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强大的神通
第102章 强大的神通
“这【百相】莫非是指这修仙界内的一切有形无行之物?”李阳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如果他所想是真的话,那这门神通【百相熔炉】就有点强的过分了。
“还是先回去再说!”
自家洞府内,盘坐在地的李阳看着面前摆放的一堆灵物,这里面有能增长修为的神霄丹、也有炼制某样丹药所需的药材、还有李阳从某处随地捡来的不知名矿石、李阳新鲜购买的一大团二阶妖兽血肉、散发莹莹灵光的中阶灵石以及最后李阳好不容易才从储物袋找出来的几件中品法器。
“这些东西应该足够我测试这门神通了。”李阳看着这堆资材喃喃自语,率先拿起一枚神霄丹吞入腹中。
丹药入腹不过片刻功夫,李阳立刻就察觉到了异样,肉身内部犹如一座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炉一般,而这枚吞入腹中的神霄丹便是这座火炉的煅烧之物。
如果硬是要李阳用一种感觉来形容此刻他的感受,那就和他平日里炼丹有那么一两分相似。
只不过李阳平日炼丹是用法力催化火焰,将药材中的精粹炼化出来,最后凝炼成丹。
而此刻则是他自身的气血变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自身的五脏则变成了熔炉的一部分,组成了一座人体熔炉,而这座熔炉中要煅烧之物也不再是药材,而是变成了一枚丹药。
见状李阳也不再耽搁时间,而是连忙打坐运转起“瀚海潮生经”,将神霄丹的药力转化为自身的法力,虽然这次是为了测试【百相熔炉】这门神通的威能,但这枚神霄丹可不能白白浪费。
一天后,李阳睁开双眼,满脸笑意。
这门神通【百相熔炉】带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不仅炼化丹药的速度加快,而且还能将丹药原本存在的丹毒除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提高了丹药的品质。
“好神通,有了这,日后修为进步的速度又能提上一截了。”李阳心中大喜。
不过更令李阳欣喜的是,这门新神通他大概已经差不多弄清楚了,是以他自身的气血作为燃料,五脏为炉,煅烧炉中之物。
不过和【神通:长青】相比,这门【神通:百相熔炉】有个小缺点,那就是威能和修士自身的气血相关,修士气血充足,熔炉煅烧的越彻底。
而李阳细细感悟了下自身的气血,刚刚煅烧这一枚神霄丹,大概燃烧了他自身五分的气血。
不过这点气血消耗,即使李阳不做任何补充,也会在几天内恢复过来,当然若是服用补充气血的丹药或者妖兽血肉之类的灵物,会恢复的更快。
而眼下,对李阳而言那一团购买的二阶妖兽血肉无疑是最好的测试品。
草草将这团妖兽血肉弄熟之后,李阳切下其中一块往嘴里送入。
片刻后,李阳的眉头皱起,刚刚他并没有察觉到自身的气血有什么变化,心中猜测道,“应该是妖兽肉太少,没起到什么作用。”
接着李阳抓起这团妖兽肉,一口口将其送入腹中。
不过短短一柱香的时间,这团二阶妖兽的血肉便被彻底炼化,而李阳先前消耗的气血也补充了三分,没完全恢复的原因是煅烧这团妖兽肉也耗费了李阳部分气血。
当然这团妖兽肉被炼化后,其内的精粹也被李阳的肉身彻底消化。
虽然这一丝丝精粹对李阳的体魄本源只壮大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但也令李阳震惊异常。
修士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让自身的肉体不断变强,但先天所带来的根骨很难改易。
于李阳而言,就算日后他不再修炼任何炼体术,光凭这门神通,他也能将自己的肉身不断变强。
因为这是源自根本的壮大,就如同妖兽生来无需任何炼体术一般,按部就班的成长,就能凭借肉身抗横修士的法器。
而且这意味着日后李阳不必再为修行资源发愁了,或者说只要他能吞服下去的东西都能视作推动自身修为进步的“丹药”。
在想通这个关节后,李阳又接连尝试了药材、矿石、法器和灵石。
但除了药材被李阳成功炼化,其余三样,都没有成功,究其原由自然是因为李阳现在的牙口还咬不动这三样物件。
“看来日后还要多和那位周道友多多打交道啊!”
一想到此处,李阳感到自己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架势。
不过李阳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毕竟天大地大,修为最大,更何况自己本身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测试完这道新神通的威能后,李阳再次开始了自身的闭关大业。
距离和七星会的交易也只剩下了四个月的时间,而且在完成这次交易后,李阳就已经打算不再和七星会进行任何往来了。
毕竟按照李阳原本的计划,也就打算只和这七星会交易个两三次罢了,先前和七星会搭上线,也只是为了解决自身灵石短缺的问题,既然现在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了,就没有必要在冒风险了。
因为现在的生活对李阳而言无疑是最为轻松的,作为一个炼丹师,李阳不需要像寒竹谷的其他筑基修士为了提升修为,而在外奔波,猎杀妖兽或者是坐镇某一处坊市,而作为炼丹师中拥有面板的他也不需要和丹堂内那几位炼丹师争抢丹堂内炼制二阶丹药的任务。
只需按部就班,修为就会稳步前进,不需要外出厮杀,无需勾心斗角。
“这样的生活真美好啊!”李阳感叹一声。
至于这最后一次的交易,李阳也只打算只维持和上次差不多的规模,至于出售更多的丹药就不必了,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做好规划后,李阳拿出了一道存放已久的玉简。
这是他在青阳坊市时,从一位离火宫弟子身上得到的,可以说这道玉简内关于二阶符师的心得对李阳的帮助很大,甚至李阳能有今日,这道玉简也帮了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