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令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 忽必烈率兵平大理 蒙哥汗两路攻江南(上)

最新网址:m.xyylz.com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九十三回诗引

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拔都推举托雷长子蒙哥为汗,窝阔台及察合台两族不从,于是只得再聚斡难河畔,召请蒙古各支王公大臣再议。忽里勒台通知送出,窝阔台、察合台两家诸多宗王仍不肯应召,大会由此拖延旬月。由于蒙哥母亲唆鲁禾帖尼在部众中威望极高,并且善长笼络宗王贵族,最终多数宗王大臣应召前来。西元一二五一年六月,蒙古王公在蒙古草原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会,七月一日宗王大臣共同拥戴蒙哥登基,是为宪宗,史称“蒙哥汗”,乃是大蒙古国第四任皇帝。蒙哥即位当日,尊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此后为巩固儿子汗位,唆鲁禾帖尼镇压反对者毫不留情,并亲自下令,处死元定宗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自此蒙古汗位继承,便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拖雷家族,贵由即位时与各位宗王所立世世代代为汗誓约,就此化为乌有。由是皇族内部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国彻底分崩离析张本。

蒙哥即位后,因恨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便即率兵镇压,又以四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时有两位畏兀儿人一位名为镇海,一位名为萨伦迪的亦都护,皆与窝阔台家族有所牵涉。后被他人诬告,说是二人图谋准备在星期五礼拜之日,欲对别失八里回回人进行屠杀,蒙哥便以此为由,令将二人送到哈拉和林处死。宪宗二年六月,蒙哥汗欲借南道伐宋,乃命四弟忽必烈为帅,大将兀良哈台为前部都先锋,率军十万远征大理国。忽必烈奉命率军出发,于宪宗三年八月兵出萧关,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练兵备战。蒙哥同时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入蜀,进抵嘉定,配合忽必烈行动。九月,忽必烈督军至忒剌,分兵三路南进:兀良合台率西路沿晏当路而进;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经茂州趋会川以作牵制;自率中路经满陀城过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安排已毕,于是誓师,分道出兵。

先说忽必烈率领中路大军,沿青溪道穿行山谷两千余里,行军五十余日,于十一月初进抵金沙江畔。多位酋长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史称“元跨革囊”。于是安营扎寨于丽江古城,遣使赴大理国招降。此时大理国国王乃是段兴智在位,当即拒绝招降,以丞相高泰祥率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大将高通率部驻于会川,抵抗蒙古大军。蒙古宪宗三年,大理天定二年,十二月初,蒙古西路大亦至,与中路军合兵,大理军沿金沙江与蒙古军对峙。兀良合台自请率部翻越旦当岭,深入大理国境,招降么些部落,占领三赕,从侧后攻击大理军主力。高泰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凭坚固守。大理城东濒洱水,西倚点苍山,北有龙首、南有龙尾两关为屏障;高泰祥乃以重兵据守咽喉要地龙首关,在此迎战。忽必烈按兵以待,随后兀良合台率领西路军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抄合、也只烈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

当时大理国军事力量并不薄弱,但为高氏控制国政,有意一面将大理国军队精锐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一面则着力发展自己封国,王畿之地武装力量便相当薄弱。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战,惨遭大败,弃城而逃,各奔一方,蒙古军全歼大理军主力,十二月十五日占领都城。忽必烈采纳募臣姚枢建议,命令裂帛为旗,上写“止杀”二字,分头号令各街巷,于是军民安定,并未似西征之时屠城滥杀。姚枢还搜集大理图书档册,其后载于军中带回。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忽必烈命人劝谕归降,高泰祥宁死不屈,遂命斩于五华楼。高泰祥临刑叹道:“段氏昌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忽必烈赞为忠臣,对其子孙封为姚安、鹤庆等地土司,世代承袭三十余代,直至清朝改土归流而罢。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蒙古兵追至昆明,擒段兴智送到汗廷,蒙哥汗赐金符令其归国,命世代为云南总管。大理国灭,传二十二帝,先后有十帝出家为僧。国祚三百一十六年。

