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持续进行较大袭扰(6)

最新网址:m.xyylz.com

匈奴右贤王三万大军的前锋部队有五千余名精锐骑兵,统军的将领是匈奴右贤王亲叔叔的孙子,在匈奴的年轻将领中也算是名气着实不小的。公孙敖现在打仗和刘从戎学得鬼精鬼精的,自身伤亡较大的战斗他是绝对不打的。距离雁门七十多里以外,有个地方是匈奴大军的必经之地。这里道路两边的地势较高,还有这不少的灌木丛与隆起的小沙包,关键还有个明显的大拐弯。大队骑兵来到这里后,当然是要放慢速度的。公孙敖领着下属的将领,提前就勘查好了地形,认为在这里伏击匈奴人的前锋部队是个绝佳理想的场所。这天正好天降大雪,公孙敖接到绣衣府暗探的密报,说第二天一早匈奴右贤王的前锋部队则会从这里通过。公孙敖先让五千步兵提前大半天出发,赶到伏击地点。吃罢晚饭,公孙敖自己带着自下属的二万骑兵,顶风冒雪赶到了伏击地点。见时间还早,便命汉军在远处搭建起了一些临时营帐,令将士们到营帐内休息,外边只留有小部分人负责警戒。第二天一早大雪还没有停的迹象,汉军刚吃罢早饭收拾起营帐,前方的斥候就来禀报匈奴前锋部队距离不到三十里路了。公孙敖忙命令手下按事先的计划在道路两侧埋伏好,自己则带着五千骑兵封锁匈奴前锋部队的退路。这天的大雪真是帮忙,很快就将公孙敖所部的痕迹全部遮盖住了。

匈奴前锋骑兵的统军将领,原来一直没与公孙敖交过手,自信地认为这个大汉朝将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一马当先,走在了行军队伍的最前面。见匈奴右贤王的前锋部队全部进入到了伏击地带内,公孙敖下令发起攻击。因为公孙敖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弓弩箭矢,瞬间从道路的两侧射出了无数支弩箭。还未等那个匈奴统军将领反应过来,自己就身中二十余箭,一头从马上栽落下来死掉了。公孙敖此刻率领五千骑兵迅速出击,封死了匈奴人后退的道路。匈奴前锋部队见自己中了汉军的埋伏,统军的将领也死了,不由地一阵大乱。公孙敖并没有急于下达冲锋的命令,则是让汉军从两侧和后面持续向匈奴这五千前锋骑兵放箭。匈奴前锋部队只好硬着头皮向前攻击,却发现前面竟然被设置了无数道绊马索。而在这些绊马索的后面。则是汉军步兵的重盾阵与长刀队。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匈奴右贤王前锋部队的这五千骑兵,就被公孙敖下属汉军的弓弩射死了多半。见时候也差不多了,公孙敖这才下达了骑兵发起冲锋的命令。汉军的二万骑兵,收拾匈奴人剩下的这两千左右的骑兵还不是闹着玩一样。又没多大功夫,匈奴剩余的这两千骑兵也全被消灭光了。命令将士们迅速打扫完战场后,公孙敖率军回到了雁门。

匈奴右贤王得知自己的前锋部队被公孙敖全部吃掉,而统军将领也死了的消息后暴跳如雷,深知这回恐怕和自己的叔叔无法交代,内心感到这个公孙敖着实可恶。仇恨的怒火顶到了脑门,他自然也就不管不顾了,带着自己的大军向雁门杀了过来。而此时公孙敖占了大便宜后,开完庆功宴会后正在雁门自己的营帐内呼呼大睡呢。得知匈奴右贤王带着二万多骑兵来进攻雁门,他也没太在意。只是让自己手下的一万五千名步兵依照次序迅速进入到防御阵地内。自己懒洋洋起来后则先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又吃了些东西后才在身边亲兵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前去观看。这时雪还没停,只不过下小了。雁门的防御系统在刘从戎几次调整之后,现在仅凭步兵防守,匈奴人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匈奴右贤王猛攻了两个多时辰,折损了将近二千人马后,却没始终前进半步。瞅瞅天空雪没有停的意思,且马上就要到晚上了。匈奴右贤王决定后撤三十里安营扎寨,第二天在调集些人马继续进攻。可公孙敖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见他撤军亲自带着二万骑兵追杀了出来。此时匈奴右贤王所带这两万多骑兵的战斗力,自然是比不上休息过来的汉军了。匈奴右贤王只好仓皇撤退,在当地匈奴部队的接应下,才在距离雁门将近五十里外稳住了阵角。公孙敖见当地匈奴人的一万多守军出来接应了,也不死缠烂打下去,鸣金收兵回去了。

