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第20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次日,朱棣又单独唤来徐长安面授机宜。
“此次,我只留一万兵马守城,所以你肩上的担子很重。”
徐长安一脸凝重地点了点头:“嗯,我明白,姐夫放心。”
“我已经给世子招呼过,一旦遇上紧急状况,必须与你商量,不得擅自拿主意。”
“多谢姐夫信任……对了姐夫,此去你也要多加小心,我连夜写了半部经,姐夫可送给宁王。”
朱棣一脸讶然:“半部经?”
“对,姐夫且看看。”
徐长安微笑着递上一本亲手装订的册子。
朱棣接过一看封面:“道德经?”
“姐夫先看看内容。”
“你小子又在卖什么关子?”
朱棣忍不住翻开看了看,不由一脸惊讶,喃喃念了几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传世的《道德经》,虽有一些不同版本的流传,但通常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故而,而徐长安书写的这篇《道德经》,却是朱棣从未见过的,自然惊讶。
这倒不是徐长安的独创,而是他前世马王堆出土的版本,世称“帛书版”。
当时,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分为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令得人们对于《道德经》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对比与研究,可以发现帛书版《道德经》才是最原始的版本,而流传下来的各类版本皆有后人篡改的痕迹。
经过专业人士的考证,帛书版成书时间至少在汉文帝刘恒之前,是当前发现的最原始、最古老的版本。
其中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为何会演变为“道可道,非常道”?
经论证,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故而常“非恒道”改为“非常道”。
而且有人为了朗朗上口,竟将格式也给改了,去掉了一些助词。
后人读起来没感觉有什么不对。
可是当帛书版面世之后,方才让人醒悟过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样的句式,才更加符合《道德经》的创作年代,更有韵味。
当然,改动的不止这一点,其中有些句子看似改动了一个字,但其意思却完全相反。
比如其中有一句被人篡改为“大器晚成”,而帛书中却是“大器免成”。
徐长安之所以连夜写了这半部《道德经》,正是为了迎合宁王的喜好。
历史上,宁王朱权可是一个有名的道家学者,痴迷于修道之术,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还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一书。
从骨子里来说,朱权追求长生的心态,绝对是超过追求皇位的。
如能修仙得长生,鬼才愿意当短命皇帝。
徐长安心知姐夫此去的确可以“借”到兵,但也因此与宁王结下了隔阂,数代之后,在正德年间终于爆发了宁王之乱。
所以,要提前掐灭陷患,要让朱权心甘情愿交出兵权,从此不问世事,醉心于修仙之道。
而这半部《道德经》,徐长安有绝对的把握定会让朱权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同时心里又像猫抓的一般……因为,此经只有半部。
看了一会,朱棣也不由大喜:“太好了,十七弟一定很喜欢……”
说到这里,忍不住瞟向徐长安,一脸意味深长道:“只梦到了半部?”
对于徐长安表现出来的种种惊人能力,他已经有些麻木了,也懒得去深究。
“嘿嘿,倒也不是,先写半部,吊着宁王胃口,这样更好提条件。”
当日下午,朱棣率部离开了北平。
临别前,冲着朱高炽、徐长安道:“无论如何也要撑到入冬,等着本王带兵回来。”
这次,徐长安难得地正经了一次,一脸肃穆道:“末将领命!”
朱高炽也一脸凝重,抱拳道:“儿臣领命!”
且说朱棣率兵离开北平之后,便直奔永平城增援。
这是朝廷为了牵制朱棣而采取的措施,命辽东卫兵马不时骚扰永平,以使燕军疲于奔波。
朝廷一方的探子探得了消息之后,速往帅营禀报。
李景隆:“什么?卢沟桥无兵把守?”
“回大将军,标下带人过桥五里,未见燕兵一兵一卒。标下特意让人四处探查,也未见扎营的痕迹。”
李景隆一脸惊喜:“连永定河都不守了,看来燕逆是真的无兵可守了……”
如此难得的机会,他怎能错过?
当下里便高声喝令:“传令,全军拔营,兵进北平!”
“遵令!”
这时候,北平城已经进入了全城备战状态。
朱棣在临走之前,便已经号令一众将士将方圆数里的树林全部伐掉,以防敌军藏身。
同时,周边所有百姓全部拖家带口,带上粮食迁到城中,以免被战火波及。
城头上准备了大量的石头、滚木、桐油等等原始守城器具。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箭矢、巨弩、火炮、霹雳弹等等。
北平乃元朝旧都,以前便遗留下了不少火炮。
不过这些火炮的威力有限,徐长安瞧不上,故而只保留了一部分,命人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新式火炮与弹药。
这批火炮的式样看起来与老式火炮差不多,但炮管加长了,而且炮管的材质选用的是品质最好的精铁。
重要的是,炮管乃一体式浇铸,内部还有膛线。
膛线,可令炮弹高速旋转,从而大幅提升精准度与射程。
根据徐长安的了解,眼下里不管什么大炮,有效射程很难超过1500米,也就是三里左右,且威力有限。
而火器火坊最新赶制的这一批,炮管强度大幅提升,且增加了膛线。炮弹也由传统的球形改进为锥筒形,以适应膛线。
经过测试,有效射程高达5000米,十里左右,威力不必说,打一炮顶七八炮。
除了火炮,城头上还有数架“一窝蜂”。
一窝蜂,乃是明代一种特殊的武器,似于后世的多管火箭炮。
简单来说,就是多发式火箭。
外观看起来像是一辆手推车,上面摆放着发射器,里面灌满了猛火油(石油)。
一经发射,一支支燃烧巨大箭矢呼啸着飞向敌军,能起到有效的骚扰作用,令敌军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