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浅谈神人
第37章 浅谈神人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 6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逍遥游》
肩吾,连叔,接舆,是先秦时的三位隐士。肩吾、连叔,不熟,接舆咱熟啊;
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人送外号楚狂人。喝骂孔子那个;
孔子适楚,楚人接舆迎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孔子欲与之言,通趋而避之。
孔子到楚国去,接舆在城门口,高声歌道:“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为什么接舆以凤来形容孔子?凤兮,不是讽刺。
后世用龙凤呈祥来祝福新婚夫妇,龙凤代指新婚男女,男女即乾、坤;
接舆以凤喻孔子,取其坤顺之性;
孔子顺什么?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作《春秋》,设君子六艺,在此礼治末世,顺承周之礼制;行礼仪而望仁义,逆天而行。
接舆说:“凤啊,凤啊,道、德、仁、义、礼、法,更迭治世,你是不知道么?已经逝去的道不可逆行,即将到来的治世之道,才是我们要去追寻的啊。算了吧,算了吧,就算你拿着仁义之道去见执政者,他也不会用你的道啊!”
孔子听到有人如此放声高歌,知道这是一个有道之人,想寻到此人与之交谈;但接舆回避了孔子。
李白诗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指的就是这件事。
道家有记三者皆成神仙,显然那是后世的事情,具体有没有成仙,没见过,说不好。
是真是假跟后世都没关系,成不成神仙的;其事不因后人信而有,也不因后人不信而无;
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人不会因为信神而成神,也不会因为信佛而被神仙降罪;
修行,修行,重点在于行字;信于哪家,皈依与谁的门庭不重要。
从上文的对话来看,这时候的三人,显然还没有修成神仙;
有一天,肩吾碰到了好朋友连叔,就跟连叔分享自己的事情:“前两天我听见接舆跟我说大话,嘿,把他狂的啊,口气大的挡都挡不住,那狂言说出去都不能收回来。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大的没有边际;这可不是正常人所能的得见的,与世人所闻大相径庭。反正我是惊呆了,根本不可能的事嘛。”
连叔说:“咱这位狂人兄,又有什么惊人之语啊?”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何谓藐姑射之山?
藐:即飘渺,遥远之意;姑:估摸,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射:有人说是影射,我认为就是射中(四音)之射,取言说即有之意;
在那遥远不可见的地方,有座山;具体多远呢,反正你这辈子是走不到的;我大概齐的姑妄言说一下,就是那座山吧;
这就是庄子的文字,藐姑射,当你执着于文字去找的时候,根本找不到;
《山海经》中记有姑射之山,南姑射山,北姑射山,列姑射山;
显然,这四处都不是接舆所说的藐姑射之山;若有人说我知道在哪里,就在我老家,那你去吧,保准是骗你的。
肌肤若冰雪:冰雪不是冰冷,不是冰山美人的意思;是取其洁净之意,就像小孩子的皮肤,如同煮熟的鸡蛋那样;但是若以煮熟的蛋清,形容仙子的皮肤,那哪还有一丝丝美感所在。
曹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大抵仙子之属,都应如此吧。
四海之外:天圆地方,当时世人眼中的陆地之外是东、南、西、北四海,包围陆地;四海之外,更遥远不可及的地方。
疵疠:瑕疵,损伤;
年谷熟:不是立即成熟,是应时而生,应时而熟,应时而落;
肩吾缓了口气,说:“接舆告诉我,在极远不可测,不可及的地方有座山;那山上有位神人居住,肌肤如同凝脂,容貌看起来像小姑娘一样;不吃人世间的五谷杂粮,饿了就喝西北风,渴了就吸食露水;出行就凝云气为车,拉车的宠物都是飞龙,游乎于四海之外;她的神念很是凝定,以神念御使万物,而不会使其出现丝毫损伤;当她动用神念的时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看看,这不是大话是什么?我反正是不信。
瞽者:眼睛有毛病的人;聋者:耳朵有毛病的人;
连叔说:“我信,这可不是接舆说大话;眼睛有毛病,无法视物的人,就不可以拿辞藻华丽的文章给他看;耳朵有毛病,无法听音的人,就不可以施舞乐钟鼓之声给他听。岂止形体有耳聋、目盲之症?对于人的知见来说,也有这种症状。接舆当时对你说的,是一位女子。这是接舆将形而上的道,具现为形而下的女子来形容;若以形而上的道来形容,天下万物皆归于一,世道为什么越来越乱,是谁在扛着治乱的旗帜四处致乱,致使天下越治越乱?将形而上的道,具现为形而下的人,是人以天地之道行事,万物自然不可伤她分毫;就算大水将天都倾覆,也不会淹溺与她;就算大地干旱,热到金石熔化成液体,山体烧焦成碳,也不会灼伤于她;这些恐怖的灾难对她来说,只能算是尘垢而已;就算把她身上掉下来的渣子,作成圣人的模型,也能浇铸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样的神人,怎么会执着于世俗见的事物呢。万物与一毛,有区别么?”
