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BJ印象游后续
第51章 BJ印象游后续
(一)BJ八达岭长城
在BJ的那段日子,对BJ的印象是很庄严肃穆的。很多的地方给我直接的印象是围栏很多,有时设置一条斑马线就可以通过的路,也愣是被围栏给隔开了去。碰上赶时间,这样就挺折腾人的。不过后来想想也就过去了,因为毕竟是首都,治安和各种安全保障严格一些也是正常现象。另外一个印象是,公交车是上下车都打卡的。这让在广州生活了3年的我觉得麻烦了不少,因为在广州搭公交车,只用上车刷一次卡。即使后来来到深圳,也仅仅是刷一次卡。相比较下来,广州的公交是最方便的,公交线路也是往返同线的,也可能只是我当时住的地方公交线路比较稳定。而在BJ和深圳,公交往返不同线的更多一些,所以稍微不注意,搭错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而说起起到围栏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围墙。而围墙之中,长城当仁不让地称王。鉴于长城的存在,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地方多出了围栏其实出于一种防范意识的正常现象。
记得当初过去八达岭长城游览参观的时候,长城还是有不少惊艳人的地方。首先,这还要感谢天公作美,因为首都的天气说真的仅有在晴天和雨雪天是让人喜欢的,不过还没尝试过在下雪天去过长城就是。为什么要感谢天气?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好天气对游览参观一个地方而言往往是影响很大的。其次,非节假日。如果没在节假日,真的难以想象长城上人山人海的情况,这样下来就算不上参观了,说不定还会因此败兴而归。最后还要依托地势的有力支撑,因此可以在不少地方拍得视角不错的照片。加上晴天光线充足,拍照的时候基本不用考虑拍照技术和设备问题,仅仅就因角度不同,拍的景象不一样就是。
当然,美中不足还是有的。其一就是长城没有全程开放出来,仅仅开放出有限的一段。不过后来听说,没开放出来的地方由于日常欠少维护,加上环境影响,部分楼段的长城已处于危险范围之内,考虑到游客人身安全,才只开放有限的一段供游客参观。不过在我到达南八楼的时候,还是见到有两位游客不顾城楼上的危险提示,翻过了城墙继而往后边城楼走了过去。说是看起来无拘无束,但还是无视安全警告了。我对这种不对自身安全有所重视的举动没什么好感,想上前劝阻,他们早已经走开,也就不管他们了。
在长城南段,游客相对还是少走些,所以对长城景色的好感更多来自南边城楼。北边的话,听途中不少旅客在对话中谈起来,说是南边没什么好看的,要到北边看才会好些。我在爬完北边城楼过后,觉得这些谈话多少有些偏颇。虽说北边相对南边地势高低起伏更加频繁,但城楼之间的路段爬起来确实更加吃力有挑战性。但就景色而言,也仅有在北十楼到北十二楼之间才比南边八楼胜出。北二楼开始到北八楼之间,是最受游客青睐的一段路,旅客众多,所以人群拥挤在平时也是家常便饭,实在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去专心赏景。
本来北边最有参观价值的北十楼到十二楼,这几楼之间景色最佳,但很多游客由于体力不支或者时间不够充足而放弃了参观,所以错过了真正的精彩部分。南边八楼游客少过去,地势又相对平稳,所以景色方面变化的差异比较小。虽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但也正是这点才让南边八楼得以保留相对较高的参观价值,至少对我来说,比起北边前面八楼景色更好。不过,同样是游客少到的北边十二楼,就得另加别论了。由于提早到了长城游览,等爬完南八楼,北十二楼共十九楼全程下来(南北一楼便是门票入口附近的,所以合并算作一楼了。另外,北九楼我并没有寻到相关的楼碑,好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具体的楼碑地址不明不知是不是被破坏了。所以从北八楼过后,从旁边的侧道绕行走过去,就是北十楼了),在北十楼休息过后,我加把劲爬完后面的两楼台。到了最后的终点的时候,时间还不算晚,我便坐在楼下的楼梯简单进食一些零食充饥和饮水解渴,随后拍了手机全景图,最终下了长城。
此次长城之行令人惊喜地一点是,在长城全程拍下来的照片基本不用任何修剪就足以充当手机背景图了,足见天气是和地势对拍照的一大影响作用。但除了地势外,游客多少和天气好坏基本上都要靠运气。
这次的游览参观中有一个愉快的小插曲就是,在参观南八楼那一段的时候碰上了两个结伴的外国友人,俩人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他们带来的零食。觉得挺意外的,所以将随行带来的零食也拿出来一些赠予他们,之后便离开继续参观了。而说起爬长城的整体感受,觉得和爬山差不多。不过不同的是山路上的荆棘更加多,而长城基本由于城墙的隔绝,基本枝条荆棘就基本没碰到过,但是有些路段抖而滑,奇怪的是没有楼梯,只能依靠扶手上下。但虽说是砖石垒筑的人工建筑,有些路段还是真的陡峭,有石阶的部分路段的阶层之间高度也是足够怕人,所以爬长城手脚并用是常事。
不过,说起旅游景点的通病,长城上刻字的情况在南北前几楼还是很多。看到被损坏的城墙,还是感觉挺遗憾的。所幸现在刻字的情况已经极少见了,很多的刻字看得出来更多的是以前的历史黑迹。
最后的总结一下,爬完长城全程还是很累人的,而且得有足够的时间才有望达成,不过很多人达不到这个目标就是。但往往最佳的景色,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才得以探见,这句话还是适用长城的。