蒙古军灭大理后,兀良合台继续东征未降服各部,命刘时中为大理宣抚使,以稳定大理国统治。兀良合台军进克押赤城(今昆明),经过两年激战,又征服赤秃哥国、罗罗斯、白蛮波丽国,白蛮首领细嵯甫被擒。段兴智归国之后,感激蒙哥汗不杀之恩,便献出地图,并亲自领兵作前锋,引导兀良合台讨平继续抵抗各部;又向蒙哥提出治民立赋之法,以巩固蒙古对云南统治。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秋,兀良合台占领大理全境。蒙古平灭大理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远征,忽必烈充分发挥蒙古骑兵特长,挥军直入数千里,沿途招抚吐蕃首领、喇嘛,深远迂回攻占大理国,出奇制胜,从此形成对南宋南北夹击之局,可谓意义非常。但蒙古军也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士马死者数十万,师至湖南而力量大减。从忽必烈灭大理国,到西元一三八二年驻守云南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大理总管段世战败归降明军,元朝统治云南地区长达一百二十八年,较其首都大都存在时间还长。

便在忽必烈南征大理同时,蒙哥为遵照成吉思汗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的遗愿,展开第三次西征。自从蒙古帝国通过成吉思汗及拔都两次西征,分别消灭花刺子模、征服东欧各国之后,蒙古帝国势力范围已扩展到中亚、东欧。蒙哥继承汗位之后,便借口当时伊朗木剌夷国不肯对蒙古称臣朝贡,因此发起第三次西征。但因蒙哥聚集中原各路兵马亲征南宋,因而由胞弟旭烈兀为帅,进行第三次西征,目标是中东阿拉国帝国阿拔斯王朝下属各藩属诸国。宪宗四年六月,旭烈兀率大军十万西征。以大将怯的不花这先锋,率一万二千人自漠北率先西进,为主力军作前导。而旭烈兀则仍留在和林,继续筹建主力西征军,为长征作准备。次年十月,旭烈兀率西征军主力出征。旭烈兀大军经过阿力麻里,于宪宗六年到达土耳其斯坦。九月攻进撒麻耳干,驻留四十日后进军至铁门关,又在此处驻留三十日。六年春,西征军向木剌夷国进军。当时木剌夷亦乃是中东大国,军力约有十万人,驻于库希斯坦。

西征军先锋怯的不花进入木刺夷国境,先攻陷几个城池,再后包围要邑古儿都苦。激战两年,怯的不花消灭木刺夷军一半兵力。此时旭烈兀率大军渡过阿姆河西进,所向披靡,先攻灭波斯南部卢尔人政权,继之通过撒麻耳干,向木刺夷接近,进入水干城。旭烈兀命令拜住带领主力军移往小亚细亚,之后进攻至撒瓦;又派库喀伊尔喀支援怯的不花,攻打库希斯坦。而后主力军与前锋军聚合,经过徒思抵达尼沙不耳州哈不衫。旭烈兀见不能一时战胜,于是采用消耗战。宪宗八年六月,木剌夷王鲁克赖丁派弟沙歆沙投降,主动拆掉要塞。旭烈兀察觉鲁克赖丁假降,便将西征军分为三部,向木刺夷都城麦门底司堡进军。鲁克赖丁于十一月十九日投降,西征军十二进入兰麻撒耳。当时塔亦儿不花军和波斯军攻打兰麻撤耳堡,并将兰麻撤耳攻克,至此木剌夷国全部被旭烈兀占领。宪宗七年,蒙哥大汗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于是旭烈兀正式建国,史称其为伊儿汗国。

