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良知之学
第83章 良知之学
“王伯安……王伯安……”声音飘渺,如同梦境中的呼唤,既熟悉又遥远。
王阳明在迷雾中挣扎,意识缓缓浮上现实的表面。他的眼皮沉重如铅,终于在一阵努力后,缝隙般开启。透过模糊的视线,他看到了一双眼睛——那双眼睛温柔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宛如历经沧桑却依旧明亮的古老灯塔。
“良知……先生……”王阳明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确定。
“呵呵,你终于来了。”老者的声音充满了欣慰,他的形象已变,现是一位汉人老者,身着带有奇异纹饰的长袍,手执青藤拐杖,古朴中透着一股不俗的气质。
王阳明迷茫地望向老人,眼中满是困惑。“渡口?”他重复着,声音中夹杂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当前情境的不解。
“是的,渡口。”老者笑了笑,他的笑容中带着一种超脱和深邃。“这个名字,是我给那些特殊地点的称呼。它们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门户。在我年轻时,我曾经从这些渡口回到你们的现实世界。但我自己也不完全清楚这背后的奥秘。或许,几百年后,会有人能解开这一切。”
老者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间与空间,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下一代的期待。他看着王阳明,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一个能够解开所有谜题的人。
“等等……这里并不是桃源乡……”王阳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讶与不解。四周的景象与他所想象的桃花源迥然不同,眼前展开的是一片灰蓝色的湖面,似乎漂浮着无数的秘密和谜团。
他踏步时,奇异地发现脚下坚实如陆,湖面之上不泛起丝毫涟漪。
良知,那位神秘而又智慧的老者,正安坐在一旁巨大的树桩之上,仿佛一位老树之灵,守护着这片神秘的领域。“你说的不错,这里的确不是桃源乡,因为你是从渡口而来。”
他的声音缓缓流淌,似乎带着时间的沉淀。“我把这里叫做交界之地,它是我们所处现实的交汇点。”
“交界之地……”王阳明重复着,声音中满是对这个新概念的困惑。“这与桃源乡有什么不同吗?”
良知的右手微微抬起,伴随着他的动作,一个树桩如同生长般,缓缓从镜面般的地面升起,稳稳地落在王阳明的身旁。老者随手示意,邀请他坐下,继续这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上次曾告诉过你和唐伯虎,桃源乡的时间流速与你们的现实不同,时而快捷,时而缓慢,这种不确定性会耽误了你们的计划,甚至打乱你们的人生轨迹。”
“难道在这里不会吗?”王阳明急切地追问,眼中闪烁着对答案的渴望。
良知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看透王阳明心中的疑惑。“在交界之地,时间的流逝更加稳定,不受外界干扰。这里既是连接各个世界的桥梁,也是观察宇宙奥秘的最佳位置。你在这里,不会受到时间流速的影响,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王阳明会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对交界之地的奇异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良知的目光转变为一种好奇和探究,他随即问道:“你和那唐伯虎是否还在追查那个所谓的黑龙镇纸吗?”
“正是,但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王阳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他接着详细叙述了唐寅如何被抓,自己又是如何多次躲过蒙古和刺客的追杀等事。每个细节都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良知,不留任何遗漏。
良知听完王阳明的叙述后,陷入了一种罕见的沉默。他用双手拄着青藤杖,眼神从先前的温和转变为极其严肃和认真,这种表情的转变让王阳明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良知一改上次与王阳明交谈时的随和和风趣,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探索未知的决心。“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每次回到现实中时,都会遇到大麻烦,不是被抓住处死,就是遇上兵火连天……这样想来,似乎并不是巧合……”
这句自言自语不仅仅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更像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在交界之地这个时间和空间的缝隙里,良知的话语仿佛揭开了一层又一层的迷雾,透露出背后更加复杂和深邃的真相。
王阳明紧紧地聚焦在良知的话语上,心中的疑云越积越多。他开始意识到,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寻找黑龙镇纸的简单任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加巨大的阴谋和更深的历史秘密。
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他们还未能完全触及的真相。
王阳明的话语带着一丝迫切:“那您的意思是,从千年以前就有人想除掉您,而现在这些人也想除掉我吗?”
