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真相与假设(四)
第51章 真相与假设(四)
但我不忍心打扰他,就步行赶到普安大坡,完成了既定的考察任务,等我想再回去看看那人还在不在的时候,我发现天色已经太晚了,而我还有10公里的山路要走。不过让我感觉很奇怪的是,我回去的时候一直在想那个他与外部世界究竟是哪一种状态的问题时,我自己也好像被他影响了。我没有想到一个只见了一面、并未有任何接触、任何交流的人,居然用一种毫无生命相关性的方式在我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他融入万物、成为天地的一部分,又与万物脱离、隐匿在自然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存在。我们追寻历史也是一样,一件东西,有它承载万物、从世间汲取能量又将能量释放给周围生物的能力。而我,就是要借助它的这种能力释放更大的力量——千年的智慧之力,千年的文明之力。
这次考察之所以要特别记录,除了因为这是自己单独第一次远行完成考察任务外,它还让我从此彻底改变了在贵州山路考古的徒步感受。之前山路步行一直是令我头痛的事,那不但是对我肉体上的折磨,更是让我思想上对考古开始反感的诱因,但是自那之后我对山地考古的态度彻底改变了。
又一次经过普安大坡的时候,我绕道去到那一片树林,却再也没有见到那位练武之人,他去了什么地方?是哪个门派的传人?为什么在一个繁忙嘈杂的世界中能保持那种静谧和超然呢?他仿佛我之后内心中的一个符号。他的存在即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道理。”
读完这一章,我感到开阔和释然。更让我惊喜的是,何在末尾的随笔写道:找到每一种事物或每一个生命的与众不同,好好欣赏它,就是我以后的人生哲学。
我有一种“万物神奇、乐在其中”的震撼感。
沙漠的下午燥热难耐,我心想:储水罐可以内层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或岩棉隔热?集装箱房为什么不可以呢?是成本太高还是密封性太差?铺盖中的棉被和厚毛毯似乎在告诉我:夜间还会有更严酷的考验。
注意力收回来,心思似乎重新回到了何和程教授身上。
这像是两道突然出现的、鲜血淋漓毫无愈合迹象的伤口。每一秒钟都在扯动着我的神经、牵拉着我的思绪。过去的经历越美好,与他们的相遇越像是上天的恩惠,被剥夺之后也就越痛苦、越凄凉、越可能生机全无。这让我想到了腾格里沙漠里的湖泊。
那些湖泊是自然赐予沙漠的最为神奇的馈赠,但正如月亮湖一旦干涸它周围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各种繁华都要消失殆尽一样,那是一种理性和感性层面都叫人难以接受的残忍。
这个下午我一直在等电话,那种煎熬就像外面太阳暴晒中的炙热沙漠对待一切想在此存活的生命一样——无处躲避、令人窒息。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午4点,我去到那个钢筒砼结构的井前,井口只有一个木制的盖子,凸出地面约半米的钢筒稍稍靠近便让人感觉炙烫无比。我打开盖子、借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了一下,发现井底的灯居然是亮着的,顿时立即又警觉起来。
但我仔细想了想,自己已经来了这么久,整个工地空无一人,如果真的下面有人的话至少会有响动。我顺着钢筒砼结构的木架子找到进入井口的梯子,循着下面的灯光爬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