宪宗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旭烈兀率军向阿拔斯王朝进攻。阿拔斯哈里发穆斯台绥木率领七万大军,向蒙古侵略军宣战。旭烈兀先派怯的不花率领骑兵,进入木刺夷和阿拔斯之间山地,打开从哈马丹通往巴格达通道,继之兵分三路进攻阿拔斯。十一月,三军同时向阿拔斯国首都巴格达进军,中路军攻破开尔曼沙,十二月进军火勒完。左军占领罗耳之地,右军在塔克利特渡过底格里斯河,与阿拔斯军遭遇,蒙古右军主帅拜住水淹阿拔斯军,尽歼灭之。穆斯台绥木遂令增强巴格达城墙,布置障碍布防。蒙古西征军于宪宗九年正月围攻东巴格达,穆斯台绥木带领皇子、贵族和官员于二月投降,阿拔斯国正式灭亡。旭烈兀既灭阿拔斯王国,其后继续向西进攻,进入阿拉伯地区,又战胜巴尔苏丹。九月进军叙利亚阿尤布王朝,与叙利亚十万大军对垒。蒙古分为三路进攻,三月二十一日围攻大马士革,半月后城破。阿尤布王朝至此名存实亡,仅余哈马一隅。旭烈兀又继续进军小亚细亚,战胜巴尔干联军,命郭侃过海攻陷富浪国(今塞浦路斯)。拜占庭帝国与西欧众国均派使者有意联盟,旭烈兀欲进军埃及。此时蒙哥于合州战死,怯的不花受旭烈兀命令固守叙利亚,旭烈兀则率主力班师。九月,埃及军在阿音扎鲁特大败蒙古军,杀怯的不花,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正式结束。

在此期间,高丽崔氏政权跨台,高丽国王投降大蒙古国,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高丽为蒙古国藩属,但保留原有政府体系及传统文化,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旭烈兀闻说怯的不花被埃及军所杀,不由愤怒至极,本欲率军继续西征,但因与钦察汗国别儿哥汗争夺阿塞拜疆之战爆发,只好结束西征。旭烈兀东返途中,得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帝位消息,于是留在西亚自帝一方,并宣布支持忽必烈。后来旭烈兀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承认西亚伊儿汗国。蒙古军队对外战争中,将大量敢于反抗地区屠城,使众多民族受到残酷民族压迫,难以计数人口财产在战火中损失殆尽,其后又大都伴随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更是苦不堪言。此段历史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乃是自古以来极度黑暗时期,此后亦属少有。便蒙古第三次西征,除却屠城、灭族,减少世界人口之外,亦有正面意义,那便是帮助***世界、天主教世界加深与中国交流。波斯天文学、西域医药便在此时传入中国;而中国印刷术、火药,也经蒙古西征而传入欧洲。第三次西征结束,也同时宣告蒙古向西扩张停止。

按下西征,复说攻南。蒙哥继承汗位,首先平定定宗之后及太宗皇孙失烈门反叛,巩固统治地位,继而着手进行攻宋准备,并在临近南宋边境地区建立屯驻基地。在四川方向,蒙古军于沔州、利州筑城,在白龙江一线发展屯田;在荆襄方向,置河南经略司,在唐、邓、嵩、汝等州屯田,驻军唐、邓,修复枣阳、光化、均州等城;在两淮方向,于蔡、息、亳、颍等州屯田,驻军于亳、颍等州。细作报入临安,南宋君臣大为惊惧。南宋自与窝阔台时期蒙古军作战,深知蒙古骑兵善驰突野战,乃制定战计,确定“坚守长江上游以固其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防御方针。宋理宗赵昀乃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负责四川防务。余玠领旨赴任,革除弊政,实行轻徭薄赋、整顿军纪、除暴奖贤、广纳贤良、聚小屯为大屯等政策,先安其民。又采纳播州人冉氏兄弟建策,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方略,先后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等十余城,并迁郡治于山城,再固其防。又调整兵力部署,移金州戍军于大获,移沔州戍军于青居,移兴元戍军于合州,共同防守内水;移利州戍军于云顶,以备外水,三整其军。诸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粮,训练士卒,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之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边防稍安。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