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宁王
第28章 宁王
夜凉如洗,残月如钩。
黟县城郊,清溪之上。
李直与两个女儿李青鸾和李紫鹓同乘一叶扁舟溯流而上。
李紫鹓站在船尾,手中捏了一支长长的竹篙,一边举轻若重地乘船,一边带着点好奇问道:“爹,那写信给你的究竟是什么人?不仅要我和姐姐帮你偷偷摸摸出城,还要借用我们平日练功的隐秘之地与对方见面?”
李直已年近四旬,面有坚毅之相,身如松柏之挺。
听到小女儿的问话,他手捻胸前如墨长髯,微笑摇头道:“那人你们也曾见过,稍后自然知晓。但此次之事你们心中有数即可,绝不可对旁人提起。”
李紫鹓有些不满地道:“爹你何时也学会卖关子,现在说给我知晓和稍后自己知晓有何分别?”
李青鸾静静伫立船头,实则一直留心周围的每一点异动。
她心思远比妹妹细腻,既然父亲要掩人耳目,又要自己姊妹护送,此行便可能有事发生,自然须仔细提防。
听到身后妹妹还在和父亲纠缠,她微微蹙眉,淡淡地道:“阿紫,爹此时不说,自然有不说的理由,你只用心撑船便是!”
虽然父亲素来端方严肃,李紫鹓也从没多少害怕,却唯独对清冷恬淡的姐姐最是敬畏。
听到姐姐发话,她只得乖乖地地“哦”了一声,带着点郁闷将这艘小船撑得如离弦之箭般迅捷。
李直见两个女儿一个懂事明理,一个天真娇憨,心中大是欣慰,想着即使自己与夫人再无缘诞下子嗣,也无须抱憾了。
不多时,小船驶到李家姊妹数年来随青牛修行练剑的所在,靠近岸边停泊。
李青鸾先扶着父亲下船,李紫鹓随后上岸并将船系好。
父女三人刚刚站到岸边,前面的松林中便行出两人,来到他们身前不远处站定,其中一人笑道:“一别三载有余,先生风采依旧,诚为可喜!”
虽然月色朦胧,但李家姊妹已修成人仙目力敏锐,早看清来人相貌。
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年纪的青年,相貌颇为英俊,举手投足间更透出一身朴素书生装束也无法掩盖的贵气。
在他身边的汉子年约三旬,青衣小帽做仆从打扮,身形瘦小,貌不惊人,垂手侍立,意态甚是恭谨。
“原来是殿下和戚叔叔!”
李紫鹓果然识得来人,脱口唤出他们的身份,俏脸先是恍然旋又茫然。
“但你们为何弄得这般鬼鬼祟祟?”
李直板着脸呵斥一声,“宁王殿下当面,阿紫不可放肆!”
青年忙摆手笑道:“先生不要责怪阿紫,说什么说我也是看着阿青和阿紫长大,心中一直将她们当成自家妹妹看待,实在没必要讲究这些虚礼。”
此人却是当今雍熙帝武栩的第九子武烜,爵封宁亲王。
当初李直曾任宁王府长史,因学识德行俱高,又敢于直言规讽,匡过弼违,素为武烜敬重,常以师礼待之,呼“先生”而不称官职。
李家姊妹幼时也常与武烜相见,确是颇受其钟爱。
后来李直虽离了王府入了御史台任职,却仍天然地归属宁王一系。
初时武烜年轻势弱,尚未有资格参与几位年长皇子角逐嗣君之位的游戏,李直也还能安稳做官。
等到后来武烜年岁渐长,尽管一直行事低调,只是踏实办好雍熙帝交代的各种差事,从未显露出加入那场游戏的野心,还是自然而然地被一些兄弟视为威胁,又被另一些兄弟视为助力,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
李直也因此而有了立场并牵涉利害。
三年前他被削职为民,固然缘于犯颜直谏,但也是某些有心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此时侍立在武烜身后的男子也笑道:“殿下爱护两个丫头原也不错,却也不可只当她们是小女孩儿,若属下看得不错,如今她们也都有了人仙修为!”
他名戚长真,为道门纯阳派俗家弟子,修为早臻人仙之境,多年来一直担任宁王府侍卫统领,李家姊妹幼时也曾跟他学过些入门功夫。
武烜闻言大为惊讶。
他虽不通修行之道,但身处高位,眼界见识自然远非常人可比,也便深知两个原本只稍通功夫的小姑娘只用三年多时间跻身人仙,超卓的个人禀赋及高深的师门传承缺一不可。
李直见武烜投来询问目光,便大致说明了两个女儿的情况,却并未说明造就女儿的是一头青牛,只说是不知名世外高人。
武烜听得抚掌而笑,不仅是代李家姊妹欣喜,而且是此想到此行的目的,感觉要谋划的那件事情平添了几分把握。
李直也猜到武烜微服而来,又约自己暗中相见,其中必有要事,当时主动开口询问。
武烜肃然道:“先生有所不知,月前父皇已下旨将户部交给我掌管。”
“恭喜殿下!”
李直一怔之后当即大喜过望。
雍熙帝虽有意放纵儿子们争竞,却一直将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于是六部便成为诸位皇子最重要的战场,其中又以吏部、兵部、户部最为关键。
如今武烜入住户部,便已真正拥有了入局做棋手的资格。
武烜却没有多少喜色,摇头叹道:“这位子却没这般容易坐稳的,近年父皇沉溺长生之道,耗费的钱财越来越多,如今府库已然入不敷出。父皇之所以将户部交给我,提出的条件便是三年内将盐税拿回朝廷手中!”
李直想到盐税涉及的庞大利益及众多势力,饶是心性坚毅,也不由面色微变。
但他并没丝毫犹豫,当即向武烜拱手道:“殿下有何用微臣之处,便请明言!”
武烜目中现出感动神色,当即从怀中取出一纸公文道:“此事也只有先生去做我才能放心,因此来时已向父皇请旨,起复先生为扬州知府。但是这其中必然有许多艰难甚至凶险,还请先生务必珍重!”
李直接过公文看了几眼,慨然道:“微臣素来以为,只有殿下的才具仁德,才有望在将来一洗近年种种乱象,再次中兴大周。为了大周江山,亦为报答殿下知遇之恩,微臣来日纵赴汤蹈火,亦必在所不辞!”
武烜还待再说,旁边忽地传来一声冷笑:“要赴汤蹈火,也未必须等待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