还没等匈奴右贤王休整下好好喘口气,苏建、李沮在高阙北部要塞,赵破奴在定襄却又闹腾开了,向匈奴右贤王的领地发起了猛烈地进攻。这就像在一个盛着不少水的大盆里面放进去了不少的橡皮球,你试图用双手全部将这些橡皮球全都按下去,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刚把几个球按下去,却发现其余的则还飘在水面上。你去按下其余的,则刚被按下去的橡皮球却又浮了上来。现在匈奴的右贤王,就完全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在这个漫长且寒冷的冬季中,他不可能都奔波在来回救援各地的路上。面对这么大一个领地区域,将全部兵力完全散开,那就正中了汉军的下怀。汉军到时候肯定是先在几个点上面进行突破,然后再深入到匈奴右贤王所管辖的腹地内再一通搅和,到那时匈奴右贤王的境遇可要比现在惨得多了。但看到如今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情,匈奴右贤王琢磨了半天,为确保稳妥还是先龟缩防守为好。他先学着匈奴左贤王的样子,将领地内靠近大汉朝接壤地区百里之内的地方乘着下大雪几乎全部弃守,只留下几个防守要地驻有些人马。这些防守要地驻守的人马也玩起了深沟高垒,严防汉军偷袭。至于这些人马所需的给养,则由后方定期输送。

而匈奴右贤王又从各地抽调了五万精锐骑兵,组成了所谓的机动兵团,驻扎在自己领地内核心地带。哪里遭遇了汉军的袭扰,则适当派出机动兵团的部队前去进行增援。他怕这样还不管用,则又将一些中小型的冬季畜牧据点合并成了大型的,然后增派匈奴兵马加以防守。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万无一失啦,其实是犯了兵法的大忌。匈奴右贤王这番部署刚刚调整完毕,就被刘从戎看穿了其中的致命弱点。匈奴右贤王的领地没有匈奴左贤王挨着匈奴伊稚斜单于本部近,这也就意味着他得到匈奴伊稚斜单于的有力支援要缓慢些。而匈奴左贤王将防线收缩后,因地理条件的关系,在几个主要防守区域内匈奴人都形成了所谓的重兵防守集团,确实很不利于大汉朝各个边地重镇的袭扰。即便长途奔袭过去,匈奴左贤王的重兵集团至少都在两万人左右,汉军这些边地重镇的统军将领也啃不动,吃不下。且匈奴左贤王下达的命令时除非他本人同意,否则其他人谁也不能轻易调动部队。这就使得汉军无法采用调虎离山,集中兵力吃掉弱底的计策,只能是采用一些方式将其引诱出来才行。而匈奴右贤王调整后,却不是这样做的。他尽管也收缩了防线,但因为防守要地较多,都需安置不少人马进行防守,当然也就形成不了所谓的重兵防守集团了。

尽管匈奴右贤王有五万机动增援部队,但驻扎在他领地的核心区域,赶到最近的增援地点也至少需花费大半天时间。如此这般调整,还不如不调整呢。因为匈奴右贤王那些防守要地都是孤立单一的,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很容易令汉军的各个边地重镇的将领们堆起进行分割包围。只要达成攻击的突然性,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便很容易包围某个特定的防守要地后,对其驻军展开进攻实施歼灭。匈奴守军向匈奴右贤王传递消息请求派兵增援,机动部队再调集适当人马前来,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等援兵赶到时汉军早就拿下这个防守要地了。而匈奴右贤王的援军还真不能兵马少了,否则极有可能也被汉军乘胜吃掉了。而匈奴右贤王的领地内,则也没有什么可作为依托的险峻山脉与河流等,只是些在绿洲附近高度很低的丘陵。长此以往,匈奴右贤王的这些防守要地则会被汉军逐一攻破清除,到最后匈奴右贤王手里也就只有这五万机动兵力了。刘从戎看到匈奴右贤王如此布局调整,立马将自己的分析通报给了与匈奴右贤王接壤各个边地重镇的统军将领,命令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向匈奴右贤王的各个防守要地发起相应程度的袭扰。而汉军这些将领一个个都是跟过他有些年头的了,自然是心领神会,深得其中要义的。刘从戎的情况通报虽说没有讲明具体的实施方略,但这些将领自会举一反三的。其实,打仗就是这个样子的。当一个军队的统帅对下属将领规定限制的过死,则就会严重限制了这些将领军事才能的发挥。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虽说才华出众,是个很优秀的军事谋略家与指挥大师。但在这方面,却始终没有做好。提出明确的要求,再说明自己的思路与所需注重的细节后,就应让下属将领自己去临机处置啦。只有这样下属将领们才能够放开手脚,任意进行创造性发挥,最终获取所期待的胜利。

最新网址:m.xyylz.com
来源更新: