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汇报
第44章 汇报
“怎样,老常?”
朱橚年纪小,且又是个天潢贵胄,肯定不用考虑寻常医者所要考虑的那些问题。
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中晕倒的老人,他救了也就救了,身后既有雄厚资金的支持,又没有人敢找他的麻烦。
所以,这种问题对他压根没什么用。
更何况,就他这个年纪哪知道什么人情世故,当然是回答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了。
常茂瞥了一眼,便随便扔到了一旁。
“你看了没,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
朱橚宝贝的样子,好像捧着块狗头金。
是了。
朱橚再怎么是个天潢贵胄,那不过也是个孩子而已。
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同样也需要有人鼓励。
常茂把朱橚写好的东西叠的板板整整,认认真真的装进了怀里,道:“等我回去仔细看。”
瞧着如此,朱橚不忘又仔细叮嘱了一遍。
“你定要看哦。”
正说着,孙守真便过来了。
“常伴读,郎中们都交卷了。”
对这,常茂也认真了起来。
“怎样。”
“有出色的吗?”
孙守真从这些答卷中挑出一份,道:“下官觉着这个叫于家庆的五个问题回的都挺好,应该算是比较出色的一个了。”
一听这,朱橚也凑过去了脑袋。
常茂对他的回答不屑一顾,他倒要看看这个所谓的挺好是怎么回的。
“遇到紧急情况下,当先以救人为主。”
“若非紧急情况,则需要证明其救治的身份。”
“如确实无力支付医药费可适当减免一些,但若故意白赖也当报官,或根据实际情况另想他法。”
“医者当救济苍生,却也不可养成百姓贪图小利不思感恩之心。”
相较于只知救治而不管后果的那些答卷,这样的回答确实是很有高度了。
对这个于家庆,常茂也算有印象。
之前朱橚说他肾虚,就是于家庆给他作证的。
“于家庆。”
常茂念叨了一遍,找出于家庆档案。
“浙江绍兴人,擅大方科治疗。”
这不正好和他爹对症吗?
看来,这倒可为他所用了。
常茂把于家庆档案留在一旁,正准备继续开口往下询问之际,瞧着朱橚还在盯着于家庆的答卷看。
这才,开口道:“殿下觉着与这个答案相比孰优孰劣?”
朱橚自己写完时觉着自己就是那天下第一了,当看了别人的才知道他有多么的浅薄了。
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需要考虑的竟然会有那么多。
“我没想那么多。”
以朱橚的年纪,他能答出来已经不错了。
常茂笑了笑,也没再发表意见。
朱橚他能自己想明白就行,其他的也用不着他多说了。
在宫中长大的孩子,勾心斗角的事情再少,往往也会比平常的孩子早熟。
之后,常茂和孙守真把这些郎中两次答卷的成绩综合评价后给出了名次。
接着,又按他们所擅长的治疗,以及档案中治疗哪种病患最多综合评价后,为他们分了将来的去向。
这些事情是要禀告朱元璋,却也不能让朱元璋去做。
他们只需把最终结果,以及这样做的用意告知他也就行了。
把这都安顿好后,已是快半夜了。
从大概五早上六点开始,现在估计已经快十二点了。
将近十七八个小时,也就在中途啃了个干馒头。
肚子早就饿的饥肠辘辘的不说,人也早就是累的不行了。
乾清宫,朱元璋精力仍旧旺盛。
把桌上的奏章敲得叮咚作响,碰上不顺眼的还要破口大骂两句。
“伯父!”
进了门,常茂率先行礼。
孙守真跟在后面,也与朱元璋见了礼。
“民间过来那些郎中都已经考察过了,所有人基本都符合进入太医院的要求。”
这些人当初是准备将来给马皇后治病的,医术品行那都经检校筛选了一遍。
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唯一需要做的,不过是做个心中有数,然后安排一下他们的去向罢了。
朱元璋合上面前奏章,道:“拿上来吧。”
常茂接过孙守真手里的东西,连同他手上的一块送了过去。
“伯父,总共是五百二十八人。”
“侄儿和孙院使商议过后,决定在太医院的十一科中分别着重留下一人攻研疑难杂症。”
“先把基本框架立起来,剩下以后再继续往下发展。”
“其中斗痘疹科着重培养,现在起就需优先倾斜。”
至于为什么优先发展痘疹科,朱元璋心知肚明也就行了。
“另外,这些人去往地方后要先物色医馆作为太医院在地方分院,然后可以招募学徒或者郎中对外接诊,就以当地名字加医院二字即可。”
“每个行省所在地分一个,剩下的州县按人口多寡分派,人多的就安排上一个,人少的要实在需要只能去省里问诊了。”
“另外,等这些全部完善之后再招的学生,适当收些学费就行,大部分还得依靠太医院出资。”
“这样不是经由钱砸出来的,多少会有些真才实学。”
“现在朝廷财政困难,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
朱元璋听常茂介绍的同时,把最终结果以及那些郎中的答卷一一抽查了几份。
对这个处置方案也并没多说什么,即便是朝廷有钱也得一步步来,不能上来就吃成个大胖子的。
“行吧!”
“咱手里还有些钱,你伯母那儿也能拿出一部分先拿出来去用。”
“此事虽经由太医院负责,你也要多操些心,要让咱的钱物尽其用别打了水漂。”
听罢,常茂不解了。
要说让这些人专攻马皇后的病也就罢了,可现在做的这些哪个不是为绝大数百姓考虑。
为什么朱元璋要从自己的小金库拿钱啊?
“怎么,不能做?”
被朱元璋这么一问,常茂只能马上应了下来。
此事毕竟是他提出来的,他肯定不能放手不管。
“侄儿会的!”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些钱,等医馆建立起也就很多了。”
“那些郎中挂了太医额头衔身份水涨船高,找他看病的人必然不会少。”
“唯一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人去了地方又挂了太医的头衔,要防止他们假公济私作威作福。”
“要是出上一个败类一锅汤就得坏了,伯父得让检校在这上面多上点心。”
锦衣卫固然被骂鹰犬,却还是有他好用的一面。
其实,历朝历代中也不是只有大明才有锦衣卫这种组织,却只有锦衣卫被骂的最厉害。
说到底,也就是后世那些皇帝没用好罢了。
“咱还用你指使?”
朱元璋白了常茂一眼,显然不想再听下去了。
“行了,滚吧!”
“你伯母让老四给你留了门,今天晚上你还去老四那儿将就一晚去吧。”
说到底,朱元璋多少还是有人情的。
“侄儿这就滚。”
“谢伯父。”
不过刚走了两步,朱元璋便又道:“于家庆是这些郎中中大方科最好的吧?”
正是因为最好,他才举荐去了他爹那里。
常茂嘿嘿一笑,道:“我爹他情况特殊,也需要个精通这方面的人帮忙调理一下。”
“于家庆也是治疗中风病患最多之人,他去我爹那儿想来也是最合适的。”
有常遇春在,朱元璋他如虎添翼。
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希望常遇春出事。
“你小子倒是会选。”
朱元璋让常茂去做这事儿,不就是给他这个机会吗?
“谢伯父成全!”
倘若不想把最好的郎中派过去,又何必让常茂参加这些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常遇春还是常茂,朱元璋他现在可都用得着。
若让他们父子疏远了,于朱元璋来说可不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