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随笔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构成

最新网址:m.xyylz.com

一个人,简单来说,他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难说谁决定谁,可就普通人来讲,在吃不饱饭的前提下,是很难去思考精神层面的事情的。

物质层面是活着,精神层面是生活。

所谓世界,是名世界,而非世界。世界之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上一句话的具体含义。同样一个客观世界(当然我们还是要假设这个世界是真的客观的,除却这一点基础,我们以下的讨论都失去了基础),对于不同的人,映射到他思维中的样子是不同的,就当下这一刻,对于一些人,是天堂,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则是地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差距,构成这个世界的,又到底是些什么呢?

志向,眼界,心胸,悲悯。

志向,所谓人无志不立,都说人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既然是走,那就要有个方向,总不能老是原地打转。至少在某一个时间段,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走下去,才是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形容一个人志向不定,总会用龟兔赛跑的例子,原则上,乌龟是无论如何跑不过兔子的,可兔子为什么会输呢,因为它没有明确的志向,总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一些人,本有天赋,却输在了这向前的路上,原因不言自明。人应该有一个志向,而且都应该有一个远大的志向,甚至都应该有一个鸿鹄之志,即别人和自己看起来都遥不可及的一个志向,当然这个志向还是要基于我们自身的条件,只不过显得更为高大一些而已,而不是完全的不切实际。立一个志向又不花钱,为什么不呢?有了这样一个高大的志向,我们就有了努力前进的方向,在人生这条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这条路上,会有很多岔路,记住,只选大路来走,可能慢一些,但会更为稳妥。有些时候,慢就是快。

眼界,是一个人的见识。大部分的不同意见甚至是争吵,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切,都是因为对于同一件事情,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即所说的观点不一样。有的人是坐在井里看,有的人是站在高山上看,有的人是坐在山脚下看,有的人是绕着山看。不同意见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一千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渴求所有的人都对同一件事情抱有同样的看法,也不能要求一个人对于所有的事情都能认识的很透彻。其实,何为“透彻”,本身就是一个不清楚的概念。我们常说君子和而不同,说的就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的讨论意见事情,请大家将所看到的事物都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的和讨论。一个人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而十个人,一百个人集合起来,共同观察一件事物,可能就看的和透彻了。而且,这里,“和”也是一个前提,不是因因为大家的观点不同而“吵起来”。眼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认知。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发表的意见只代表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那一面,如果我们说,对于这件事情我目前只能看到这些,当然我深信不疑这件事情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因此我无法为这件事情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建议。这样的做法,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被认为是故意推脱。又会引起新一轮的眼界和认识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理解我们认知界限以外的道理,我们也不会挣到我们眼界范围以外的财富。眼界有多大,决定了你的格局有多大,试问,当你站在泰山之巅,傲视天下的时候,你会在意山脚下小溪里的一条鱼吗?当你眼界足够开阔,一切的道理自然而然的就都会展现在你的面前,而不需要你站在山脚下去猜测山的那边是否有一条河。当你眼界足够的大,你去观察一条河,就能知道它最终是以什么样的形态融入大海的。眼界,并不一定要用眼睛去看,大多数时候,我们也会被眼睛欺骗,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人呢?眼界足够开阔,是指的我们看实物看的更透彻,是在说我们看事物能够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到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看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按照规律办事。而不至于因为我们的眼界狭窄而受到欺骗、左右或羁绊。

心胸,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并非形容宰相都是大肚汉,而是指的,宰相能够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看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觉得是在与他作对,进而,他也会采取措施,与任何的事,与任何的人作对。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是在说我们要与这个世界妥协吗?不是的。这个论断,并不是说我们因为无能为力,所以才去被动的接受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任何的事情。而是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确实是什么样的结果都有可能产生的。我们之所以说能够接受任何的结果,原因是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所有事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条件的,而条件是多样多变的,多到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全部的掌握,也没有办法时刻的掌握事物的发展方向。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以事物发展规律为准绳来行事的人,他的心胸自然是大的。他首先不会对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而愤怒、嗔恨、后悔,他会平静的接受这件事情,并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暴跳如雷,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这样情绪的剧烈波动,一旦出现了情绪的不稳定,那么后续很难再找到有效的解决事情的途径。事情只能越来越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悲悯,既然能够接受任何事,我们就有能力原谅任何人。与人作对,心中怨恨,没有丝毫的帮助;心存恻隐,慈悲,可疗愈心的创伤。悲悯之心,往往是针对与我们有关的人来说的。有悲悯之心,才有同心,才有同情,才能有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非常有利于事情的发展和解决。能够原谅别人对你所做的一切,这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这些原因和条件,都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后果,正所谓因果循环。我们当前所受的果,只不过是我们过去所做的所有的因的聚合而已,没有什么神秘的,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不能昧良心,更不能昧因果。有悲悯之心,能帮人处且帮人,你帮了他,比单纯的原谅他更能起到好的作用,不仅对你所关注的事,更对你自身,特别是社会价值的实现,都是极有好处的。悲悯,不要忽略了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悲悯。我们能原谅别人,也要有能力原谅自己。没有什么比悔恨之心更能让自己痛彻心扉的了,可为什么要生起这样的心呢?悔恨不解决任何问题,如果说我们在某件事情上没有做好,我们确实要转变观念来看待这样一件事情,在那个时候,在那件事情的当时的所有的已知的条件下,我已经做到最好了,我并没有在任何时刻,刻意的对这件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倾尽全力。如此关照,自然心通、意通。我们习惯去做总结,认为这件事情出差错主要的原因要找到,这样对于下一次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时候,照此办理,就不会有问题。殊不知,我们只能认识到我们认识能力范围之内的,而对于其它存在的导致这件事情发展方向转变的原因,我们有可能并没有发现;再者,也不会再有所谓的相同的事情发生了,即使有看起来相同的事情,那么脱离了当时的条件,它也会存在不一样的矛盾,这时再依照经验去处理,那只会导致这件事情再次偏离它的轨道。悲悯之心,可以称之为菩萨心肠。菩萨心肠并不是包庇我们的缺点,而是承认事情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有条件的。承认这一点,很难,但必须要做到。

有了鸿鹄之志、上帝之眼、宰相肚量和菩萨心肠,这一生,你的那个世界就完整的构成了,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你心无旁骛,心无波澜,万事顺遂,百病不侵。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