世人的知见皆有耳聋、目盲之症,只是世人自己不知而已;
以道见人,人不逾道;以人见道,是道非道;
世人执着于自己的学识,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是我每日所说的我见。
什么是非我见?就是我知见以外的知识。有些事情我以前不知道,通过种种途径,接触了新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就是非我见;当吸收了这些新知识之后,非我见即是新的我见;而之前的我见,以及我所未知的知识,都是非我见;
所以我每天都会在文章的结尾说: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不是我在推脱责任甩锅,意思是以上所写的内容,都是我当时的知见,或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能接收到新的善知识,彼时这些我见,便全是非我见;
我见是现在之执,非我见是过去执,以及未来执;
我见与非我见,二者皆抛就是“知见”之道;
耳聋、目盲之症在何处?
有人以儒非尽释、道;有人以道非尽儒、释;有人以释非尽儒、道;有人以哲非尽儒、释、道;
见众盲执象:
执象鼻者象为管,执象尾者象为绳,执象耳者象为扇,执象腿者象为柱;
圣人执象,众人象之;
世人执于己之知见,非天非地;即是知见之耳聋、目盲之症;
治乱,治乱,为何越治越乱?
不是治的不好,是人心万殊,在治世之初当然好说,哪里有毛病治哪里就好了;可总有会有无药可救的一天,彼时便只能改天换地,自下而上的刮骨疗毒;然后一切再从头;
道、德、仁、义、礼、法,更迭治世,并不是我妄言,换个角度去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由我们所能见的史书资料,抓住其中的道,以小见大,这不就是庄子小知、大知之说么?
世人嘲笑古代土地兼并严重,氏族控制大量资源,寒门毫无希望;
以古观今,现今农民手里的土地,是土改来的,那是最初的基本盘;之后有人开垦荒地,有人下海经商;
随着时间缓缓的流逝,现在年轻人,是在哪里种地呢?当土地变得“没用”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心理,通过“买、卖”将土地换成既得利益。房子院墙上被画个圈写个拆,或者家里的田地被征用后,能兴奋到连夜买机票去旅游。
以家观村,以村观县,以县观市,以市观省,以省观国,以国观天下;
有出其道者哉?
长此以往,不还是土地兼并么?这代人卖了土地,下代人要卖什么呢?这代人卖了房子,搬去了楼房,楼房是有期限的啊。
三代以后,出路在哪呢?
大汉四百年天下,其乱相在两百年的时候,就已经严重到王莽篡政。王莽篡政的时候可不是乱象初显的时候啊,真以为王莽百事皆非?王莽为什么失败,当时是礼法治世,王莽笃行儒家的仁义之礼治,于礼法治世便是逆天行事;加上大汉的气数未尽,天道不站在王莽那边。
若不然你以为光武帝刘秀,为什么称为大魔导师?起兵之后顺风顺水。在刘秀之后呢,还不是苟延残喘。
所以青梅煮酒时,曹操会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且看曹操的眼睛,一直盯着的就是氏族;刘备的眼睛,一直盯着的就是流民
说多了~,就这样吧;今日先到这里,明天继续。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末法时代后生文柒参上
——时甲辰年戊辰月甲寅日
202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