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蝗虫防治手册
第241章 蝗虫防治手册
陆延在发布捕蝗令之后,不过半月,蝗灾便得到有效遏制,成虫数量大规模减少,是已经没办法向外扩张了。
但陆延依然派人在临近乡县宣传防治蝗虫之法,避免蝗灾扩大化。
“公子,如今已经收了快两万斤蝗虫了,现在蝗灾也快灭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停了?”陆姚道。
“不急!”陆延道,“就算继续收,最多也就收个一万两,咱们出得起这个钱!”
“另外,收到蝗虫可以晒干了,这些蝗虫虽然不能给人吃,但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咱们在华亭的庄园还有几千只鸡鸭,完全可以作为饲料嘛。”
“我明白了,”陆姚说道,“公子,前段时间衢州市面上一些粮行粮食起价,我们已经查出来了,其幕后主使是孔家人。”
“南孔么.......是谁?”陆延问道。
“出面的是孔府管家孔庆,而这个孔庆听命于孔贞吉。”陆姚说道。
陆延道:“孔贞吉是孔家嫡系吧。”
“确实如此!”
陆延道:“我之前已经贴出告示,禁止粮行趁机涨价,囤积居奇,但这些人根本没将我放在眼中!”
陆姚说道:“公子,这些人利欲熏心,若是不给点教训是不会怕的!”
“之前涨价的粮行粮铺可都记下了,涨价超过三成的,全部查抄了,所有货品全部充公!”陆延沉声道。
陆姚嘿嘿一笑:“遵命,我这就通知下去!”
陆姚出去后,陆延继续在纸上写了起来。
蝗灾已经基本控制,但蝗灾的一个特点便是连续爆发。
在中国历史上,水灾、旱灾、蝗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而在水旱之后,蝗灾经常相继而来。灾害学上,也把这种像“水旱蝗灾”一样时间上前后相继、因果关联而相继发生的灾害现象称作自然灾害链,简称灾害链。
根据著名昆虫学家邹树文统计,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908年的2630年间,中国有史记载的蝗灾共达455次,其中每5.7年就爆发一次。
早在东汉初期,正处于历史气候上的温暖期,催生的旱灾和蝗灾,使得整个东汉195年间共爆发了38次蝗灾,平均每5年就爆发一次。
而西晋时期,连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整个西晋内部动荡,经济残破、士卒疲敝。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胡人那边也不好过,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只能被迫南下。原本胡人都被打怕了,没想到这次南下竟然这么轻松。不过数年已经打到洛阳。可以说是旱灾与蝗灾最终压垮了西晋。
此外,安史之乱时期和黄巢起义时期,唐朝境内都有大蝗灾,特别是乾符二年,蝗灾更是“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面对这种遍布整个帝国北部的大蝗灾,唐朝的官僚群体却忽悠唐僖宗说,蝗虫全部自己绝食,“皆抱荆棘而死”了。
元朝末年,南到北更是有数十个州县同时发生蝗灾,史书记载,“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扑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而明朝最后的灭亡,也与蝗灾息息相关。
其中万历四十三年至万历四十七年,崇祯十年至崇祯十四年,更是暴发了两次连续五年以上的特大蝗灾。
水旱蝗灾只是表因,真正埋葬封建王朝的,却是朝廷的无力处理或处理不力,而这种自然灾害链造成的因果循环,从而加速了朝代的灭亡。
而治蝗的关键在于除掉虫卵!
蝗虫过境之后,虫卵便会留在地下,到了第二年孵化出来,又泛滥成灾,这才是蝗灾连续爆发的原因!
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而要根治蝗虫,则必须郡邑之协心,必须千万人同力。一家一身无戳力自免之理……必合群力共除之然后易。
涸泽,所指的则是那些干涸的湖泊,干涸的水田。这恰好就是蝗虫滋生之地。说白了便是,这样的环境便正好符合蝗虫“喜暖耐旱”的特性,成为蝗虫繁殖的基地。
在封建时代,自然科学并不发达,不但百姓不了解蝗虫,就连很多官员都不了解!
所以这样的“源头根治法”难以推广和实施。
陆延在纸上写下,修缮水利,改旱田为水田。蝗虫卵孵化的条件便是干燥温暖,如果整块田地都变成水田,那么其中的虫卵自然全部被灭杀了。
第二点,是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类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蝗灾一旦发生之后,所到之地,农作物皆会被一扫而空。但事实上,也并非每一种农作物蝗虫都会吃。只要种植蝗虫不喜欢食用的农作物,便是降低灾害损失的一大方法。比如种植一些豌豆、豇豆、苘麻、芝麻、薯蓣等。
蝗虫之所以不喜欢食用这些作物,主要是由于它们含有胆碱和胡萝卜碱等这类的物质。而禾本科植物的茎叶含有丰富的糖分,故而蝗虫喜欢吃。
第三点,开垦荒地,扩大生产。朱棣在全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大兴屯田,对乡绅垦田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经过长达五十六年的辛勤垦辟,效果显著,在明朝中叶的时候,全国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荒地得到了开垦。
《农政全书》记载:“北土闲旷之地,土广人稀,每遇灾时,蝗阵如云,荒田如海,集合佃众,犹如晨星。毕力讨除,百不及……乃愈见均民之不可见也。”
第四点,种植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在蝗灾盛行的地方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比如将小麦替代为大麦,并广泛的推行早稻。夏蝗一般在5月中下旬孵化,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这样一来,便有利于避开蝗灾高发期,从而降低损失。
第五点,大力推广秋耕、春耕技术。提倡春秋两耕的方式,即在秋收后或春播前期进行翻土,从而将隐藏在田间的虫卵从土里翻出来,从源头上将蝗虫消灭掉,随后结合田间管理再进行灭虫工作。“秋耕之利,掩阳气于地中,蝗蛹遗传翻覆坏尽,次年所种,盛于常乐”。
第六点,挖除虫卵。冬晴未经雨雪之时易寻,务必实力搜挖,并于挖尽处设一标志,以便交春寻看。春间看过无子,初夏仍当再看一次,以防遗漏。一旦发现,便全力灭杀。
第七点,开辟沟渠,坑杀蝗虫。若是发现大量幼虫,便开辟沟渠,将幼虫驱赶到沟渠之中,然后在进行捕杀,幼虫没有翅膀,比成虫更容易集中捕杀。
第八点,天敌防治。鼓励百姓在田间放养鸡鸭,在蝗虫幼年之时,只需要数只鸭子就能清空数亩田的蝗虫!
陆延将其归类写成蝗虫防治手册,先刊印,分发给杭州官吏。之后在上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