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立储之事
第363章 立储之事
看着康忠良的样子,蜀昭王终究是长叹一声低下了高昂了一辈子的头,浩然白首,抽在一起的皮肉,早已经不能掩盖他的苍老了,纵横天下一生,都是难逢敌手,在位数十年,将西蜀的疆土扩充了数倍之大的一代君王,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变迁,人总有死去的那一日,如今蜀昭王的身体是越发的苍老起来,又恰逢这几年西蜀连连对外用兵,几乎岁岁均有战事,国中更是天灾人祸不断,蜀昭王早已经不堪其重了,只是一个君王争强好胜之心让他苦苦的支撑着。
“起来吧!你说的对,寡人老了……”蜀昭王长叹一声,看了看自己满是老年斑的双手,看向康忠良:“这王储之位寡人已经思虑多年,之所以迟迟不肯立储,实在是寡人心中难以决断啊!”
“陛下,此时已经到了不得不议的时候了,如今诸多王子皆是雄霸一方,少的也是掌管一郡兵马有数万之众,多的则是统领一州之地用兵十数万,甚至数十万,若是有一日陛下仙去,又没有立下储君,那么我蜀国岂不是要陷入大乱之中了?烽烟一起,那么便是八国出兵灭亡我大蜀之时啊!如今在新君更迭时,趁火打劫已经成为了常态,更何况如今八国联盟集结呢?”
议论王储,在蜀国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因为蜀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王位被权臣掌控随意废立的事,好在西蜀王室终究没有被彻底的赶下台,顽强的中兴起来。
所以立下了规矩,无论是权臣还是宗亲,都不得妄议立储之事,此时只有君王一人决断而已,如有敢妄议立储者,无论身份地位,斩立决,此事一切皆决于蜀王。
这才有了西蜀如今的局面,蜀昭王早已经年迈不堪迟迟未立储君,而无人敢议论的原因,谁也不嫌自己的命长,况且猛虎垂暮,虎威尚在,蜀昭王更是一代雄主,即便老迈也无人敢掠其胡须。
听到康忠良的话,蜀昭王脸色难看的轻叹一声“爱卿所言寡人也是想过的,奈何诸多王子中寡人实在是难以抉择,以爱卿只见,寡人该立何人为王储?”突然,蜀昭王话锋一转,目光看向康忠良,盯着他的神情变化,问道。
“陛……陛下……此事,臣点到为止,已经是触犯了死罪,实在不敢再多言一句了!还请陛下恕罪!”康忠良跪在地上抖若筛糠,脸上也因为伤口未尝痊愈,而变得惨白。
“仗义直言的谏议大夫,也会怕死吗?”蜀昭王有些好笑的看着康忠良诚惶诚恐的样子问道。
“陛下,若是为国事,臣万死不辞,但是此乃僭越之事,臣实在的不能参与,若是由此扰乱了陛下之心,那么臣真的就成了我西蜀的千古罪人了,还请陛下恕罪!”
看着康忠良诚恳的样子,蜀昭王心中一暖,摆了摆手说道:“算了,一时半会寡人还死不了,就容寡人在衡量衡量吧!”
康忠良拜了三拜说道:“臣还有一事十分担忧……”
“何时,爱卿连死不惧,怎么如今说话反倒是吞吞吐吐了?直言,就是,今日此处就只有君臣二人,出你之口,入寡人之耳,无论什么话,寡人恕你无罪,即便是你如今论王储,寡人也绝不会怪你,大胆的说就是了!”
“陛……陛下……”康忠良八尺高的汉子,根本就不管额头上的伤口,重重的在地上磕了三个头,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出,被蜀昭王的话感动的一踏糊涂。
蜀昭王看着痛哭流涕的康忠良哈哈一笑“好了!说罢。”
“陛下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能报也,有陛下此言,臣若是再有所隐藏,那就真的是辜负了陛下了!”
康忠良擦了一把眼泪和鼻涕说道:
“陛下,臣就直言了,如今心中对我大蜀王位有想法的王子,不再一手之下,而且如今这些王子们大多是手握大军,若是陛下没有来的及立下王储,那么我西蜀的天下必然大乱,若是陛下留下王储之人,那些手中有大军,心中有抱负的王子又会有几人甘心?而且如今朝中大臣还是有宗亲们,这些年与诸多王子各有来往,即便王子们兄弟情深,又怎么架得住这些为了私利而鼓动王子们造反的大族呢?到了那时候,有可能依旧是手足相残啊!”
康忠良这话让蜀昭王陷入了沉思,脸上的额表情阴晴不定起来,显然这一点让他心中一直不愿意面对的隐患直接戳穿了,他之所以一直犹豫不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可以震慑诸多王子和大臣的儿子,自己死后,恐怕蜀中就会手足相残。
“爱卿,有何想法一并说出来吧!”
“陛下,臣斗胆,为陛下想到一策,可保万全!”康忠良自信的看向蜀昭王。
这让蜀昭王眼前一亮,问道:“爱卿请讲!”
“陛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在外的王子们全部召回京都,一来,诸多王子在京都远离了他们的封地,指挥不灵,无论陛下是立谁为储君,新君一旦继位都可以从容面对这些问题,毕竟诸多王子皆在京都,非常时期自然要非常手段,将诸多王子宁加以控制,直到新君坐稳王位,此时新君再行封赏,自然诸多王子莫敢不从,也免去了手足相残之祸,而来,陛下所言不能决之事,大多王子在外,他们的德行,能力都是通过外人之口,宣之于陛下,实在不及陛下近距离的亲自观察来的真实,以陛下的慧眼,奸商过往的比对,臣窃以为,陛下定会为我大蜀在诸多王子中选出以为堪当大任的储君的!”
蜀昭王听完康忠良的话,眼前一亮,顿时喜笑颜开,一扫心中的阴霾,康忠良的注意他十分中意,既没有了手足相残之祸,又没有人会干扰自己的决定,简直就是完美的两全其美之策,况且蜀昭王老了,无论是一个普通老人也好,一代君王也罢,老了总是想着能享受几日天伦之乐,将儿子们召回京都,简直就是最好的选择:“寡人得爱卿,当真是天助啊!好,寡人明日便传召诸王子,令他们返回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