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浅谈存己
第82章 浅谈存己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人世间》
譆:西一音,笑声嘻嘻。此处作语气助词,轻声发 hi音,戏谑、取笑之意;
若殆往而刑耳:你去了就会受刑而死;
直接翻译就是这样,其实这段挺逗的,并不像文中说的这样直白。
上一篇说到:颜回想要出仕,去卫国行道,并说出了大段的理论支持,这些都是老师您教我的啊。夫子说的一定是对的,我只是践行老师的理念而已。
孔子了颜回的理由,气笑了。戏谑的轻笑一声:譆,你真是翅膀硬了啊,你去吧!卫国有上好的刑罚等着你,想死就去,卫国上下一定会满足你这个小目标的。
道不欲杂:道惟一,诸法不同。此处道之可杂,不是指形而上的道,而是法道之法。
诸法不欲杂,无信而不立,信则固而执之,夭寿不二。要注意是孔子说的是“不欲杂”,不是“不可杂”。
上知之人一通百通,信手拈来即合道意。诸圣所见之道,就是同一个道。而诸圣所传之法,却是各个不一。
信孔子尊儒家,则固执儒家的方法论;
信老子尊道家,则固执道家的方法论;
信佛陀尊佛家,则固执佛家的方法论;
信耶稣尊基督,则固执基督的方法论;
信哲学尊科学,则固执科学的方法论;
亦如《金刚经》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邪?如来有所说法邪?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佛问须菩提:须菩提,你是怎样想的?我虽然已经成佛,可真的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被我得到了么?我时常讲经说法,可有固定的某一法名为正法,能够帮助世人成佛么?
须菩提说:按我理解的佛之教诲,没有一个固定待取的果位,可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哪一种法,名为正法,为如来所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凡是说出来的,表达具现为法的,都不可取,法不可言。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名为正法,也不是说正法就不存在。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切圣知之人,皆是以无为法。当诸圣为众生讲法之后,将形而上的道具现为形而下的法,化无为有,便有了万法的差别。
西方有圣人,东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为什么会有万法的差别?受法之人不同也。
佛陀将形而上的道,具现为佛,为众弟子演说。众弟子的根器不同,大知、小知各个不一。佛为大乘根器之人说大乘法,为小乘根器之人说小乘法,用弟子能听懂的话来传道说法。所以佛陀灭度后,天人共师之。
孔子将形而上的道,具现为仁,为众弟子演说。孔子教学,有教无类。上至诸侯国君之子,下至凡夫庶人之子,上知之人有,下知之人亦在。激进者以仁退之,不及者以仁勉之,用弟子能听懂的话来传道授法。所以孔子逝后,万世师之。
老子教学: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根据弟子的知愚来传道解惑,用弟子能听懂的话来传法,诸圣皆是如此。
没有哪个圣人会说:唉呀,你这个娃娃怎么这么笨啊,这谁家的孩子,赶紧领走,我教不了。
也没有哪个圣人,拿着一套说辞,取名见道之正法,四处招摇宣传:来一来看一看啊,上好的正法,明心见性,得道成仙指日可待啊。入我一门,万事亨通。咱们上面有人,你放心绝对正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哎,那谁站住,不许去别人家,上面仙人忌讳这个。那一家不好,他们圣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旁门左道忽悠人的。
这是金牌销售,不是圣人所为。别整天听了那些销售说的就坚信如此,好与不好,自己进店看看就知道了。
修行也是一样,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固执而行就是了,管别人好不好做什么?
孔子说:道不欲杂。
古往今来,儒、道、释,诸门皆通的大有人在,不是道不可杂。之所以不欲杂,是常人不能尽知,学的多了,杂了,反受其累。
所以孔子接下来便说: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道杂了思虑就多,思考的多了就形成困扰,困扰不解便会忧虑,一旦忧虑困顿,就会被诸法蒙蔽,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是渡他人呢。
治理国家也是一样,有一套成熟的治国之政在施行着,国家能正常运行就不要胡乱插手干预。
治乱相生,有得一治便更生一乱。治乱,治乱,越治越乱,乃至治无可治。
所以圣人不治于乱,治于乱之未生。已生之乱,则大乱化小,小乱化无。
中医治病,亦是此理;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卫国本来有一套治国之政在运行,满朝文武皆维护此道。在你颜回眼里可能是他们生了政治病,但在他们自己眼里,那也是圣明之君主,治世之能臣。
你就这么贸然的带去一套新的治国理念,势必与已有的治国之政发生冲突,政权跌宕,不是你死便是他亡。在此期间,百姓更是深受其害。
而你孤身入卫,剑指国君,欲靖朝堂,结局并不难料。如此行道,连自己都渡不了,更何况是解救卫国的百姓呢。
孔子说:
譆,你真是翅膀硬了啊,你去吧!卫国有上好的刑罚等着你,想死就去,卫国上下一定会满足你这个小目标的。
这个道啊,不要杂,要专一;道杂了思虑就多,思考的多了就形成困扰,困扰不解便会忧虑,一旦忧虑困顿,就会被诸法蒙蔽,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是渡他人呢。
古时候行道的至人,都是先保存自己,行有余力则兼存他人。连怎样解救自己都还不确定,哪来的闲工夫暴露别人的缺点,扬言去解救他人呢。
有人落水了,救不救?当然得救,问题是怎么救。
不会游泳,你跳下去干嘛?去喊人啊,找会游泳的来,打个120总可以吧。
会游泳也要看水流情况而定,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量力而行。自己体能好,能拖一个回来那就去救,别犹豫。水流湍急自己也没把握,那就去找专业的来。
别说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生命消逝而无动于衷,自己做不到,良心会受谴责。且想想救人不成反葬己身,买一赠一不说,还给家人留下无尽的痛楚。这种结果,能不能承受?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那落水之人必有掉落水下的理由。说什么失足落水,百米之外不能见水?身处险地而不自知,不以为危反好其美,失足落水便也是可以预见的了。一次两次侥而幸之,长此以往必受其殃。
家住悬崖边,就得随时做好风大的准备。别墅靠大海,又哪有海浪不进屋的。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末法时代后生文柒参上
——时甲辰年辛未月甲戌日
2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