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疑云
第35章 疑云
经过十五天长途跋涉,张修终于来到了楼兰。
楼兰地处塞外荒漠中的一处绿洲,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打败北方霸主颉利可汗,西域各国臣服大唐,楼兰王被大唐封为郡王,楼兰也成为大唐的属国。
张修和两名侍从跟随着商队从阳关出发已经走了三天,现在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浩瀚无边的星空下,出现了一团光影。
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声音,“楼兰!”
疲惫的商队中传来一阵惊喜的声音。
张修将头套取下,他的眼神望着前方,那一团光影渐渐变得明晰了起来,一条光影横穿楼兰城,那便是注滨河。
注滨河是塔里木河的分流,是方圆五百里最重要的水源。
商队接近城门的时候,出现二十几个火把朝商队的方向移动,一对唐军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一人道:“是何商队?出示官牒。”
张修道:“官牒在此。”说罢,张修取出官谍交与为首的军官。
军官阅完之后,下马,行了一礼,拱手道:“计算时日,长史大人也应该到了,在下楼兰兵马司史思明,郭大人特令末将在这里迎接大人,大人一路劳累,请。”
张修行了一礼,“原来是史将军,先让这些商队进城吧。”
“是。郭大人此刻在军营中等候大人,还请大人至唐军大营中。”
史思明口中的郭大人是楼兰的都督郭子钦。
张修听着这名校尉的话,眉眼微微一动,心想:此非战时,也未曾听闻外敌入侵,楼兰都督不在城中,反而在唐军大营中,是和道理?
张修认为赵大人在军营中定有原因,没有细问,便跟随史思明向驻防在城外的唐军大营走去。
因早有斥候通报,楼兰都督郭子钦早早的就在营门外和一众参将迎接楼兰长史张修。
楼兰都督郭子钦身材修健,浓密的眉毛上扬,鼻梁英挺,侧脸线条分明,上唇的胡须更加衬出几分军中男儿之色,向前走进了几步,看着为首的一人,“张大人?”
张修拱手道:“参见郭大人,在下张修。”
张修口中的郭大人便是楼兰都督郭子钦,郭子钦要比张修想象中还要年轻一点,其年纪也不过三十五岁,能够官至从四品都督,当然有非凡之才。
郭子钦上前搀张修的手臂,“张大人一路辛苦了,月夜很凉,还请大人帐内叙说。”
众参将簇拥着郭子钦和张修进入大帐,在帐内郭子仪依依向张修介绍了几位参将,张修传达了朝廷对于楼兰以及西域朝廷的方略,便请郭子仪令众人各自回营中。
待众人回营之后,张修才对郭子钦道:“赵大人,太子殿下有一道密令,令我亲自交与大人。”
郭子钦神色肃然,整理戎装,跪倒,“谨遵太子殿下谕令。”
张修将一个锦色布袋交与郭子钦,郭子钦接过布袋,从中取出一块白巾,看完白巾上的字之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对张修道:“太子殿下决定要铲除红妆?”
“郭大人为楼兰都督,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里的情况,太子殿下希望你我二人协力,剿灭红妆。”
“红妆为大唐叛逆,剿灭叛逆,乃是臣职责所在。”此番回答颇为得宜,并没有因为有太子谕令在先而有所偏倚。
郭子钦是西域诸将中较为年轻的将领,在九年前对吐蕃的作战中立下战功,成为楼兰都督,深得安西节度使苏正见的赏识,张修觉得交谈地差不多了,于是将话题更进了一步,“大人为楼兰都督,为何要在军营中署理公务?”
郭子钦回答道:“不瞒大人,最近在发现了红妆所使用的暗符号,加之最近吐蕃强盗出没频繁,楼兰可能会随时发生战事,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应对突发的状况,我才在军营中署理公务。”
红妆的动向皆是机密,张修明白郭子钦是在与自己分享情报,索性敞开话题,“郭大人认为,楼兰还会发生九年前的那一幕?”
