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我会两界穿越

关灯 护眼    字体:

20 辛亥起义,荫昌南下

最新网址:m.xyylz.com

“詹公,在下愿往。”

说话的是张鸿诰,山海关铁路学堂首批毕业生之一,后世担任粤汉铁路正工程师。

詹天佑点了点头,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南来北往,关内关外,南方北方修铁路的人才。

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北方的,在南方难免有些不适应。

詹天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那好,就由你代替我去辅佐袁老二修铁路吧。”

“是。”

张鸿诰连忙答应。

于是詹天佑修书一封,给自己的夫人。“粤汉铁路脱不开身,已经派了学生北上。”

电报可比铁路,轮船要快的多。

所以袁老二等人在京城还没有走呢,詹家的人就找到了他。

“袁二哥,我爹来了电报。”

说话的是詹天佑的小女儿詹蕙均,1906年出生的她,是目前家里岁数最大的。

她大姐,二姐都出嫁了。

大哥二哥也都在1908年去了老美留学。

其他的三个弟弟,都还小着呢。

因此送信的任务,交给了三女儿。

詹天佑可是1861年生人,要不是留学生,孙子都得有好几个了。

按照民国十五岁合法婚配的年龄,1876年应该就有儿子出生,1891年就有孙子出生。

而袁老二,就是1890年生人。

袁老二点了点头,打开翻译好的电报查看。

“可惜,詹叔叔离不开,要不然这铁路真是小菜一碟啊。”

“我爹不回来?那是谁来?”

三丫头好奇的问着。

别看是个女娃子,可詹家毕竟是留学家庭,颇有一种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意思。

小丫头15岁了,放在民国都能结婚了。

袁老二呵呵一笑。“是你父亲的学生张洪浩。”

“原来是张师兄。”

这会的学生,虽然叫老师,但是也有很多算是亲传弟子的。

比如华夏第一批铁路专业毕业生,他们都是跟着老师一路向西的。

因此在家里,孩子们都会叫他们师兄。

不过到了以后就没有这一套了。

比如你爹是大学教授,但是你上大学的时候,教授你的是你爹的学生。

从关系上讲,他又是你的师兄,但又是你的老师,你这个时候怎么称呼他?

袁老二的兴趣了然于无,这个人才虽然也是粤汉铁路工程师,具备独立修铁路的能力。

但是袁老二的眼里,只有詹天佑他们这个级别的。

不过没等张洪浩到达津门,辛亥革命爆发了。

辛亥起义爆发。

而爆发地的武市为天下之重心,九省通衢。

武市失守,极可能导致各省响应。

当地驻军上奏。“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

局势危急,清廷必须尽快拿出对策。

第二天下午,奕劻、那桐、徐世昌、盛宣怀、毓朗、荫昌、寿勋、谭学衡、邹嘉来、胡惟德、曹汝霖等人在内阁公所会议。

最终议定:派陆军两镇南下援鄂。

可是派谁去呢?

虽然成立了皇族内阁,而且陆军大臣载涛,海军大臣载洵全是亲王。

但是没有用啊,北洋新军可不姓爱新觉罗。

载沣问道。“谁可带兵南下镇压?”

“不如启用袁大头?毕竟新军人他创办的,指挥起来如臂挥使。”

那桐、徐世昌趁机提议起用袁大头。

庆亲王奕劻则“不开口,欲试摄之伎俩也”。

他表面上冷眼旁观,实则支持袁大头出山,只不过试探载沣还有什么“伎俩”而已。

海军大臣载洵、毓朗同声附和。

但毓朗又说到。“瑞澂电奏模糊,且不知袁大头是否肯出山。

臣建议一面询问袁大头之态度,一面等待载涛从永平回来,再降谕旨敦请袁大头出山。”

毓朗是乾隆的长子一脉,算是不远不近的宗师。

他有个非常出名的外孙女,那就是婉容。

“也好,就按毓朗贝勒的建议办。”

载沣也慌了,他此时态度似在犹豫当中,“尚未决”。

但在各方压力下如袁党、地方督抚、言官等,尤其是面对日益严重的形势,载沣不得不起用袁大头。

可是袁大头来不来还两说呢。

于是朝廷一方面派袁大头都心腹阮忠枢去中原省请他出山。

一方面在1911年10月12日上午,清廷正式颁布上谕,著荫昌带陆军两镇南下。

“所有鄂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归节制调遣,务必及早扑灭革命。”

荫昌奉到上谕后,并未立即启程南下。

一方面,大军南下,须进行种种准备,比如粮饷、军械、饷银、兵站,调动人员等等。

另一方面,虽然清廷令荫昌率领陆军两镇南下,但并未指明何镇。

荫昌须与军谘大臣贝勒载涛商量。

10月13日,载涛才从直隶永平回京。

当天载涛被监国摄政王载沣召见,同日,荫昌进内请训。

载涛、荫昌等同在内廷商议选军、调兵等问题。“派陆军第四镇暨,以及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由荫昌督率赴鄂。”

10月14日,清廷正式颁布编配三军上谕。

10月15日下午5点45分,荫昌由前门西车站乘坐专车出京。

第二天晚,荫昌抵达彰德,拜访袁大头。

荫昌回国后,在鲁东帮办军务,算是袁大头的助手。

他请求袁大头帮忙。“袁公,还请你和新军各部嘱咐,一定要配合我啊。”

“午楼兄何出此言?世凯现在只是一个隐居村夫啊。”

袁大头才不会让人配合你呢。

甚至,还派人给冯华符,段芝泉等人,一定不要听话。

等到荫昌走后,袁大头对身边人评价。

“此人识议明超,踊跃前进。

至于说鄂北革命军嘛,蠢兹小丑,不难一鼓荡平。”

以当时北洋新军的规模和战斗力,他有资格这么说话。

而身边人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