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外戚
第9章 外戚
宫中这次搜查的力度比上一次大的多。搜捕到“刺客”和“帮凶”几百人。皇帝只诛杀了一小部分人,其他一律发往北宫。
大燕皇宫为两宫制,分为南北两宫。南北两宫布局相同互为备份。但是大部分皇帝都是住在南宫,北宫则作为先帝妃子生活的地方,也可以称作冷宫。因为两宫虽然结构一样,但是南宫离三公及其他官僚的府邸更近,方便处理政事。
按理来说江淑应该住在北宫,但是当时太后将他留了下来,现在则是被刘佋留在了身边。留下江淑并非刘佋好色,而是刘佋确实需要一个信任的人,而且江淑还有利于他接手江太后残余的势力。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前世明朝宪宗不爱后宫嫔妃,读宠万贵妃一人,而万贵妃比他大17岁,跟他亲妈同龄。
文人埋汰宪宗,说他口味重,喜欢成熟的少妇。刘佋觉得这就是在瞎扯,没有男人不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只是宪宗只敢信任这个曾经抚养过他的大龄宫女。
这万贵妃也是个狠人,跟皇帝在一起的时候带着刀守卫他,不过后面皇帝出宫祭祀一天,回来就发现万贵妃就暴毙了,8个月之后宪宗也驾崩了……
给江淑名分,那也是刘佋掌权之后的事了。
“陛下,我服侍您更衣,等下要朝会了。”
宫女的一句话打破了刘佋的沉思。
“好”
刘佋更衣的时候,脑子里止不住的想,亲政后第一次朝会会是什么样,会有群臣逼宫吗?假如重提恩荫又该如何应对?怎么分辨大臣真实的目的?
杂乱的思绪让刘佋甚至开始害怕朝会,但是他别无选择———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注定了刘佋将要面对这一切。
刘佋在心中反复给自己洗脑:皇帝绝不可暴露自己的软弱。
深吸一口气。
“陛下,该出发了。”
朝会如期举行,只是换了个人高悬御坐。刘佋让人把旁边的小凳子给保留了下来,这样能让他感觉自己并非一人面对群臣。
不过最后刘佋才发现,自己就像个不愿开学的小孩,到学校之前千愁万虑,踏进校门之后又变得释然。
朝会并没有刘佋想象中的明争暗斗,反而出奇的和谐,这次朝会主要是讨论董家进雒的礼节,封赏,以及给刘佋生母追封皇太后号。
大臣对刘佋释放出了善意,表示这次董家进京,开销由朝廷承担。
刘佋还看到了杨泌,与教书时神采奕奕又多愁善感不同,上朝的杨泌更像一个真正的老头。佝偻着腰,不漏半点锋芒。
刘佋还朝他眨了一下眼睛,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到。
这次朝会很顺利,总让刘佋感觉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不过刘佋总要跟大臣争权,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放弃侥幸思想,准备长期斗争!
外戚董家入雒是在几天以后,由少府派人送去进宫中,再由江充派人接引进禁中。皇帝在云台已经设好了宴招待。
董家除奴仆杂役外共来了8人,分别是刘佋的外公,大舅舅一家四口,二舅一家三口人。
这些人在礼官的指导下,向皇帝行礼跪拜。
随后刘佋一一慰问表示关心,大舅董甽的长子董卓是原主关系最好的人,刘佋还在清河的时候,常常与董卓一起玩耍,董卓常常能找到好玩的家伙事逗刘佋开心,与亲哥无异。
虽然董卓的这个名字有点让人害怕…
刘佋问候过外公大舅二舅之后,便问起了董卓。
刘佋故作不悦:“卓哥儿,为何来看我不给我带鸩车?”
“陛下,小时候您最爱玩的那个鸩车在车队里存着呢。”
“哈哈,给我送进宫来,我可得看看是不是原模原样的”
刘佋一笑,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场面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分别一段时间的陌生感也在此时消除。
众人回忆着以前的趣事,现在说起来逗得刘佋连连大笑,不过碍于礼官在场,众人只能小酌几杯。
最后刘佋在“兴头上”,封外公董庆为少府丞秩比千石,大舅董甽为卫尉丞秩比千石,二舅董熄为太仆丞秩比千石,表哥董卓为宿卫将军秩六百石。
刘佋的打算是同时给皇宫财政,车马,宿卫给逐步掌控,若有余力以后再给南北军掺沙子。
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其实刘佋感觉这一步迈得有点大了,但是外戚负责亲近皇帝的职务乃是大燕惯例,而且群臣意识到了皇帝的想法也没关系,这是阳谋。
身边不用亲信我哪里用亲信,安插到你家里?
此时刘佋的政治集团就差最后也是最需要的一块拼图———江家。
这个时候就要江淑发挥作用了,在明天上朝前,必须把事情都办完。所以刘佋准备与江淑一起接见江太后兄长江志忠,刘佋怕拖久了他心里害怕,或许会做出来不可控制的事。
毕竟江志忠是射声营校尉,掌握着北军最精锐的一部分人。
若是能搞定江家,刘佋的政治集团也就初步成形了,内宫一半用江太后老人,一半自己的亲信,宿卫则是由外戚董家掌握,而皇宫的财政和车马,则需要慢慢来,找机会把少府,太仆给拿下,把董家众人提拔上来,江家则用以外朝制衡群臣。
如果这两人识相,乖乖交权,刘佋或许会留下他们,让俸禄供他们养老。
至于刘佋的一伙侍卫,那就是用来勾连某些大臣用的。
总而言之目前的战略就是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
在不触及官僚集团核心利益情况下尽可能掌权。至于江浙的商人地主,刘佋只当他们不存在。
妈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不要小瞧这些人的能量,前朝和当朝为了打压世家大族,无意中培养起来了一只怪兽。“官商勾结,内外勾结”这几个字不知弄死了多少自命不凡的皇帝!
比起自幼养在深宫中的皇帝而言,刘佋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刘佋有着前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参考,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至于杨泌,刘佋在搞定自身的基本安全问题之前,不准备与他有过多的交流,相信他跟皇帝也有同样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