“出其不意是红妆的行事特点。”郭子钦道:“吐蕃军可以借道突厥对楼兰发动奇袭,我们很难准确地查明吐蕃军突然出现的位置。”
张修点了点头,“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下,伺机而动是最有效的法子,郭大人,在楼兰你还发现了什么?”
郭子钦示意张修坐在炭火旁边的软塌上,两人坐了下来,郭子钦用铁钳拨动了几下炭火,接着道:“红妆行事非常隐秘,我并没有掌握证据,只是我觉得楼兰的王室或许与九年前吐蕃军突然进攻有关。”
“楼兰王室?”张修皱了皱眉,“看来我们必须要在他们的计划实施之前将此事查清楚。”
郭子钦点了点头,“有太子殿下和张大人助我,我想我们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李隆基认为自己创造了这个盛世,并且他对自己的用人一向很有主见,也很有自信。
不管是平民百姓和帝王将相若一个人将自己看得太高,就会变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很难发现一些幽微之处。
李林甫对细节把握很好的人,他知道英武绝伦的李隆基关注哪些方面,并且他知道将这些方面非常完美的展示在李隆基的面前,他要创造出一个相对平庸稳定的坏境,将新颖的、出类拔萃的人和事物隐藏起来,将陈旧的、碌碌无为的人和事物展示出来,让李隆基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且产生很少变数的环境里,因为在这种坏境中不利于自己的因素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李林甫则在暗中不断的壮大自己,自己的势力越大就越有能力掌控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环境。
李隆基春秋渐高,因为这些年来的多疑和偏执他渐渐的与开元之初那个锐意进取他越来越远,从裁撤扶龙山庄开始他便开始诛杀功臣,废立言官体质,打压科举一派,虽然他现在掌握着绝对的皇权,但是目前的朝堂早已经模样大变,李林甫擅于揣摩李隆基的心思,借着李隆基制衡科举一派的想法逐渐将科举一派的精英清理出朝堂,渐渐地李林甫已经成为开元以来第一个权臣,他滤去了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包括仅有的几个朝臣的诤谏之言,地方官员的诤谏奏折也被李林甫扣下,或许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他已经陷入了李林甫所创造的这种环境之中,李林甫营造的这些成就和功绩已经让李隆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错觉。
这种错觉就是麻痹。
帝王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有机会指出这个错误。
刘羡之由户部郎中升为户部侍郎,京城中想要结交的人络绎不绝,但刘羡之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清雅的人,对所有礼物刘羡之都是令崔梦庭婉言谢绝,那些达官贵人也知道了刘羡之的脾性,便也不在进行无谓的叨扰,此举更是加深了一些朝臣的好感,因此每次上朝,很多朝臣都要和刘羡之寒暄几句,因为他们知道刘羡之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只有在上朝的时候方才能和刘羡之说上几句话,一些愿意结交刘羡之的朝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刘羡之明白这些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便不失礼仪的应对,但是他的应对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的妥帖,无半点敷衍之态。
刘羡之步入了大唐的权力中心,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京城毕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此他调来一部分烈虎阁的人,加强了刘府的护卫力量,事情似乎朝着刘羡之预想的方向而前进。
今日崔梦庭收到了西域的消息,向刘羡之禀告,“庄主,张修前日已经抵达楼兰。”
刘羡之点了点头,道:“楼兰西连重镇龟兹,东连阳关,地处丝路咽喉,牵一发而动全身,楼兰王室疑云重重,与红妆存在某种联系,要取得这场暗战的胜利,我们必须找到这根线索。你一定要确保楼兰和京城的信道通畅。”
崔梦庭道:“是。楼兰本来就隐藏着很深的秘密,这次出现红妆的踪迹,绝不简单。”
刘羡之的眼神看着窗外,眼神变得很遥远“张修此行,定会破解楼兰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