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军事动员
第34章 军事动员
翌日清晨,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山海关被冻死了数十位兵士。
今岁,白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辽东已经音信全无。
朱翊钧莫名悲愤:“朕的万里辽东江山,大好儿郎。”
大明的万万之众,就是他的延伸,是他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为君者理应惠及其民。
冯保拿着奏章来到祭坛下时,便听见皇帝的感慨之语。
他不由得劝慰道:“皇爷,你再操心国事,也得注意保重龙体啊。”
“您要是倒下了,这大明的天,顷刻间就塌了啊。”
“李总兵和戚帅都是国家柱石,吉人自有天相,大明会渡过难关的。”
朱翊钧披上大氅,轻微咳嗽一声:“此乃苍天爱我,天佑大明。”
在星炬和黄金王座的双重燃烧下,到底是负担太重了。
“皇爷,要不要烧点人进去。”冯保面露忧切。
朱翊钧一抬手腕,干脆打断:“不必了,朕还撑得住。剩下这点儿人,连半个月都支撑不到。”
手里没有后手,朱翊钧心底不安啊。
内阁中天光方才蒙蒙亮起,张居正已经挑灯伏案工作。
堆满了一桌子的奏章被来来往往的中书们送到钦天监去。
“即刻发往两广总督行辕。”
“相公,户部的一个甲字库被烧,陛下昨夜处置了大批人。”作为张居正亲信的中书舍人,悄无声息的将情报传递给张居正后,便面色如常的离开了内阁。
吏部尚书杨博在皇帝的授意下,极为配合,吏部的铨选工作在张居正的意愿下挑选的都是能做事,善于做事的官僚。
皇帝杀的痛快,他们不得不从户部的众多胥吏中,提拔一些无品的流官,用于处理后事。
在张居正手中,随着一道接一道的政令发出。
帝国正在被逐渐调动起来。
邸报上重点刊登了混沌入侵的消息。
葛守礼则代表朝廷去巡视京师。
在京营大军离开前。
他们要先对周围进行一次扫黑除恶,地痞流氓这种不稳定的危险分子,就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气温低,不仅让道路变的愈发艰涩,也让帝国的北方陷入静默。
只有勾连星炬的烽火台,在各地府县还能联系。
随着朝堂中内阁里的斗争趋近于无,整个中枢变的强而有力。
但地方上,暗藏的野心派和流落荒野的邪修、野生灵修已经有联合的趋势。
尤其是在他们被粗暴的,简单的打成白莲教妖人之后。
这反倒是弥合了他们彼此的矛盾。
这些丝毫不影响帝都内的军事动员。
此战需得水陆并进。
从两广总督殷正茂所请。
军器监,兵仗局,盔甲厂打造大小船只。
海舟以舟山之乌槽为首,福船耐风涛,且能御火。
以铁木为之,福船尤巨而坚。
可发佛郎机,也可投掷火球。
大福船亦然,能容纳百人。
底尖上面宽阔,船首昂尾部高,上有柁楼三重,帆桅二。
船身两侧设有木制女墙,炮床。
更有沙鹰二船,作为大福船的补充。
过去,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
因为倭舟甚小,一入里海,大福便不能入。
沙船随福船而进,每舟三人,一执布帆,一执桨,还有一位手持鸟铳,随波上下,掩贼不备,攻其要害。
最后则是海瑞抵达京师时所搭乘的三桅夹板巨舰。
主要手段也是以配备大型火炮的为主。
此战共大福船二千余,三桅夹板巨舰二百余,沙船不计。
几乎掏空了帝都的储备。
大明这些年在南海进行的香料贸易,近乎垄断。
丝绸和瓷器更是远销海外。
海洋贸易的暴利让朝廷上下都吃饱了。
现在的大明不差钱,但是他的敌人是全世界的异族。
尤其是来自泰西诸国的牛头人,生性残暴。
在遍布大海的风暴消失后,这些人的身影逐渐出没于南海之上。
所以福建,松江等地船厂,将陆续建造,持续跟进。
而京城的这支舰队将载着京营的天兵,沿海运线直抵月港。
武备则重在火器。
大明在玩火这一方面,遥遥领先。
一窝蜂,属于百连发的神机箭,射程近二百步。
以其庞大的数量优势,火力覆盖,在和绿皮的战争中独占鳌头。
其次是火龙出水,一般配备于大福船上,射程达一公里。
再加上神火飞鸦,在灵修手中成为了指哪打哪的重要火器,几乎等同于自杀式无人机。
而佛郎机和红夷大炮,大将军炮,虎蹲炮共上万门。
仅盔甲厂的灵修们,便贡献了上万把鸟铳。
近六年未曾大战,仓库中已经堆积成山。
水上近战还有火焰喷射器,其可以抽吸喷射桐油,在灵修手中,效果达到了极致。
戚继光对此十分喜爱。
兵部还特意配备了藤盾。
在经过桐油浸泡后,藤盾防御力极强,防火挡雨且轻便。
常言道,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
从嘉靖年间的火力优势学说,到初步完善的军事动员体系,以及产量庞大的军工厂,就是嘉靖所遗留的宝贵财富。
也怪不得海瑞如此惋惜。
此时,古北口、卧虎山、蟠龙山、白马关一带。
戚继光刚刚结束一场大战。
绿皮们在冰天雪地的时候,趁着夜色发起猛攻。
甚至他们的尸体都粘连在城墙上。
士兵们正在用火焰将他们烧干净。
周围的山头更是在反复的拉锯战中,烧成一片白地。
红的发亮的虎蹲炮中,机魂还在不停的怒吼。
来自钦天监的灵修正在对他们安抚。
戚继光正手持皇帝赐予的龙虎将军剑,在城墙上慷慨陈词。
“当年若不是世宗亲自点将,我还在烟台当千户,怎会有今日之成就。”
当然了,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一身转战南北,在广阔天地中,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名声。
可仔细想想,到底要爬到多高才算高啊。
逐渐的,戚继光也开始追随着那宏大的理想。
接近光,成为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铸造了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大明朝国事艰难,我等更应体量朝廷的难处。”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要紧,只要饿不死人,一切都会过去的。陛下与我们同在,星炬的光芒会一直庇护我们。”
“身后就是百万黎庶,我们若是失败,就是千古罪人。”
“寒暑数十载,却无一事可夸,实乃人生遗憾。”
“然壮烈于朝夕之间,纵英骨横陈,马革裹尸而还,亦有此功能表,足以大誉千秋。”
“神皇在上!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戚某在此一日,便绝不让绿寇跨过国境一步!”戚继光鎏金的宝甲也蒙上了血色,但是古北口堆积成山的绿皮尸体正被熊熊烈火烧为灰烬。
他驻足于城头上,身后便是众将领。
若不是有更宏大的理想,何至于在这样的地方爬冰卧雪。
而一旁的监军则目不斜视,这个级别的大将,已经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众人抬头仰望血红的天幕。
那是皇帝坐镇星炬的异象。
皇帝正注视他们。
“神皇在上。”战后,众将士正在为死去的同袍祈祷:“愿你们魂归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