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万物自有其法度遵循,过犹不及
第一百六十六章万物自有其法度遵循,过犹不及
第一百六十六章万物自有其法度遵循,过犹不及。
万物有度,过犹不及。万物自有其法度(规则),遵循而动,过度就会失衡,走向极端。于个人而言,极端思想,只会造就极端行为;于群体而言,于国家而言……。一颗冷静的心,一个理智的大脑,驾驭我们的行为,做出正确选择。
陈庆的诉说,让所有人都清楚知道,轩辕的用意。
崇祯帝静静听着,从中吸取知识,补备强大自身。活到老,学到老。于帝王一道,崇祯永不停下,追寻强大的脚步,这种精神信念,是轩辕要学习的。
即使命不久矣,他依然选择向道而行,祭道而亡。这种超越了生死的信念,也是轩辕要铸就的。他现在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只可惜,天不假时,命运无常,他醒悟的时间,太晚。
轩辕心中,向其献上敬意祝福,唯愿下一世,宿慧早日开启。
崇祯帝重拾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人间使命,在其生命最后时段,尽情绽放,惊艳世人!
许多大臣脑子转不弯来,依然固执己见,激烈争吵。人,就是这样,不知变通转换。经历过这些的轩辕,深感无奈,三观崩塌,一切再造,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抱定的一切,时刻都在塌房。
倒是崇祯帝若有所思,有些理解轩辕的做法。轩辕也不表态,心中做出决择,让自己这位“准老丈人”出面解悉,生命最后时段,轩辕愿意成全他,使其高光而去。
轩辕伸出手掌,向下而压,见到此景,有些人闭上嘴巴,而那些后知后觉者,才发现自己已陷入情绪中,失控,连忙收止心态,止语静声。
安静下来的所有人,望着轩辕,等待他开口解释。出人意料的是,轩辕转身,向龙庭之上的崇祯帝,低头示尊,请崇祯帝出面解释。
惊诧过后,所有人心中叹服,这细节处理的!对轩辕的人品,更加认可,处高位,心却依然平淡如水。在任何场景,做对的事情,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为自己留于余地,进退自如。
崇祯帝满意点点头,心中再次惋惜,可惜只是驸马,而不是儿子。收止心态,才开口説道“诸位爱卿,轩辕的做法,朕是赞同的。”见到皇室之人,欲出身反驳,崇祯帝微怒“听朕把话讲完。”
轩辕静静看着,欲出列之人,很好,又一次让轩辕见识到,这些人的平庸无能。抚平心中的情绪,对于轩辕炎黄立下的宣言,三代之内,或可参军,或可经商,绝不从政,不能对古国的政体,造成一丝丝的冲击,感受更深。
这些皇室后裔,学识见识远远高于普通人,能力却极其有限。谁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一直优秀。
连正确解悉事物的思维逻辑,都建立不起来,一肚子学识,只会数黑论黄,侃侃而谈,遇事,只会生搬硬套,审时度势的能力差到极点。那些学识只是学识,使用它们却需要开启心智。
张献忠部的暴行,于他们无关,全是对方的错?观人的智慧只占区区二分,观己的能力却占八分。将自己天然与张部分开,既然无关,跳什么脚,发什么怒?既然有关,敌我一体形成,不能综合考虑问题,剥离自己的主观感受,若处九天之外,思考如何正确解决事物,强大己方,此消彼长的道理都不懂。只知让欲望,掌控自己的大脑,一味的指责对方,消灭对手,于己方缺失过错,丝毫不查,不去及时针对性改正。
崇祯帝面无表情,开口説道“朕的老祖,朱元璋于登基之后,也有叛乱发生,虽诛,可老祖是否只有愤怒,而无有承担自己的责任?他对手下的官吏,大力整顿,修己正己,是不是大大避免了,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必须要承认,轩辕的反应更为迅速,对张部的作战行动,筹备中,可也没落下修正己方。”
轩辕一听,连忙躬身下拜,这种事情可好可坏,别变成了捧杀。崇祯满意点点头,轩辕能时刻注意利害,不左不右,守中庸心,不悲不亢,不骄不躁,到底是什么人教授的,造就了今日的轩辕炎黄。对他的出身来历,越发的好奇。
后世方知夏,经过万千网友的恶意调教,各种观念汇于一身,融会贯通之后,成就今天的轩辕炎黄。要説师承,真不好説,能把那些理清融会,就差点要了他的小命。《道德经》成为他的总纲,解悉一切,毛祖的思维方式,更加丰富了他的手段,西哲国学成为他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的助力。至于心学,被轩辕视为重中之重,连心理学都接触学习过。只要经历过一次死亡,就能深刻领悟网友们的总结,除了生死,其它都是擦伤。
在崇祯的解悉下,争论告已段落。虎老雄风在,崇祯帝交出权力之后,反而进步更快了。使得一众同僚唏嘘不已,要是今时的崇祯帝回到过去,大明帝国中兴是必然的,能力强、心性稳、手段高超,学识渊博,一切尽化于身。天不遂人愿,现实就是现实。
大道至简,枯燥乏味,斜径幽深,迷人心智。
崇祯帝开怀不已,特意留下轩辕一起用餐。轩辕却惊奇发现,并不丰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经历过明帝国亡国之危,生死走一遭,崇祯帝全面觉悟,能力心性增长之快,令人咋舌。轩辕仿佛看到他的来世,今生定来世,此生不在今生渡,纵有生从何处生!
他一位自知将死之人,都努力奋进,轩辕没理由输给他。求真务实,而不是倚老卖老,这种精神动力,是轩辕必须拥有的。
用餐完毕,崇祯帝命人摆上茶水,亲自动手泡茶,轩辕目聚精光,道韵!自然,道法自然。这是旁人查觉不到的,或者说无视的,这些细节的感知,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轩辕静静接过,崇祯帝推过来的茶杯,细嗅微酌,“好茶。”轩辕称赞道。
崇祯帝开口道“我着人调查过你,现于山门川之前,一片空白。我很好奇,你们一行人究竟来自何方?龙选之人!”
轩辕沉默无语,以行为给出答案。良久才开口“有点遗憾才好,遗憾,也是人无憾一生,需要领悟的。因为,有了遗憾,才会有无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