(二)央视总部大楼
在某一天天气不算好的日子里,搭了公交去看了一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俗称北方“秋裤”。本来按照从电视上所见的印象觉得那栋楼还是挺有建筑特色的,但也仅仅是出于对建筑楼阁的一种猎奇心理,使得我去往那边参观了一阵子,其实并未对此行充满期待。
搭公交过去,刚到站就下了一下短时性的小雨。等着红绿灯过了立交桥洞后,天也蒙上了一层阴霾的眼色。此时抬头看就是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了,坐落在路口拐角处,其实早在下车便可以看见的。不过等到我拿起手机想拍照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靠得太近,所以无论如何调整角度和灯光,也总拍不到一张像样的。后来回想起来,我才领会到。有时候,有些事物靠得太近往往更不容易看到其最佳的面貌。见拍了几张下来,也没什么令我自己满意的照片,我便接着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地形。看来除了从高空俯拍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可以拍到好照片的地方。加上附近的有一幢大楼正在施工,显得很煞风景。但这个属于旧城改造项目,只是还在施工期,看来往后或许有机会再去试试。
然而,因为不是旅游的景点,自然也就没什么游客会过来参观拍照之类的。周围的行人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事,对眼前的建筑也基本见怪不怪的。仅有一两个行人会站在大楼前拍照留念一下,大概也是同我一样少有机会见到这些事物的外来人罢。人对于越少机会越难得的东西,总会抱着一种更加谨慎珍惜的态度,而往往更多地忽略了身边日常的一切。
在外面转了一下,觉得其实也没什么收获的。作为中央机关所属的媒体机构大楼,外面总是戒备森严的,出入都得有相关证件。或者是内部人员凭证件把人给接进去。所以对于参观的我而言,自然是进不去的,就只是在外围走个过场聊以纪念而已。要不是恰好目睹一位曾在电视上看到几次且留有印象的节目嘉宾本人被接入到大楼里去,或许我真的会觉得这栋楼根本是一个禁地,是除了机密人员外都不得入内的地方。
在那位嘉宾在外面等待被接入大楼的间歇时间,他本人边和身旁另一位陪同的人员谈笑风生,一边还抽着烟。在对视了一眼后,他也仅仅是打量了一下我,就自顾自地接着谈话。在等到里面工作人员出来接他们的时候,他就把烟随手仍在地上,用脚撵了一下就跟着工作人员进去了。我并不喜欢随地乱丢烟头的人的,此后对他的个人形象评价下降了不少。
接下来我便扫了一辆共享单车,离开了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往周围逛了一圈。看了时间还充足,便看着地图,随心骑行到附近的高层特色的建筑物外围去逛一逛,随后骑到了人民日报社的总部大楼,在外面的总体感觉比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要好得多。虽说同样有戒备,但是不会有一种距离感。可能是当时天气有所转好的因素吧,因为看央视大楼时候天色是灰暗的,所以天色转好以后,气氛就不会显得那么沉闷了,自然感觉亲近。我这时看了看天,想到天色兴许是影响到游览心情的一大因素。
之后继续闲逛,路上,拍到了一个坏掉了的有意思的红绿灯。也不知道是不是人为的,亮起绿灯的时候,那个绿色的小人的方向是竖直指向上方,而不是如往常般指向水平方向的。记得当时我还打趣地发过朋友圈,大致调侃道“这是要人上天的节奏?”往后,我对朋友圈进行了几次清理,当时那条记录也就一并给删了,就没再留下什么痕迹了。
接着,骑着单车绕到了附近的团结湖公园,就进去里面逛一逛。那个公园和一般公园差别不大,人多是附近的居民。有一处亮点是,环湖边走的时候有一段廊道,和颐和园不同,这里的人不仅仅是休息而已,还刚好碰上大叔阿姨们还围在一起唱着戏调子,这才感觉有了点BJ的京味儿。因为京剧是国粹的缘故,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认为只有地道的京剧戏曲活动,才是电视里老北京城所该有的一种传统民风。
团结湖公园,中心是一座湖心岛(不知是不是人造的)。在湖心岛的里面,还有一处广场舞的区域。日常供大叔阿姨们跳舞打拳,或者唱曲之类的户外活动。不过有些突兀的,就是湖心岛的一个收费的游乐场了。在我看来,这是这座公园里唯一的一处与环境或者是与居民日常健身有所违和的地方。因为其隔开了相当大的一片区域作为收费的娱乐场所,让人觉得不该。不过既然存在,也总有存在的理由吧(可能跟北京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限制到了吧,有时候确实会碰上这些情况的存在),就算不恰当,短时间也难以解决,我便不必操这个心了。
出了湖心岛天色也渐渐晚了下去,便骑着单车到了附近的公交站候车,准备回去住宿的地方休息。中途骑自行车快了一些,也没怎么看路,不小心骑到了机动车道上,被后面开车过来的出租车司机吼着骂了几句。一阵尴尬过后,我便只能规规矩矩地把车骑到一旁。过后我也作了反省,觉得来到一处无亲无故的陌生地方,出了什么安全事故也基本没人能帮到自己,还是要注意安全要紧。
好在后面顺利搭到了公交车,回到住宿的地方附近后,我便找个地方吃过晚餐再回住所。由于逛了大半天,进了房间后也顿时已经觉得疲乏,洗漱完就即刻休息,当天的游览自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