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伯温说
第13章 伯温说
洪武八年,太子东宫。
秋,霜降。
夜色如墨,秋风凛冽,细雨绵绵。
估计明天又得降温了。
蓝慎行坐在宫门石阶上,虽年仅十五,却已有接近一米八的身高,可谓是剑眉星目,英武非凡。
这五年时间,他彻底融入到了东宫之中。
跟朱标和常氏的关系也变成了无话不说的一家人。
不过就在他沉浸在亲情的喜悦中时,今年三月发生的一件事,却又给他敲响了警钟。
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
蓝慎行知道,随着北元不断被驱逐,朱元璋也开始集权了。
那些该杀的,不该杀的人,也该慢慢清除了。
那些不在计划中,却又影响朱元璋施展计划的人,也该上路了。
蓝慎行脑中在飞快转动着,他在计算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首先是自己跟常氏和朱标的关系。
其次,常氏于洪武七年诞下了太孙朱雄英。
朱元璋对于这个孙子很是喜爱,平日里只要有时间便往东宫跑。
而可能是‘甥舅一家亲’的缘故,自朱雄英出生开始,便跟蓝慎行亲近的很。
朱雄英跟蓝慎行的关系,也让他在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刷了一波不容忽视的存在感,同时也间接拉近了他跟朱元璋的关系。
而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就是……
他已经听到了消息,再过几个月,等筹备好了,朱标就要迎娶侧妃吕氏。
这让蓝慎行有些头疼。
因为他听说过一种说法:常氏就是吕氏害死的,朱雄英也是。
对于这种传闻他不知真假,也无从判断。
不过这五年时间,蓝慎行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如果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那就不能让朱元璋的计划出现意外。
在这个计划中,朱标很关键。
说白了,朱标不死,那么蓝玉作为朱元璋给朱标留的班底,也大概率不会死。
朱标一死,蓝玉就算没犯那么多事,且未飞扬跋扈,但依旧得死!
故此,蓝慎行得保朱标,不能让他出事。
其次。
就算朱标出事,只要朱雄英不死,那蓝家依旧有希望。
蓝玉之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的,便是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蓝玉必死。
换句话说,只要自己能保得住这两人中的其中一人,便可算成功逆袭。
想保住朱雄英,首先得保住常氏。
毕竟没了妈的孩子,在这水深火热的宫中,不出意外的可能性太小了。
而想保住常氏,自己手中必须得有权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这种如此庞大的权力呢?
崭露头角,让朱元璋重用自己?
蓝慎行摇头。
别开玩笑了,一般的手段,朱元璋短时间内也不会给一个人如此大的权力。
毕竟洪武三年的杨宪事件,可给了朱元璋血一般的教训。
蓝慎行双眸微眯。
他记得很清楚。
常氏是洪武十一年生下朱允熥后,难产而死。
朱雄英是于洪武十五年初,染病而亡。
同样,马皇后也是洪武十五年而死。
而锦衣卫,却是在洪武十五年才完善成立的!
那是不是说,若是锦衣卫早些成立,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
就算发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从而得到解决?
当然。
最重要的是……
只有锦衣卫这个巩固皇权,监察百官,先斩后奏,皇权特许的职位,才最适合蓝慎行实施计划!
一,它不用太高的官职,便可以拥有极大的权力。
二,成功满足了就算朱元璋想提拔一个人,短时间内也不会让他青云直上的帝王心术。
朱升曾为朱元璋出过平定天下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蓝慎行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以及不被夷三族,也给自己想了一个九字方针:保常氏,护雄英,寿朱标。
不过想要落实的话,他需要行一步险棋。
……
奉天殿。
殿内除了伺候着的太监之外,只有朱元璋和朱标两人。
朱元璋一边看着奏折,一边问道:“标儿,咱给你安排的婚事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儿臣并无异议。”
生在皇室,特别是这种开国初期,朱标明白政治婚姻的重要性。
朱元璋笑着问:“那太子妃那边呢?”
朱标道:“她可以理解父皇的苦心。”
“太子妃跟伯仁一样,都能体谅咱的不易啊。”
虽事过多年,但当朱元璋想起常遇春的时候,依旧感到惋惜。
“儿臣这儿有份奏折,父皇可有时间观阅?”
朱标从袖口取出一份奏折。
“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还得给咱写份奏折,这不显得咱爷俩生分了吗?”
朱元璋笑着接过奏折,打开观阅。
随后。
他猛地站起,重重的将手中奏折拍在桌上。
这突然的一幕,吓的一旁老太监直接跪了下来。
朱标面色凝重,心中暗骂:蓝慎行啊蓝慎行,你这奏折上,到底写了什么?
“好!好!好!”
就在朱标心中为蓝慎行捏把汗的同时,朱元璋连喊三个‘好’字,龙颜大悦。
一旁的太监松了一口气,用袖口偷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标儿,你可真是咱的好太子啊,你能为咱想到这些,咱心甚慰!”
朱元璋神情激动。
“父皇,这上面写了什么?”
朱标见状,便可放心的将蓝慎行给推出来了。
刚开始他看到朱元璋拍桌子,还以为是朱元璋看到奏折里的内容发怒了。
那时,朱标都准备说里面的东西是自己写的,从而保下蓝慎行。
但如今看来,拍桌子是因为朱元璋太激动了。
“你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朱元璋闻言一怔,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这奏折不是你写给咱的?”
“回父皇话,折子上的内容,并非儿臣所写。”
既然是功的话,那朱标就可以放心的让蓝慎行去领了。
朱元璋合上奏折,“那是谁?”
朱标道:“这是慎行托儿臣呈给父皇的。”
“蓝慎行?”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瞥了一眼奏折,“看来他在伯温那学到了不少东西啊,来,标儿你看一下。”
说罢,他便将折子递给了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