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文斗招亲
第41章 文斗招亲
杨二娘的文斗招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许多心有意的人,提着刚刚买的豆腐,将诗交给杨二娘过目。
但无一例外,没有一人入得了杨二娘的眼。
更不用说当场作诗比拼了。
一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书生,名叫李二,也挤进了热闹的人群。
李二身着一件略显破旧的蓝布长衫,手里紧握着一卷纸。
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黏的头发凌乱。
没来得及打理,显然是匆匆赶来的。
李二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走到了豆腐摊前。
他结结巴巴道,“豆腐...杨二娘,我也来试试。”
杨二娘看着眼前这位书生,温和一笑,“当然可以,请李公子展示你的诗作。”
李二小心翼翼地展开手中的纸卷,露出了一篇工整的字迹。
“豆腐如玉润,西施手更巧。愿以诗相赠,换得美人笑。”
杨二娘读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首诗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子朴实的可爱。
还真有些意思。
“李公子的诗作真是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李二听到杨二娘的赞赏,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已经忘记了紧张。
他还以为杨二娘这是看上他的诗,愿意让他进入下一轮,不由的有些激动。
哪知一阵风吹来,李二手中的诗卷不慎脱手,随即随风飘扬。
李二慌忙追赶,一边追一边喊着,“我的诗,别跑!我的杨二娘!”
这个呆书生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有些人还使坏,故意挤着李二,不让他拿着诗歌。
范思辙捂着嘴偷笑,突然听见一熟悉的声音。
“我的范县丞,公文都堆成山啦,你还有心思看别人招亲啊?”
阴阴阳阳的,甚至还带着一丝气恼。
范思辙一回头,憨憨一笑。
“这不是我可爱的、智慧、勤劳、美丽、风趣、性感的龙知县吗?你怎么在这里?”
“哼。只允许你看热闹,不许我看啦?”龙妙桐将背后藏着的一只手拿了出来。
范思辙顿感不妙。
龙妙桐手上正是一块雪白如玉的豆腐。
“这是...今天的中饭吗?雪菜炖豆腐?”范思辙一本正经的装着傻。
龙妙桐挤出一个假笑,“范县丞说笑了。我刚刚瞧见你看杨二娘的眼睛的直了,自然是要帮你买上一块了。”
她把豆腐递给范思辙,“别流口水了啊。”
“真叫我去啊?”
“你不去,我的豆腐不是白买了。”
“可以吃雪菜炖豆腐啊。”
“吃你个大头鬼啊。快去快去。”龙妙桐推着范思辙要往杨二娘那里走。
一位容貌甚伟,身高八尺,袭白色长衫的帅气男子,一手轻摇折扇,一手抓住了飘在空中的诗。
引得众人纷纷往他的方向看去。
“是杭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张翰林!”
“他怎么来了?”
“他要参加文斗招亲?那别人都不用比了啊。”
“
张翰林缓缓的走向杨二娘,如入无人之境。
他清了清嗓子,吟诵了诗作。
“春风拂面柳絮飞,豆腐西施笑中微。愿化柳絮随风去,落在佳人玉手归。”
他的诗作柔情似水,引得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掌声。
此诗深得杨二娘的心。
杨二娘面色微红,缓缓点头。
围观的众人又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么久了,终于有人得到了杨二娘的首肯。
不愧是杭州四大才子。
也不知这张翰林是真的看上杨二娘了,还是只想凑一凑热闹。
不少痴心汉也是恼怒。
这张翰林天天勾栏听曲还不够,还要来调戏自己的杨二娘。
真是可恶。
龙妙桐看到这场景,在范思辙背后悄悄的说道。
“你看,范县丞,现在这才子已经先你一步了。再不抓紧,你就娶不到杨二娘咯。”
范思辙抵着身子,不让龙妙桐将自己推到豆腐摊前,急急忙忙的对龙妙桐说。
“我范思辙就算是死,也不会娶杨二娘的。再说了,娶她不如娶你。你还漂亮一点。”
龙妙桐先是一愣,尔后面红耳赤,害羞成愠。
她低着头,狠狠地把范思辙往前一推,“你说什么呢范思辙!什么叫宁愿娶我?我还没同意呢!”
范思辙手里提着豆腐,原本就轻手轻脚,被龙妙桐怪力一推,一下子跌出人群,摔在地上。
全场的目光被范思辙吸引。
这位...看起来是书生的怪人,出场方式还真是独特呢。
杨二娘也明显一愣,正准备将范思辙扶起。
哪知范思辙没有立即起身,只是举手示意不要扶他。
快速的掏出一块黑布,低头蒙面。
等再次起身时,已经无人能认出他了。
这就是‘北齐暗探’范思辙的实力!
随身携带蒙面道具,瞬间解决突发情况。
范思辙都暗暗的佩服自己。
先是狠狠的瞥了一眼龙妙桐,随后给杨二娘行了礼。
“此诗是我送给我的好朋友的。请各位赏析。”范思辙转身,看向人群中的龙妙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四句诗,如同泉水般从他口中流淌而出,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令人心驰神往。
杨二娘眼神闪过震惊,但故作镇静,微微颔首,面带微笑,表示对范思辙的诗句十分满意。
原本张翰林已然信心满满。
他自认为,这种文斗招亲与歌坊里的花魁夺诗是一样的。
花魁愿花一夜,情人作一首诗给自己镀金。
而杨二娘用招亲的噱头,为自己赢得一首流传盛广的名诗。
张翰林原本已经准备晚上的春宵一刻了。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虽暗自赞叹范思辙的才华,同时也对范思辙咬牙切齿。
这可恶的蒙面人,坏了自己的美事。
而人群听闻范思辙的诗,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许多人交头接耳。有的赞叹其才华横溢,有的则被诗中的意境深深吸引。
“此子才华非凡,此诗必将流传千古。”
“这首诗我要抄录下去,好好研究。”
“晚上我就把这诗送给小红,她一定会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