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世事无常
第47章 世事无常
众人都是对着李恽好一番恭贺,经过与章仇兼琼的一番交流,他也成功的说服了章仇兼琼答应在小凉山行军屯之事。
心满意足的李恽随后在自己庄园内举行了一场夜宴招待成都一众官员。
鲜于仲通趁此机会与李恽正式搭上了关系。
两人都有各自想要的资源,对双方来说算的上是共赢。
夜宴之后,李恽正欲返回犍为,这时又一个消息传来,李隆基正式册封杨玉环为妃。
得知这个消息后章仇兼琼与鲜于仲通都有心送礼入宫。
这时两人都找上了李恽,知道李恽脱不开身,两人就请求让杨钊帮自己送礼。
李恽没有拒绝的理由当下也就答应了。
三日后,杨钊带着一队兵马押运着礼物出了成都往长安而去。
李恽望着杨钊离去的身影,却是心中复杂。
原历史上杨钊的发迹就是在天宝四载之时,也是替这两人送礼入宫,方才得了李隆基的赏识。
如今却是提前了两年,李恽也不知道这一次杨钊的命运将如何。
他的内心自然也是矛盾的,他既希望杨钊能够如同原历史一般,又希望杨钊不要被重用。
“唉!”
李恽怀着矛盾的心情,叹息一声后,调转马头往南而去。
……
回到县内,李恽马上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军屯之事上。
原本的山寨虽然占地广阔,但显然不适合作为一个军事要塞。
李恽现在需要尽快在此地修筑一座真正的军堡。
这对李恽来说,压力也是不小的,他如今既要修筑军堡,又要处理政务,还得主持军屯。
李恽感觉自己忙的快跳脚了,恨不得一天的时间当成两天用。
尤其是军屯这一块,光是军官就有巨大的缺口。
无奈之下,他只得向章仇兼琼讨要军官。
章仇兼琼倒也爽快,十天之后,就派来了一批军官。
计有校尉李茂,队正张浪、崔然,高翔三人,另外还有十二名伙长。
有了这批军官,李恽又抽调了一批什伍长,如此才总算是把架子搭了起来。
随后李恽又从各乡迁徙了一千二百余户。
这些人都按照府兵的标准进行了授田。
这些移民后解救的那一批奴隶就是未来犍为县府兵第三团(营)的主要来源。
在李恽的计划中这第三团,乃是一个中团。
计划编为五队,加上后勤人员总计四百余人。
若是成军,这些人足以防止吐蕃与南诏的渗透。
……
经过三个多月的修筑,军堡已经基本完成,并被取名定南堡。
新的军堡修建在大小凉山之间,距离金沙江不过十余里地。
军堡周长大约三里,墙高两丈,宽一丈。
这座军堡的建成也让犍为县基本恢复了原本犍为郡的管辖区域。
军堡建成之后,章仇兼琼再次向长安上书,请求恢复犍为郡。
天宝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定南堡外大校场。
刚刚成军的犍为府兵第三团(营)正在举行士兵考核。
一什枪兵此时已经做好了考核的准备
在前方不远,折冲都尉张方、刚刚升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鲜于仲通也受李恽之邀,前来观看。
“预备”。
张浪一声大喝。
“哗!”的一声,十名士兵都是一起抬枪,侧身起手,做出了攻击的姿势。
他们前方二十步,各有一个人形木牌。
木牌的中央,眼睛、咽喉、心脏部位各有一个木球。
旁边一个鼓手猛地敲响了手中的夫鼓。
“杀!”
张浪一声大喝。
十名士兵一齐冲出,鼓声中,他们成列挺枪,冲到了二十步外各自的人形木把前面。
他们同时大喝一声:“杀!”
随着几人的动作“砰砰”的声音响起。
几人竟然都刺中了木牌中绑着木球的要害部位。
场中众人皆是大吃一惊,如此远的距离,竟然人人都可以击中木球。
特别是几人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让人胆寒。
谁都没有想到这支新建之兵竟然毫不逊色于直属节度使府的边军战兵。
众人议论纷纷,张方轻叹道:“竟然如此犀利,怕无人能挡住这一枪之击啊。”
他向李恽叹道:“不知二郎是如何把他们操练出来的!”
鲜于仲通也是看向李恽,他也很想知道答案。
只有李茂面露惭愧的表情,他自然是知道这些士卒是怎么操练出来的。
原本李恽本打算对所有士卒也用同样的方法操练的,只是因自己的强烈反对而没能实行。
李恽道:“无他,唯手熟尔!”
张方踌躇半响再次向李恽询问具体的练兵方法。
李恽也没有隐瞒,当下将自己写的《步兵操典》送给了张方。
当然这步兵操典只是猴版,完整版自然不会轻易送出去。
饶是如此张方看完之后还是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来到长安的杨钊,却是混的风生水起。
因为李恽的关系,杨钊不但见到了高力士,还通过高力士见到了李隆基和杨玉环。
此时杨玉环刚刚封妃,正需要娘家人的支持。
但他的三个亲兄弟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想到在自己父亲去世之时,杨钊热心的帮忙处理丧事之情,再加上杨钊能说会道又有些能力,是以出面向李隆基为杨钊谋求了一个小官。
官虽不大,只是一个金吾卫兵朝参军,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留在长安。
因为与杨玉环和高力士都攀上了关系,是以官虽小却也有机会出入宫禁,参加内宫宴会。
在此期间他还再次与杨玉瑶再次勾搭上了。
在长安站稳脚跟后,他写了两封信回蜀中,一封给了李恽,另外一封则是写给了妻子裴柔。
……
就在李恽准备大展拳脚之时,长安再次传来不好的消息,自己的大父信安郡王李祎突然病危。
这个消息就像一瓢冷水一样,泼了李恽一个透心凉。
得知消息之后,李恽当即上书请求回长安。
李隆基本就有意调李恽回京,收到李恽的上书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很快新的犍为县令也确定下来。
出乎李恽意料的是继任县令者的竟然会是高适,这也让李恽走的更加放心。
他对左右言:“有达夫兄在,某也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