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中国籇刻和漆器

最新网址:m.xyylz.com

作者:ws木头人,

中国篆刻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古代用的印章大多都是采用篆书入印,籇刻也因此而得名。

籇刻是一种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两种艺术的结合体,来制作印章。

制作工艺及流程:是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或角等材质上。

中国印章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着以下几个不同的名称。

秦以前将印章称之为鉨(同玺),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用的的印章称之为印。

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

再到唐代将这种印章称之外宝。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篆刻起源于中国,后传播并流行于东亚等西方地区。

一件成品的印章制作工艺总共需要雕版印刷技艺、书法技艺和印章技艺三个流程。

1、雕版印刷技艺,最早起源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技艺过程是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

该技艺在书写和设计上有较高美学要求,雕版的关键要控制刀速和走刀的方向,特别讲究粘、编、折等操作技巧,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Ⅷ-78。

2、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绍兴文理学院为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

3、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

制作材质可以是玉石、金属、木头、石头等,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把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和创作,是宋元时代才开始的。

宋元以前的印章称为实用印章时代,明清以来印章艺术流派繁衍,称为流派篆刻时代。

古代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此外,还有殉葬用印、辟邪印、烙马印、烙漆印、陶器用印等。形制有一面印、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带钩印等。

制印的方法有翻砂和拔蜡等方法,用铜浇铸的称为铸印,用刀凿刻的称为凿印。金属印章,多数先刻印模,随后浇俦。

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喷蚀,称“电刻”。石、牙、角等印章,则直接用刻刀镌刻。

钤盖在用绳捆扎文书的胶泥上,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称为封泥(又称泥封)。从现存资料考察,印章用朱色印泥钤盖在纸上,约始于六朝。

印章镌刻成凸状的印文,称为阳文或朱文,镌刻成凹状的印文,称为阴文或白文。

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的地方,称为钮,钮有各种形状,如螭、凤、龟、虎、橐驼、坛、台、瓦等,并起装饰作用。穿钮的丝织物,称为印绶。古代印绶以颜色来区别等级。

印章的材料,古代最多见的为铜质,也有用金、银、铁、铅、玉、水晶、陶泥。

官印的材料都有一定制度,不得僭越,明清篆刻家印材多为叶蜡石,其中著名的有青田石中的各种冻石,寿山石中的田黄、田白,昌化石中的鸡血石等。

款识,是篆刻艺术的附属部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

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

印款除刻作者姓名和镌刻时间外,还有题识其他词句,很像中国画的题跋。款识的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

文字有阳文、阴文,初期刻法用双刀,以后大多单刀直下,风格各不相同。印款本身也是艺术品,它和印面篆刻可交相争辉,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趣味。

篆刻的过程讲究的是三种制作方法,又俗称籇刻三法。篆刻三法为篆刻术语,指篆法、章法、刀法。

1、篆法:即对篆体书的认识,实为印章文字的书法。古代印章,古玺用大篆、汉印用缪篆(一种笔画屈曲缠绕的篆书),也有用鸟虫书。

宋元以后多用小篆,还有一种将篆书笔画折叠均匀,填满印面,称为九叠篆。近代亦有用隶书、草书、楷书入印的。

镌刻印章,必须识别字体,尤其是篆书,要了解字体的源流、文字的结构规律,才能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中,不致在文字上造成错误。

2、章法:即针对不同形状、大小的印面,结合不同的印文,组织整体的布局。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谓分朱布白。

印章在很小的范围,以不多的文字,表现其艺术魅力,因此要求文字富有变化,其布局要丰富多彩而有艺术性。

印章的布局大致分虚实疏密、欹侧均衡等艺术规律。其运用者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清代篆刻家将虚实疏密关系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等布局规则。

即借虚以见实,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以期得到意境深邃、回味无穷的效果。欹侧均衡是在参差欹侧的变化中,求匀称的效果,欹侧与均衡是相反相成的,即所谓欹正相生。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布局时必须注意轻重、起伏、呼应、离合的关系,于参差不齐中求得统一和谐。

章法除利用文字的安排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3、刀法:即镌刻印章时用刀的技法,前人有用刀十三法之说,实际操作中以切刀和冲刀两法为主,切刀所刻作品线条效果凝练,冲刀所刻出的线条效果流利。

明清著名篆刻家无不重视刀法,明代朱简《印章要论》说:“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古人镌刻印章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所以刻印刀又称铁笔。

论印的著作将刀法分为: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也有将它分为:正入正刀、单入正刀、双入正刀、冲刀、涩刀、足刀、留刀、复刀、轻刀、埋刀、切刀、舞刀、平刀等。

近代篆刻家邓散木认为上列诸刀法,有的成理,有的不成理,如果实际运用,则须因时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刀法因人而异,由于派别不同,在用刀上也有差异。

清代皖派篆刻家善用冲刀,线条挺健,刀笔相融,流畅自然,线条风格流动奔放。浙派篆刻家喜用切刀,刀痕顿挫起伏,沉着痛快,线条风格生拙古朴。刀法的讲求,是印章迈进篆刻艺术时代的一大特点。

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结合形式,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中华非遗宝典文化传承的经典一页。

中国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扬州是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地之一,从事漆雕工作40余年的漆雕大师张来喜介绍,漆雕工艺十分讲究,要上漆500道,耗时两三年,一个大件能卖两百多万,被称“中国奢侈品”。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自夏代之后,漆器品种开始逐步渐多起来,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了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

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验得出: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

漆器的生产工序错综复杂,费工又耗时,漆器的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以及兵器等。

那时候的漆器价格很是昂贵,新兴的列为诸侯们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历代君王青睐的青铜器。

那个时期的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这些精美的漆器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到唐代时期,漆器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其制作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经出现。

夹苎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以粘土制胚,外用苎麻布粘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夹苎佛像造价高,费时长,因为数目少而珍贵。

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敦煌干漆夹苎佛像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

在和阗出土的佛教残像中,有陶像,也有少数木雕像和类似夹苎漆像的作品。

在泥塑和陶制像中,除了佛、菩萨像多少带有“犍陀罗”的作风以外,还有很多天王、武士和各种形象的供养人造像,也多是由雕塑作者就地取材,是从当地现实生活中摄取的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南疆和阗出土的文物木雕像中,有一躯残损的天王像,其铠甲装束,多为中原形式,但神态面貌,却是当地人物为蓝本。

另一片木雕像,分为三层,形象多赤裸劲直,几纯属印度式。最下层右侧,雕了两个男供养人,则又是中原当时的衣冠。还有一残断的佛手,用苎麻布贴成,表面涂以粉彩,很类似中国夹苎漆像的做法。

从这只佛手上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这只手的肌肉关节,都表现得非常圆软,好像在皮层内饱含着流动的血液。像这样的艺术佳品,决不能与一般仅作外表摹拟的作品相提并论。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现存世的文物有: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现代漆器与传统漆器在价值作用、造型风格、用途、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现代漆器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独特风格的塑造,与传统漆器的程式化和批量化制作、流水线操作和细化分工形成对比。

现代漆器的不可复制性是其价值所在,这些作品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向“后工艺艺术”发展,越来越注重抽象性和雕塑性,以及新材料的实验与探索。

传统漆器依靠所处时代的造型样式同质性进行制造,分工明细,适合批量化生产,其完整性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现代漆器则更加丰富和注重空间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呈现出相对纯粹的造型之美。

适合陈设和展览,更加注重作品的空间性和独立审美价值。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充分展现了现代赋予的艺术精神的舒展与释放,其作品文化素养也更加深厚。

中国漆器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是中华非遗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作。

(本章完)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