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大唐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隋乱(四)

最新网址:m.xyylz.com

彰显仁慈比胜利重要

高句丽这个国家与后世在朝鲜半岛中南部建立的高丽国并没有任何关系,两者之间毫无瓜葛。当高丽国建立的时候,高句丽已经灭亡了长达 250年之久,它们就如同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高句丽的统治区域主要位于现今的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北部,其都城设立在平壤。在西晋灭亡以前,这片土地一直都是中国的疆土。

早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之后,周武王便将商朝的宗室萁子册封于此。汉武帝时期,在此设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个郡县。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还在乐浪郡的南部增设了带方郡。然而,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政权被迫退守至长江以南,原本居住在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丽族趁此机会向南扩张,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后的北魏、北周、北齐等政权都忙于争夺中国北方的核心地带,根本无暇关注此地,这使得高句丽政权逐渐壮大起来。

隋朝炀帝杨广,自登基伊始,便将目光投向远方,心中燃起一团壮志豪情。他心怀大志,渴望像汉武帝那样建立卓越功勋,成为千古传颂的伟大帝王。而在他眼中,有一片失去已久的土地,那便是高句丽所在之地。

这不仅仅是杨广个人的愿望,也是他父亲杨坚以及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共同的心愿。他们都曾发兵企图恢复对该地区的统治,但却未能如愿以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直到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时期,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征战,终于消灭了高句丽,夺回了这块失落五百余年的国土。

大业三年,杨广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塞北的土地,他要亲自视察边疆地区的情况,并与突厥启民可汗会面。

当杨广来到启民可汗的御帐时,正巧遇到了来自高句丽的使者。启民可汗深知杨广的脾气,不敢有丝毫隐瞒,立刻命令使者觐见。使者战战兢兢地走进营帐,向杨广行礼。杨广打量着眼前的使者,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他知道高句丽一直对隋朝不敬,这次正好借机教训一下他们。

于是,杨广面带威严地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高元,他已经很久没有来朝见我了。现在,他应该尽快前来拜见我。如果他能恭恭敬敬地前来朝见,我将会像对待启民可汗一样,以最隆重的礼节相待。但如果他胆敢违抗我的命令,不肯前来,那么我将派遣大军,与启民可汗一同前往高句丽,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然而,面对杨广的威胁,高句丽国王高元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开始积极筹备战争。他认为隋朝虽然强大,但高句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决定用武力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杨广得知高元的反应后,怒火中烧。他暗自思忖道:“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高元!竟然敢如此不把我放在眼里!既然他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我就让他尝尝苦头!”于是,一场激烈的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大业四年,杨广站在洛阳城墙上俯瞰着北方大地,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正在他脚下流淌。

这条河就是即将动工开凿的永济渠,它将从洛阳向北延伸,一直抵达涿郡。这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但杨广并不担心人力问题。他相信,只要这条运河贯通,他就能够更便捷地掌控北方局势,甚至可以乘船直接北上,巡视边疆。

然而,此时的杨广心中还有一丝忧虑。那就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国王高元,这个家伙居然迟迟不来朝见,简直是对大隋皇帝的不敬!杨广暗自思忖:“高元这老小子究竟想干什么?难道他不知道我大隋的威严吗?”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广的耐心也渐渐被消磨殆尽。终于,在大业六年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忍受高元的傲慢无礼。他决定发动一场战争,让高元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于是,杨广开始积极筹备对高句丽的进攻。他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准备一举攻克高句丽,让高元俯首称臣。

大业七年二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但这美好的景致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希望。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杨广下诏讨伐高句丽,一场血腥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为了做好战前准备,杨广下令在东莱郡(今山东莱州市)建造三百艘军舰。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按照当时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施工惯例,监工官员们对工匠们进行了严厉的督促。

这些监工官员们毫不留情地逼迫着工匠们,他们要求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工作,一刻也不能休息。可怜的工匠们只能站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拼命地劳作着。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许多工匠的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有些人身上已经生出了蛆虫。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一旦被监工发现偷懒,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

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工匠们的死亡率极高,竟然达到了十之三四。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他们的努力是否能够换来胜利,却是一个未知数。

