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72修路“狂人”
第71章 72修路“狂人”
修路“狂人”
在路上跑着,音响放着韩红唱的《天路》歌曲,聊着聊着就说到了路。
现在出门太方便了,天上有飞机,地上有高速,城市有地铁,个人有私家车,青藏高原有了铁路,国家发展太快了。你看这路修的多好,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头。
广平开玩笑说:现在不是有个口号吗?要想富,先修路。
“这可不是现在人发明的,清朝的左宗棠,仗打到哪里,行军的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到XJ一路全是左公柳。要打仗,先修路。”老何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老樊插话说:你们都说的不对,我为了做好到青海旅游的准备,先做些功课,查了很多资料。据史料记载,这条路的底子是马步芳修的,是旧青藏公路。后来慕生忠将军这个基础上又修青藏公路?
马步芳还是个修路狂人。
这个说法我们三是第一次听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知识中,马歩方这个军阀他带着马家军的骑兵屠杀“西路红军”,是个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土鲜血的刽子手,我们也看到一些知识,他附庸风雅,与西部歌王王洛宾结下忘年之交,他还会去种树?关心民生?带着这个疑惑,我们都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正在车上没啥事,老樊就给我们上课了。
大家知道吧,匈奴人在汉武帝的打击下,发出“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样的千古悲唱。祁连山和焉支山,这两个地方对匈奴很重要,
“日月山”是祁连山和焉支山的重要关隘和分界限,古代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也是吐蕃王朝的“草原门户”,往昔以“日月山·赤岭”为界,互不侵犯。
历史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个地方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到了清朝中后期,青海地区形成了南部藏人、北部蒙古人、东部回族、汉人的三分局面。清朝便将这三个民族组成各异的地域凑合到一块来治理,即利用“相互节制”的原则维护统一。民国政府在1928年设立了QH省,而此时,青海已在马家军掌握之下。马歩芳子承父业,掌握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既想做政绩,又想扩张势力,修公路成为他巩固势力对外扩张的重中之重,他抽调人力、物力修了西宁至玉树500里公路。四十年代,又完成了以西宁为中心,通往各县的公路。至民国中后期,马步芳想当“西北王”,在他治下就有了甘肃至青海、青海至新礓,及青藏和康青四条旧有公路,这家伙任期间累计修筑公路10900里。应该说,在旧中国军阀中他可称之为“路王”。
马步芳这个军阀,有反革命的一面,也是一个有点成就的地方军阀势力人物,在那个年代,各路军阀忙着互相厮杀,争夺地盘,抢夺财富,修理宅地,娶妻纳妾。马步芳年纪轻轻,就深谋远虑,想到种树、修路,支持王洛宾创作歌曲,宣传青海,说他“劳命伤财”不会错,说他“造福乡里”也不为过。
有了路,山不再高,草原不再遥远,有了路就有了景,就有了丰富的生活,旅行于草原,行走在云雾遮挡的山间,观蓝天白云,看悠闲信步的牛羊,瞧纵情奔跑的马驹,欣赏太阳升起的红霞,留迹远处晚霞,骑着自行车,或者徒步在高原的草甸,徊看一朵朵、一片片的野格桑花,狼毒花,赏心悦目,连那最不起眼的蒲公英、猫抓草、红柳......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各色花草,都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