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宋辽战争三
第390章 宋辽战争三
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因此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
寇凖要求让契丹称臣,并归还幽、蓟土地,否则决一死战。他认为只有让契丹惧怕,契丹才会降服,才能保证百年无战事。但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
澶州之战结束后,宋真宗派曹利用去议和,并答应可以以百万钱财为代价换取和平。寇凖暗中给曹利用设定了三十万的上限。
经过多方努力,宋辽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签订《澶渊誓书》,其中有几项重要的规定:
一、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岁币的交割,“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二、两国结为兄弟之邦,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
三、疆界的规定,“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四、互不容纳叛亡,“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
五、互不骚扰田土及农作物,“至于陇亩稼,南北勿纵惊骚”。
六、互不增加边防设备,“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
七、条约以宣誓结束,“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
澶州之战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历史,“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
正所谓和平是打出来的,长达二十五年的宋辽战争使得契丹贵族清晰地认识到再打下去,鹿死谁手未注定,大辽即使能惨胜大宋,但恐怕也无力镇压蠢蠢欲动的草原各部。
草原上的汉子向来信奉的是能自己动手抢,绝不开口要的原则,但是中原这只肥羊有点彪,不好抢,那就开口要吧。
怎么要,辽皇也总结出了经验,中原皇帝好面子,不能明抢一样地要,得给中原皇帝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中原皇帝面子上过不去,再万一出了个寇凖这样的,说不定大战又起。
宋朝皇帝因为有了《澶渊誓书》,觉得有了保障,开始坚定不移地执行起了以文治武的国策,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那是因为还有西夏的存在。
面对来自历代辽皇的敲竹杠,历代宋皇觉得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关键你辽皇能给我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辽人粗鲁,也玩不出什么高端的花样,无非就是故意搞事,惹怒宋人,最后送上个替死鬼,看吧,你宋人打死了我辽人,得赔钱,这个辽人可是我契丹贵族,得加钱!不然就开战吧!当然这里的开战也就是嘴上说说,以辽人的性子,若是能开战,谁和你逼逼,早就直接打过来了。
大宋君臣也不是看不出辽人外厉内荏,但大宋以文治国,少了一份血性,多了一份算计,君臣一合计,不就是要点钱嘛,给就是了,辽皇都给足了我们面子,死了个契丹贵族赔点钱对天下子民也说得过去!
于是一个辽宋之间的潜规则出现了,每逢辽皇缺钱,就会上大宋敲一笔竹杠!
这次天祚皇帝缺钱,想起了皇帝爷爷的交代,于是将自己的心腹小舅子萧奉先给派了过来,搞事要钱!
这位天祚皇帝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亡国之君,性格也是有点彪,觉得每次搞钱,都要死上个把辽人,虽然钱是搞到了,但不好听啊。当然了,钱是肯定要搞的,那么这次多搞死几个宋人,再给个替死鬼出去,搞到钱的同时也好听点啊,看看,大辽和大宋都死人了,但大宋赔钱了,说出去也好听啊!
萧奉先接到天祚皇帝的这个任务,按照老规矩,找了个平民将其册封为贵族。
真正的契丹贵族谁肯去做这个替死鬼啊,但死个平民能赔多少钱啊,贵族才值钱,那么出发前找个平民册封其为贵族也就顺理成章的了。
为了完成天祚皇帝的这个任务,萧奉先这次找的这个平民是草原上有名的勇士,叫也速达达,据说能生擒虎豹。
天祚皇帝将也速达达册封为契丹贵族,萧奉先向也速达达表示,这次出使宋国,是要让宋人知道知道我们辽人的厉害,你听我的命令,放开手脚搞事,万事有我为你兜着!
天宁节大宴,萧奉先见到相扑,便觉得机会来了,让也速达达上去,当着各国使节的面搞死几个内等子,一来能在各国使节面前彰显大辽的武力;二来大宋要自己交出也速达达,自己也可以谈个好价钱;至于也速达达会输给弱不禁风的大宋猴子,见识过也速达达武力的萧奉先根本就没考虑过。
虽然有了张安安这个小插曲,但萧奉先觉得还是先搞事搞钱,顺便再把张安安这笔账给算了,强按下怒气,向宋徽宗赵佶十分嚣张地表示,宋朝的相扑不值一提,有本事就与我大辽的勇士比试比试。。。
面对来自辽国使节的挑衅,宋徽宗赵佶在各国使节、文武百官面前也无法再忍,当即同意了,并向内等子开出了高额赏钱,赢了辽国勇士赏银一千两!
在一片欢呼声中,犹如一座肉山有着内等子第一高手之称的雷忠同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