其二,则是广征各地民夫数百万之众,用以运输粮草及兵器装备。自黎阳仓至洛口仓,再由涿郡抵达泸河、怀远,这一路之上,人马车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为了确保物资供应不断,始终有数十万之众昼夜兼程,不曾停歇。宽阔的官道被堵得水泄不通,无数车马在途中损毁,牛马也多有累死,而那些负责押送物资的士卒和民夫更是死伤过半。他们的尸身横陈于道旁,由于天气酷热,这些尸体迅速腐败,脓血四溢,恶臭弥漫,令人作呕。此番景象引起天下震动,人心惶惶。

然而,牛马的大量死亡使得运力严重不足,于是朝廷又紧急征召了六十余万手推车的民夫。这些人每两人需共同推动一石米,但因路途遥远且道路崎岖难行,一石米甚至不够他们在途中果腹。待到物资运抵目的地时,已然无粮可交。面对如此困境,车夫们惶恐不安,生怕遭受责罚,只得纷纷逃离。此外,如此大规模地征调人力,致使众多农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价格飙升。百姓们若安守本分,则随时可能被征调服役,最终难逃累死或饿死的命运;但若奋起反抗,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三是全国总动员,杨广下诏全国军队不管路途远近一律到涿郡集结,于是路上人流汹涌,像江河一样汇向涿郡。

大业七年的下半年,在运输线上苦苦挣扎数月之久的山东地区人民终于无法继续忍受这种生活,他们奋起反抗。首先,山东邹平县的王薄率领众人占领了长白山,对附近的齐郡和济北郡展开了疯狂的掠夺。紧接着,平原郡出现了一个名叫刘霸道的人物,他被人们称为“阿舅贼“,聚集了超过十万之众发动起事。

与此同时,山东夏津的张金称也在河曲这个地方聚众起兵,他们四处抢掠,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同一年,河北的高士达在清河郡拉起大旗,吸引了众多追随者。而在河北的漳南地区,窦建德也踏入了高鸡泊,从此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并最终成为隋末时期出身于底层百姓之中最为强大的反王。

大业八年,公元 612年正月二日,隋朝皇帝杨广下达诏书:全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将出征辽东!对外,宣称这支军队有二百万之众!实际上,还有两倍于此的后勤补给支援人员参与其中,总数高达三百五十余万人!

大军被精心编成了二十四个军阵,每日派出一军,秩序井然地踏上征途。此外,还有十六支精锐的禁卫军以及杨广御营中的嫔妃、使节等众多随军观礼人员一同前行。这一切,总共耗费了漫长的四十天时间才完成全部的出发。

这支庞大的军队宛如一条蜿蜒千里的巨龙,其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自古代以来,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宏大的军队集结出征。望着眼前这片壮丽的场景,杨广心中涌起一股无与伦比的骄傲。他坚信,这场战争已经无需再战!凭借着这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军队,只需抵达辽东城下一站,那个小小的高句丽国必定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场轻松的军事游行示威而已。

为了维护自己那虚无缥缈的面子,为了狠狠地打高元这个老小子一记响亮的耳光,极度自负的杨广心里非常害怕前线的将士们只知道埋头苦干、奋勇杀敌,却忘记了要时刻彰显出大隋王朝的胸襟与气度,无法向世人展示自己身为堂堂上国皇帝所应有的仁德与宽厚,从而导致无法达到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让敌人屈服的目的。

于是,好大喜功且独断专行的杨广觉得一定要把下面这两件事情给办漂亮了:

第一件事就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无条件地听从他本人的指挥,任何将领都绝对不允许自作主张、擅自行动;

第二件事则是在各个军队之中设立专门负责接受敌军投降事宜的使者,如果遇到高句丽军队主动投降的情况,必须立刻向他汇报,并马上停止攻击行为,同时还要对这些投降的敌军好生安抚照料,以此来显示出大隋王朝的广阔胸襟以及宽宏大量的仁慈之心。

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军乐了、高兴了,这仗打的真是舒服啊!他们累了就举着白旗休息一下,然后再接着打;要败了就举起白旗调整下部署,之后再打;城要守不住了就举起白旗修缮下城墙再打!反正举白旗又不会真的投降,不举也是白不举嘛!

因此,每当情势危急、城池即将被攻破的时候,守军都会立刻声言投降。而前线的将领们因为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停止进攻并前往后方大本营向杨广报告情况。可是等到批示下达后,城中的守军早就已经重整旗鼓,准备好继续抵抗了。尽管如此,杨广仍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命令,这直接导致了辽东城攻打了数月之久却依然无法攻下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