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锦衣卫指挥佥事
第46章 锦衣卫指挥佥事
大明的朝堂几百年过来了,言官体系越发猖獗,每日的早朝不是骂这个就是骂那个,而且精挑细选上来的文人,骂的是真难听。
不过大明的传统,所有人都得接受谏言,储君也不例外,不然就是不够贤明,御史言官们会拿出前代前前代储君甚至更前代储君从谏如流典故来压人。
内阁诸公也不例外,被人抓了把柄说两句只能听着。
唯独一个例外。
长生久视的皇帝陛下。
谁也不能忤逆他的意思。
所以当朱靖和借力打力直接对着还未离开的于龙告状的时候,众人的脸色都精彩极了。
朱靖和这状告的太直白,太没风度,但是有效。
满朝王公贵胄纷纷看向了于龙。
既然说了,于龙就不能当做听不到,铁青着脸转过身。
“于公公,我不是这个意思。”朱靖辕此时慌张的摆手,见于龙无动于衷,朱靖辕又转向了储君。
“储君殿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对于钱江郡王的处理上,还得三思才行……额不是三思,是欠考虑……不是不是,储君殿下我非如此意思。”
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储君看向他的表情变得非常的耐人寻味。
皇帝都下旨了满朝文武无人接话,就你屁话多,没脑子的家伙,甚至储君都叫不出朱靖辕的名字,谁让齐王家的孙子太多了,他只记得齐王长孙。
于龙等候片刻,没有得到储君任何的话语,便明白的意思,躬身向着储君的方向行礼说:“储君殿下,今日朝堂上诸位的言行,奴婢都将与陛下汇报,奴婢先告辞了。”
于龙再次朝外走去,刚出了门,便加快了步幅,最后变成了小步快跑,生怕那小祖宗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朱靖辕心中无比的惶恐,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做才好,无助的看向了自己的大哥齐王长孙朱靖期。
朱靖期是个高大帅气的男人,朱家身为皇室,而且皇帝不允许皇室与权贵通婚,这个情况下自然是择优录取,所以多年下来一代代基因改良,朱家子孙多是品貌端正,虽说如自家二叔那般帅仅此一人,但是几无歪瓜裂枣。
高大英俊的齐王长孙,已是而立之龄,比起其他皇孙要沉稳的许多,只是眼神示意朱靖辕回到他该待的地方,朱靖辕就灰溜溜的回去了。
皇帝已经将朱靖和的事情定了性质,今日朝堂上的热闹是没得看了,储君环视众臣一圈,看向了站在最前侧的几位阁老,几位阁老也无多言。
太监接到了储君的眼神,走上前,捏着公鸭嗓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朱靖期手持宛如白玉的象牙笏板出列,恭敬的说:“臣有事启奏。”
储君见是年岁最长也是颇受他自己喜爱的曾孙,便亲自开口问:“莱阳郡王,何事启奏?”
“回禀储君殿下,前山西布政使商检倒卖军资通敌卖国,实骇人听闻之事,现钱江郡王主理清查一事,钱江郡王至诚至孝,行事稳妥,办案有章,但山西布政使事关重大,臣提议为钱江郡王擢选副手。”
这年纪大的果然还是阴一点,说的都是恭维的话,但是行事稳妥,办案有章这几个字就是在提醒储君,朱靖和在外不听指令那是有先例的。
储君放不放心?内阁放不放心?
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夏忠进第一个站了出来说:“还请殿下擢选翰林院学士随从钱江郡王殿下,殿下尚且年轻,也可辅导殿下课业,免得荒废怠懈。”
朱靖和闻言便一脸的苦恼,这些翰林院的学士,老的老学究,小的小学究,书读了满脑子,也被书困住了身子。
而且想必内阁诸公定会选择最最古板刻薄的跟着自己,偏偏还是奉了上命,得好生对待,倒是真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了。
“殿下,臣前往山西查案子,山西地势不好,我脚程又快,怕操劳了诸位老先生。”
“有年轻的。”
夏忠进连想都没想就接上了话。
储君问:“钱江郡王可还有异议?”
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无法拒绝,皇帝今天给面子,储君给面子,免得自己朝堂舌战群儒了,就少搞点事情吧。
“我无异议,多谢储君殿下,多谢夏阁老,不过还请夏阁老挑选一个善于算账的,我是个武将,算账的事情不精通,若是随行学士会算账,那会方便些。”
“自然。”
夏忠进在内阁主业司职是管账的,兼任户部尚书,就算朱靖和不说,夏忠进也是这么想的,他最担心的就是山西布政使家资甚大,怕这位殿下贪污了。
见朱靖和应下,储君也满意的点点头。
此时朱靖期再次开口:“殿下,仅一人还不够,应派遣一队卫队随从。”
“这就不劳堂兄操心了,我自会与殿下请黑龙卫随从。”
经过陆永盛的教训,朱靖和不会再允许自己的亲军中有任何别人的细作,更不允许有人插手其中。
朱靖期不恼反笑:“如此甚好,但是靖和你去了山西人生地不熟的,做事总是麻烦些,做堂兄的也当为你考虑。”
“堂兄的好意我心领了,若是这点事情都摆不平,我这北镇抚司指挥佥事倒是失职了。”
朱靖期对着储君再一躬身:“殿下,臣请陛下任命一位熟悉山西情况的臣子另为钱江郡王副手,左右有两位帮扶,钱江郡王殿下必然事半功倍。”
左右帮扶?这摆明了左右监视。
朱靖和当即说:“殿下,山西布政使商检是通敌卖国之罪,若是任用山西官员,万一碰上个和商检之案有关的,反倒是成了阻力,臣虽能力浅薄,但是有信心靠自己办好此事,请殿下明鉴。”
各说各有理,储君懒得听年轻人吵了,他知道这些精力旺盛的小伙子,放任他们吵的话,能吵好几天,索性就开口打断。
“孤会亲自挑选熟悉山西情况的官员与钱江郡王一同出行,三日后出发。”
朱靖和只得说:“遵命,殿下。”
“靖和,下了朝,你随北镇抚司锦衣卫都指挥使杨宇前去锦衣卫领取山西布政使一案的卷宗,准备好需要的东西,需要的就问内阁要,准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