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古玩市场摸行情
第104章 古玩市场摸行情
人也可能多多少少都有这个毛病,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急的抓耳挠腮,可一旦实现了渴望的目的,却又有了另一种心病。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青铜爵杯哪天又像那把剑一样,不知什么原因一夜就变了颜色。
虽然我们已经看出它是一尊鸳鸯青铜器爵杯,心里也大概有了估价,但思来想去,还是没有想出了稳妥的保护青铜爵杯的办法。不光我有这样的担心,就连麻子张,江大头,潘阿龙,也提心吊胆低有同样想法。害怕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宝物,再眼睁睁地被我们看不住,瞬间又变成一文不值的铁器。
我让潘阿龙把屋门关死,看了看门窗没有一丝缝隙,而后小心翼翼地把青铜器爵杯又从包裹里拿了出来。
“绝对是个好物件,绝对是个好物件。”我连连称赞着,随后便拿着放大镜开始进行研究。
这时候,江大头,麻子张也不呛呛了,都凑过来欣赏从未见过的宝贝。其实,麻子张,江大头都是内行,不仅能看出宝物的价值,而且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潘阿龙就不同了,他叽叽嘎嘎说了一大堆,竟然没说出一句内行话,除了说些跟爵杯不怎么沾边的废话,再就是好东西,好东西不离口。
通过对青铜器爵杯上的字迹研究,我越发清晰地看出来了,这是一尊商代所铸的爵杯,因为爵杯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的都是商代的文字。虽然是一个梅花篆字,在不懂行的人看来似乎都是天书一般的文字,让人难于理解。
不过别忘了,咱是倒腾古玩的,对梅花篆字做过专门研究,什么大篆小篆,象形文字,咱一看就能准确无误地认出来。不然,那天深夜有人在我们门口留下神秘字迹我就能认出来?
从这樽爵杯判断和分析研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报道。以前光听说商代早期出土的青铜器并不多,商代晚期青铜器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建国之后共出土玉器以及青铜器700多件。
当然,这些宝物咱这身份根本无缘见到,不过,从按青铜器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使用和田玉数量较多。出土有仿青铜彝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至于我们手里的鸳鸯青铜爵杯是何人所有?它又是什么身份?我们因为还没有把墓穴挖开看到墓主人,所以只能断章取义,把它定为一个王室所有。
嗯,不管怎么说,这两尊爵杯距离我们已经3500多年了,这应该说是个价值连城的宝物。
潘阿龙瞅着爵杯赞美了一会儿,异乎寻常地突然说:“地瓜先生,这宝贝我们可不能急着卖,得在手里暖暖,等找好了识货的买主再出手也不迟。”潘阿龙终于幡然悔悟有了教训。
“潘阿龙,你小子今天怎么啦?这次倒不急着卖了?”我笑中带着讥讽的口气问。
潘阿龙说:“有上次吃亏的教训还能急着卖呀?再草草卖掉不还得少赚一大笔钱?”
这个潘阿龙,真是神鬼难测。上次他说啥也要卖掉四件青花瓷,要不是他急着卖我们还不至于那么后悔。
其实,潘阿龙的说法我也正有此意,上次就是因为急着出手,把一个明明能赚大钱的四件青花瓷,却象处理蔬菜一样卖了个白菜价,弄得受了惊险还没弄到多少钱。这回绝对不能再慌了,卖与不卖主动权在我手里攥着,即使年二狗知道了再来催要,我也不能轻而易举地卖给他。
潘阿龙话虽这么说,但我想了想,又不太同意。因为我忽然又想,再好的物件在手里攥着算啥?虽说只有天知地知,雁鹤湖知,可千里迢迢来盗宝不就是为了钱?退一步谁,如果我再说把爵杯带回老家出手,他肯定马上就会有不同意。潘阿龙所谓“爵杯在手里暖暖”的说法我总觉着不靠谱,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用别有用心来形容他应该不为过。
嗯,凡事应该小心为妙,不能中了潘阿龙的烟儿炮鬼吹灯之计。古人常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北方人跟南方人处事不得不防啊。
潘阿龙有上墙体,我有张良计。想了片刻,于是我就跟潘阿龙来了个“曲线救国之计”,跟他说,明天我们先带着龙凤爵杯到古玩市场转转,让好买家给估估价,咱不真心卖,看究竟能值多少钱?
“那行!”潘阿龙还是我忽悠住了,他听了我的主意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极其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来,心情像放飞的鸽子,带着青铜爵杯就到了古玩市场。
古玩市场还是老样子,一条小街不宽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做买的做卖的,讨价的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些想买的,还是想卖的,一个个露出诡异的目光窥视着人流,寻找着他们要找的目标。
突然,年二狗的身影映入我的视野。远远望去,他并不像发了大财的古董商那么富贵,他依然一身普通的衣服,还是那么忙乎,在他的摊子上东张西望,不时地瞅瞅这边,又看看那边,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
街道两边的摊主,也都跟年二狗一样,一边打量着过往的行人,一边叫喊生意。
潘阿龙拉了一下我的衣角,小声说:“地瓜先生,要不咱先让年二狗看看,给估估价?”
“不行,那小子太黑了,你还敢找他?”我望着年二狗鬼精灵般的身影,一指东边,小声跟潘阿龙说:“咱到那边转转回头再说。”
我们随着人流赶集似的往东慢慢挤着。由于然太多,拥挤起来好半天才挤到尽头的一个拐弯儿处。
“哎呀我的妈呀,这边还有一趟大街。”江大头突然叫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