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口蜜腹剑

最新网址:m.xyylz.com

章仇兼琼这时却是做了一件让人惊讶万分之事,他竟然亲自替李恽磨墨。

章仇兼琼可是剑南节度使啊,乃是蜀地最高军政长官。

他竟然亲自替李恽这样一个年轻人磨墨。

不认识李恽之人,这时皆是纷纷向周围人打听李恽的身份。

可惜李恽前来成都不过区区几日,知道李恽身份的不过区区几人而已。

因为打听不到李恽的身份,众人对李恽更是好奇。

李恽本身字就写的不错,又经过高适,李白的一番熏陶,如今的字虽然谈不上大家,但也不是常人能比的。

“好字!”

章仇兼琼一边研墨,一边不断的发出赞叹。

李恽放下笔,满意的看了自己誊抄的诗后,双手捧起来送给了章仇兼琼。

“好诗,好字!”

章仇兼琼再次赞叹。

“来人,给我送下去,裱起来!”

“另外寻良匠,雕刻出来供百姓们参看!”

“诺!”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也都知道了李恽写的《竞渡诗》。

一个个赞叹道:“比下去了……比下去了……”

“李二郎此诗,当为第一!”

鲜于仲通此时也出言赞道:“不愧是长安三杰之一!”

周围之人闻言问道:“何为长安三杰!”

鲜于仲通向周围大声道:“前番长安之人,把李太白、高达夫、还有这李恽并称为长安三杰……”

说着他又把李恽那首牡丹诗念了出来。

“彩……”

周围之人皆是纷纷喝彩。

远处之人则是吩咐打听情况。

短短时间,李恽就让参加这次端午盛会之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许远更是感叹道:“生子当如李二郎,郡王殿下好福气啊!”

高台下李瑄,李平等人听到周围人的赞叹皆是与有荣焉。

杨钊也暗想道:“这次某果然没有看错人!”

唐人好诗文,有才名之人在哪里都能让人高看一等。

跟随家人们一起来观看盛会的士女们,此时一个个也被李恽所吸引,都在让家人打听李恽的身份。

鲜于仲通这时也把李恽的身份透露了出去。

成都的士族少女,现在都知道李恽的事迹,宗室、郡王嫡孙、诗人,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就已经是正七品的犍为县令。

这么多身份叠加在一起,让少女们春心萌动。

士女们一向大胆而奔放,她们三五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对李恽评头论足。

这些士女边偷看李恽,边悄悄说话,不时传来银铃一样的笑声。

参加诗会的年轻人们这时皆是对李恽羡慕不已。

就连那原本向李恽挑衅的青年,也向李恽躬身一拜,可谓是心服口服。

章仇兼琼见之却是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李恽方才知道那青年竟然是章仇兼琼的外甥。

当夜章仇兼琼又在节度使府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夜宴。

这一天整个成都也取消了宵禁,整个成都城内外都陷入了狂欢之中。尽显盛唐气象。

李恽端着酒杯站在高楼之上,看着陷入狂欢之中的成都。

在心中默默发誓,“我李恽重活这一世,定当守护着盛世……李隆基、李亨若是你们不行,那就换我来!”

“郎君在想什么呢?”

这时杨盈跟了过来。

李恽指着城内的万家灯火道:“杨盈你可有所感!”

杨盈道:“奴不懂什么大事,只知道若是能永远如此就好了!”

李恽闻言默默的点了点头,“会有这样一天的!”

说到这里,李恽紧了紧拳头,再次肯定的道:“定然会有这样一天的!”

千里之外的长安,李林甫也与李祎达成了和解。

回府之后,李岫向李林甫问道,“阿耶就这样放过严家?”

李林甫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李岫见李林甫不说,也就没有再问。

第二日他却是召见了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

“下吏拜见相公,不知相公今日相诏所谓何事?”

“严公何必如此多礼……今日请公来此,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严损之闻言道:“不知是何好消息?”

“圣人今天跟我提起令兄了,圣人如今有意再次启用令兄,这可是个好机会,你得赶快想办法让令兄回长安见一见圣人。”

严损之为难道:“兄长如今远在绛州,哪有机会呀!”

李林甫道:“这还不简单,可以上奏朝廷,就说中风了,需要回长安治病。公且想想,令兄若是回到长安,圣人哪还有不去看望的道理?”

严损之觉得有些道理,回府之后就写了一封信转告严挺之。

严挺之早就想回长安,也没有细想,就按李林甫的说法去做了。

李林甫拿到严挺之的奏章后,禀告李隆基:

“圣人想重用严挺之,怕是要失望了,严挺之如今岁数大了,而且又得了风瘫病,怕不能担任要职了。

李隆基皱了皱眉道:“卿以为该如何?”

李林甫躬身道:“严公毕竟有公于国,不如让他担任个散秩,享受优厚的俸禄,使他有钱治病。”

李隆基叹息良久:“唉!朕正欲重用于他呢,想不到他现在竟然是这个样子。”

太子李亨在得知此事后,大怒,“李林甫果真是口有蜜,腹有剑!”

很快整个长安里坊各处都在传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听到流言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没过几日那怂恿李渔袭击李恽的严武就被人发现淹死在曲江池里面。

……

端午盛会之后,李恽并没有再继续在成都停留,在向章仇兼琼禀报之后,第二日就离了成都往犍为县而去。

这一次李恽一行人并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走水路。

此时的岷江水量充足,通航条件非常好,江面上船只也很多。

实际上近代之前岷江一直被当做是长江的上游,反而是金沙江被认为是长江的支流。

是以在先秦之时,蜀地还一度被称为“江南”!

顺着岷江一路南下,不过大半天的功夫就到了犍为县下辖的清溪镇。

不过这清溪镇却不是后世的清溪镇,而是后世县城所在地玉津镇。

这清溪镇正是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句中五津中的第三津。

因为已经到了饭点,李恽等人也停船靠岸准备寻一个酒肆吃饭。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