该是较为时尚的,商家备货还挺多。
若是以往的太平时候,大家也会喜欢
但如今……
围过去的村民先抢另一种,驱邪抓鬼的!
抢不到再去抢武将门神,实在没有了,那就……再找找!说不定别家还有呢?
当初镇上肯定也有人家买过,或许能翻找出来。
温故看着他们。
升官发财不屑一顾,驱邪捉鬼众人哄抢。
雕刻着图纹的桃符也抢,抢不到?
再去找!
找不到?
去别家撬!
饶有兴致看着这一幕的道士,瞥了眼温故:村民们性子愚鲁粗犷,不知这位书生作何感想?
温故的眼神奇怪——诧然,理解,若有所思。
道士:???
狗书生又在想什么?
温故只是对本土习俗好奇,并想着,若是以后在北地安顿下来,如果没有别的谋生手段,或许可以试试画年画、制桃符?
没再多看,温故也去搜寻自己能用上的东西。他在一户人家的屋中找到想要的。
不显眼的衣箱里,找到了十多个大檐帽,有点像他印象中的范阳笠。
小刘猎户看了看,“这户人应当是接了做大帽的活儿。”
找到的这十几个笠帽,温故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村里。
这是如今村里的规矩。
温故自己留两顶,给堂兄两顶,道长有特制的斗笠不需要。嗯,再给小刘两顶。
够用,多出来的还能跟村里换点别的。
接下来更让温故惊喜的是,他在另一户翻到个小铜炉。
有点像温故印象中的染炉,只是比那个更小巧精致,方便外出带着,路途可以煮东西吃。
这户人家瞧着小有家底,屋门关得严实,里面也没见到明显血污,或许混乱之初就已经离开。
随后,温故推开那家的书房,看到书桌上的笔架,悬挂着的毛笔,还有质感不错的书画纸以及砚台。
目光顿时一亮,眼神向往。
“空弓难责养由射,快剑始堪孟贲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就是文人的刀啊,岂可不精择!”
道长把嘴里的丹药残渣,“呸”的吐出来。
前几天是哪个狗东西在我面前说“能书不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