良知深沉的眼神中透出复杂的情绪,他抚摸着银白色的长须,沉吟不语。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这个我并不能肯定,但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性……”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未知的忧虑。
突然间,王阳明改变了话题,打破了沉重的气氛:“对了,先生,我将您说的宝剑带来了。”随着这句话,他从怀中缓缓取出一把剑,递向良知。
良知的目光立刻被这把剑吸引,他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惊喜和回忆的光芒。“哦哦……好久没见到这个老伙伴了,你是从何处得来的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怀旧和好奇。
王阳明回答道:“这是王越老将军送给我的,据说他祖上是岳元帅的家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份对这把剑的尊敬与重视。
良知突然间动作迅速,手中的剑“唰”地一声被抽出鞘,露出了一把残缺的断剑。断剑在空中划出一道冷冽的银光,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完整的悲哀。
良知望着剑刃上的倒影,叹息道:“斯人已逝,难再寻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缅怀与不舍,一滴泪水从眼角滑落,静静地落在断剑之上。
王阳明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这把剑能多次帮我脱离险境,若是老先生愿意,可否教我如何正确地使用它,我想以此剑立誓,拯救天下苍生。”
良知听后,眼神中闪过一抹赞许与决断:“好吧,趁这个机会,我就给你讲讲如何使用你所拥有的两件至宝。”说完,他起身将剑还给了王阳明,然后缓缓转身,背对着王阳明,抬头望向天空,那里是一片无垠的虚空,仿佛在等待着他们的故事继续展开。
“王伯安,你觉得什么是良知?”良知老人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仿佛带着一股超越时空的力量。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王阳明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他沉默了片刻,试图寻找一个恰当的回答。“良知……”他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探索的迷茫。
良知老人的表情变得柔和起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陶渊明第一次与我说起过这个概念时,我便深深喜欢上了这个汉语的词汇,因为这实在是太贴切了。”
王阳明的好奇心被激起,“哦?上次您说的匆忙,并没详细说明,这次能否为我解释一下呢?”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渴望和尊敬。
良知发出了一阵满意的笑声,仿佛对王阳明的求知欲感到欣慰。他转过身来,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深深地望着王阳明,然后轻轻挥动手中的青藤杖。空气中突然显现出几个漂浮的文字,它们是“儒”、“道”、“佛”、“景”和“回”五个大字,仿佛是从古卷中飘然而出的字迹,充满了神秘和古老的气息。
“这是你们现实中所存在的五大教派,其中儒道佛三教你都比较熟识,或许对景教和回教的了解欠缺,不是吗?”良知的声音在这个空旷的空间中回响,充满了引导和启示的意味。
王阳明摸着自己的短须,沉思了一下后开始回答:“我知道回教来源于大食国,在唐代传入我中土,后来在蒙元时期在江北传播。而景教应该是来自于波斯,我太祖也曾是景教分支明教的教徒,但自元末以来已经逐渐没落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良知听着王阳明的陈述,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深邃仿佛能够看透王阳明的灵魂。
在幽静而又神秘的交界之地,良知老人的话语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景教,其实应该叫做西欧司教,或者吉里斯托教,是源自于古老的苏美尔宗教和犹太教。”他的声音在这片虚空中回荡,携带着千年的重量和深邃的历史。
王阳明听着,不禁有些出神,对于这些陌生而又充满奥秘的词汇感到迷惑不解。良知察觉到了他的困惑,便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解释。
“还记得我说过我被人出卖,然后被大秦国的士兵抓住钉在十字架上吗?”良知的话题突然转向了他自己的过往,这个问题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历史的尘封之门。
王阳明沉思了片刻,随后肯定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尊敬。
“所谓的景教就是根据我当时教给徒弟们的道理而建立的。”良知继续说道,“其实无论是佛教,还是景教,抑或是后来的回教,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是向世间宣扬一种共通的思想——爱。”
这个概念在王阳明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这就是所谓的人伦之爱、友情之爱和欲望之爱等。”良知的每个字都像是精心雕刻的宝石,发出智慧的光芒。
然而,王阳明心中仍有疑惑未解,“那您为何觉得良知比爱贴切呢?我觉得良知和爱并不太大的区别。”他的问题直指核心,寻求更深层次的答案。
良知的笑声再次响起,“呵呵,问得好!说到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爱是要有一定基础和前提的,你想是不是这样?”他的话语引导着王阳明深入思考。
王阳明皱起了眉头,良知的问题让他陷入了沉思,似乎触碰到了他心灵的某个角落。
“你爱父母,是因为他们赋予了你生命;你爱朋友,是因为你们有共同的志趣;你爱自己的伴侣,是因为你们能够心意相通。所以,爱是存在一定先决条件的。”良知的解释,如同一道清澈的泉水,逐渐清晰了王阳明的困惑。
“但是,良知不同。《孟子·离娄上》不是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吗?”良知以古典文学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良知的含义。
“您的意思是良知即是孟夫子所谓的亲亲之心吗?”王阳明试探性地问道,试图从良知的话中寻找答案。
“正是如此,那么,你能看出这两者的区别吗?”良知并没有直接回答王阳明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一句,引导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按照孟子的意思,亲亲之心是人生来具有的,源自于人的天性善意……”
良知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是天性!呵呵……这么多年了,你终于明白这些道理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王阳明的赞许和鼓励。
“天性……天性是没有条件的!”
王阳明的声音几乎是喊了出来,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震撼。在这一刻,他似乎触摸到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无需外界条件,源自内心的纯粹善意。
“不错,我之所以喜欢良知,是因为良知是这个宇宙中所有意识体都存在的天性。即便是动物也有,更何况是人呢?”
王阳明心中有了更多的话想要表达,但情绪激动之下,他发现自己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这种复杂的感受。“良知是无需思考,没有条件,是由心性直接产生的,所以……”
他的话语有些吞吞吐吐,显得有些嘴急。
“所以良知是‘知行合一’的最佳体现!”良知老人用青藤杖重重地在地面上敲了一下,随着他的动作,无数飘摆的波纹随着镜面般的地面快速地四散而去,仿佛是在时空中激起的涟漪。
“您的意思是,良知就是使用至宝的心法所在吗?”
良知老人用一种俏皮打趣的口气反问王阳明,“王伯安,你觉得呢?还记得你是如何进入心斋,如何使用那宝剑的吗?”他的话语中不仅含有深意,还冲着王阳明眨了眨眼,仿佛在提示王阳明思考更深层次的联系。
王阳明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禅语作为回答:“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尔!”
良知老人听后,放声大笑,他的笑声在这片神秘的空间里回荡,充满了欣慰和肯定:“哈哈哈!孺子可教也!”
王阳明继续深入阐述他的理解:“也就是说,良知是靠心动而发出,只要一发动便瞬间变成了行动,所以孟子才说如果嫂子溺水,想不用想就应该伸手去救她,否则便是禽兽不如。”
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从朱熹著作中编织的囹圄中突破了出来,胸中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快意。
良知老人微笑着,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导师般的骄傲:“呵呵,顺着这个思路,你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使用你的玉佩和宝剑了吗?”
他的问题不仅是对王阳明之前理解的一种测试,也是对他未来行动的一种指引。
王阳明心中豁然开朗,他坚定地回答:“明白了,为了真理,同时也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在这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随即,他将宝剑放在一边,扑通一声跪倒在良知的面前,向他行了一个大礼。
良知老人的眼神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他轻声说道:“呵呵。对了,能否把你的玉佩给我看看。”王阳明毫不犹豫地将腰间的玉佩取下,然后递给了良知。
良知用他那苍老而又充满力量的手,轻轻摩挲着那个温润的玉佩,口中似乎念念有词,像是在为玉佩赋予更深的意义或是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随后,他将玉佩还给了王阳明,这个动作充满了仪式感和传承的意义。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发现什么?”他的声音温和而又充满引导之意。
王阳明依言闭上了双眼,将自己的心灵沉浸在一片无边的混沌之中。
不久,他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在这片寂静之中显得格外清晰——那竟是他自己的声音!“我王守仁不会屈服一个阉贼!”紧跟着,另一句话也浮现在心头:“妙仪……我……请你等我回来……”这两句话像是来自过去的呼唤,承载着坚定和承诺。
随后,一幅幅场景如同电影般快速闪过他的意识:阴森的朝堂、咆哮的海浪、荆棘丛生的荒野、火光冲天的战场。这些画面交织着勇气、决绝、爱与牺牲,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心灵之旅。
“这到底是什么?!”王阳明忍不住睁开眼睛,他的目光充满惊恐和迷茫,直视着良知,寻求解答。
“这是你内心的回声。”良知的回答简单而又深邃,仿佛揭示了一切心灵现象的本质。
“回声?”王阳明重复着,心中充满疑惑。
良知轻轻挥动手中的青藤杖,地面上瞬间显现出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他随手扔进一块小石头,水面上立刻激起了层层波纹,向四周扩散开去。
“看到这里的波纹了吗?”良知指着逆流而上的波纹问道。他接着解释道:“如果说时间就是一条滚滚向前的溪水,那么这波纹就是你心中的波动。而这种心灵的波动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给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你。”
“你刚刚所看的、听到的,甚至是感受到的情感,都是来源于不同时空中的你自己。”良知的话语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王阳明心中的谜团。
“那我看到的是未来吗?”王守仁被这一解释激动得有些失措,他的心中既有震惊也有不解。
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并非简单的幻觉,而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体验,这种体验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揭示了人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那不一定。你看,波纹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甚至可以向左右传递。我想唐伯虎应该告诉过你有关于可能性的话题了吧?那个张老道可真是能折腾。”
良知的话语轻松而充满智慧,仿佛在引导王阳明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王阳明心中一动,似乎触及了某个关键点,“您的意思是,我看到的是属于我自己的某种可能性吗?就和唐伯虎在张真人心斋中看到的一样?”他的问题中充满了求知欲和对真理的追求。
良知老人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正是!在无数的平行时空中,有无数个你,但只要内心出现了强烈的波动,这种情绪就会被传递给相邻时空中的自己,我觉得有时梦境就是这样产生的,呵呵!”他的解释既深奥又引人入胜,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王阳明深吸了一口气,他的思维在这个全新的理论下迅速转动,“那么,如果我事先感知到了可能性,就可以通过‘知行合一’来改变这种可能性,对吗?”
良知老人点了点头,“嗯……与其说是改变,倒不如说是你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平行时空融合在了一起。”
王阳明若有所思,“就像是两条溪水在某一点合并在一起吗?”
他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去捕捉良知所描述的宇宙奥秘。
“这个比方打得好。”良知老人的声音中充满了肯定和鼓励。
王阳明再次深入探询,“按照您的说法,我可以把自己的心境传递给未来、过去和平行时空的自己,然后‘我’可以此来改变时空的走向,可以这样理解吗?”
良知老人沉默了片刻,然后抚掌大笑,笑声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王阳明理解的满意,更是对这个宇宙深邃奥秘的超然和满足。
“当初张三丰让我托梦与你,教导你一些道理时,我并不理解他的意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呵呵!”他的笑声中带着几分豁达与释然。
突然间,秘境中掀起了一阵狂风,席卷了一切,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自然的怒吼。
与此同时,一股冰冷而又阴暗的黑气从地面蔓延而出,瞬间将王阳明困住,让他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这黑暗的力量下,王阳明感到自己仿佛迷失了方向,他的视线被完全吞噬,连最基本的感知都变得模糊不清。
“良知先生!良知先生……!”
王阳明试图呼喊着求助,但他的声音在风暴中渺小无力,被狂风吞噬,随风消散。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意识也在这股撕扯的力量下逐渐模糊,直至完全沉浸在一片无尽的黑暗之中,失去了所有感觉。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不知过了多久,王阳明缓缓睁开双眼,眼前是一片陌生而又破败的景象。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破旧的庙宇之中,四周墙壁斑驳,地面满是尘土。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眼前那座朽坏的木像上,那是一尊已经模糊不清的神像,似乎经历了无数岁月的风霜,已无法辨认其原本的面目。
正当王阳明试图站起身来,准备进一步探索这个未知的空间时,一个阴森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声音在空荡荡的庙宇中回荡,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为吾等而战,赐你荣华富贵。与吾等为敌,让你粉身碎骨……”
(现在工作较忙,更新比较慢,请大家见谅!如果大家喜欢我的作品,请务必收藏一下,顺便投个票。预祝大家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